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除此之外,2017年还有---艾未未拍了《铁西区》的王兵,在今年的洛迦诺电影节新上映了《方绣英》,记录了一个老人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段时光。王兵在2017年2月,中国女导演马莉带着将近5个小时的纪录片《囚》,在柏林电影节上映。

什么样的电影最容易被人忽视?

纪录片

尽管去年《冈仁波齐》和《二十二》一度掀起了纪录片的小高潮,但也只是少数一两个幸运儿。

由于宣传力度、资金、播出的时间档、位置等原因,我们对纪录片的认知和关注,还远远不够。

拍了《铁西区》的王兵,在今年的洛迦诺电影节新上映了《方绣英》,记录了一个老人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段时光。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

王兵

在2017年2月,中国女导演马莉带着将近5个小时的纪录片《囚》,在柏林电影节上映。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2)

艾未未

除此之外,2017年还有---

《00后》,导演张同道花了十年的时间,拍摄了十几位00后的小孩。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3)

《00后》

《摇摇晃晃的人间》,导演范俭记录了女诗人余秀华意外走红之后的生活变故。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4)

《摇摇晃晃的人间》

这些都是2017年上映的优秀纪录片。

除了以上之外,中国还有大量优秀的纪录片导演,邱炯炯、周浩、陈荔钠、徐童.....

今天要说的这位导演,绝对也是中国纪录片的中坚力量,是属于国内最接近奥斯卡纪录片奖的几个人之一。

导演陈为军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5)

陈为军

2004年拍摄了反映河南艾滋病一家的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多项国际大奖。

2007年拍摄了小学生班级选举题材的《请为我投票》,入围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2012年,丹麦国际组织邀请了8个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

代表中国的陈为军,拍摄了反映中国式教育的《出路》,让人对教育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了疑问。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6)

《出路》

今天要介绍的,是他在妇产科跟拍700多天,记录下40多个家庭或悲或喜的生育故事。

2016年陈为军从500多小时的素材里,剪辑出了105分钟的院线版。

这一次,则是把它扩充为了13集的同名剧版。

《生门》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7)

何谓“生门”?

它既是充满鲜花与笑脸的“生命孕育之门”,也是残酷凶险的“地狱之门”。

孩子从母体脱离而出,这看似是人类的一项古老又本能的事业。

但在这部纪录片中,你才能看到其中有多少急湍险流需要渡过。

一次平安健康的生育,需要母亲、孩子、医生,以及金钱的全力配合。

少一样都不行。

对于母亲来说,孕育一个生命不亚于一场战斗。

长时间行动不便、身体臃肿、恶心呕吐,生产时难以想象、撕心裂肺的剧痛。

如果难产或者胎儿发育有问题,甚至会导致大出血、脑血栓,产生生命危险。

有的母亲,明知自己生育会有生命危险,依然冒险只为生一个孩子。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8)

有的母亲,生下发育不良的早产儿,在手术台上泪如雨下。

对于胎儿来说,这更是一次搏命远征。

与无数精子进行竞争,以九死一生的概率最终结合。

结合之后,他们又有可能在腹中脐带绕颈、胎盘突出,导致死亡。

有可能因为早产,而器官发育不成熟,成为智障、残疾。

对于医生来说,这更是一条没有白天黑夜、任重而道远的艰难之路。

妇产科主任李家福,这家医院的明星医生,医术高,医德好。

找他做手术的人多,最高一天要做8台手术,管理着80床病人的病理变化情况。

家属问他什么时候休息,他开玩笑说:“我每个月32号休息。”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9)

大年三十,全科室人围着办公桌站着吃碗饺子,就算是过年了。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0)

主治医师董良波,自己的媳妇也是大年三十入院待产。

但即便是自己的媳妇,董良波忙起来却根本顾不上。

一天到晚都是步履匆匆,不是做手术,就是去病房问诊。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1)

还有一位女医生,自己离预产期只有两天,还被安排了五六台手术。

母亲不易、胎儿无辜、医生更加辛苦,这本是一场目标高度一致的战役。

可为什么在屏幕中,家属与医院之间呈现出来的,却经常是高度的紧张感呢?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2)

说到底,医患关系紧张,还是信任的缺失

家属担心医生是凭关系治病,故意为难自己。

医生一天忙到晚,难免对患者照顾不周。

一对母女坐在问诊台前,母亲因为护士没有及时抽血,而骂得喋喋不休。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3)

有一位丈夫坚持要医院收下产妇,而医院里已经没有多余床位,走廊都躺满了。

丈夫开始情绪激动,直接大吵了起来,甚至想动手。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4)

还有一位丈夫,因为自己妻子在孕期发生了面瘫。

因为治疗面瘫会危及小孩,现在不治又怕妻子越来越严重。

他要求医生马上为妻子剖腹产,医生建议可以先等几天。

丈夫觉得这里是妇产科,肯定是只管孩子的安全,根本不管妻子的危险。

于是情绪再度激动,甚至惊动了医院保安,几乎动起手来。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5)

其实回看这三位的争吵,本质上都是对医生的不信任。

在他们的认知中,这是一个凭借关系才能生存的社会。

并且,他们都同时把自己划入了弱者的那一边。

于是他们变成了那只急了也会咬人的兔子,那只底色悲凉的兔子。

除了医患关系,让人难受的,还有穷。

那是一种杨白劳式的穷、一眼能望得头的穷、为了能让孩子活命不得不把他送人的穷。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6)

来自乡下的杨小凤一家,丈夫老实木讷,沉默寡言。

妻子体弱多病,还患有高血压,怀的又是双胞胎。

孩子还没足月,但随时都大出血的生命风险。

让人揪心的是,她的病不是不能治,能治!就是没有钱

来医院时带的5400元钱都是借来的,现在的病情却要花5万。

5万块钱,三条人命。

这是血淋淋赤裸裸的一场交易,一场承受不起又让人绝望的交易。

医生急他们的难处,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7)

由于妻子是从外地过来的,没有入本地的医疗保险,一分钱也报销不了。

想抵押农村的房子,找信用社贷款也贷不出。

家里都是穷亲戚,能借的又都借光了。

自己又要在医院里照顾妻子,隔着屏幕都几乎能看到,钱是怎么把一个人逼到了绝路。

最后还是家里的大哥挺身而出。

跑遍了全村,一家一家的借,连一百块钱的都借过来了,终于是凑满了5万。

妻子的手术很成功,生下两个双胞胎女儿。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8)

可对于这个困难的家庭来说,走出医院大门,还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等待他们的,还有一对双胞胎的不菲开销,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的债。

在这个故事中,比起丈夫的木讷,妻子的眼神更要让人揪心。

在整个过程中,她一言不发,眼神空洞、愧疚、无力的看着丈夫和镜头

她知道这个病要花的钱,已经突破了她的想象。

她认为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发言的权利,唯有承受和一言不发。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19)

在《生门》中,有中国家庭的困境,有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个人闯入集体时的不适应感。

但是于我而言,还有一种更为浓烈的感觉迸发出来---

它解释了一个我们歌颂得有些泛滥、有些虚无的词语,“母爱”。

从手术室中“母子分离”时,母亲不自觉留下的两行热泪。

从不顾自己生命危险,也要保证孩子安全时的执着。

这纯粹的、不含杂质的、飞蛾扑火般的母爱,是世间一切之爱的来源。

生门纪录片胎儿娩出(纪录片生门母亲的战场)(20)

“生殖、繁衍”本是人类的本能,但就是有那么多不幸的家庭,它们被命运无情的捉弄。

有那么多坚强的母亲,她们用一己之力散射了人性之光,她们证明了生命之伟大。

其实每一个纪录片导演,都是戳穿“皇帝的新衣”谎言的小孩

他们以充满了人文关怀的姿态,冷静克制的视角,对准了繁荣的晦暗面,胜利的阴影下。

寻找着一种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来自社会本身的万钧之力。

本质上来说,这种力量极为质朴,又震撼人心。

也正因如此,它们才有了记录和留存的必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