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地方人群容易缺碘(浙江仍属缺碘地区)
哪个地方人群容易缺碘(浙江仍属缺碘地区)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不足浙江省疾控中心夏时畅主任说,检测显示,目前,浙江饮水中碘浓度中位数仅为3.03微克\升(水碘在10微克\升以下为碘缺乏地区),仍属自然环境缺碘地区。 浙江省仍为外环境缺碘地区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碘缺乏不仅引起甲状腺肿大、呆小症等多种疾病,还会导致婴幼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省共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83万余人,地方性克汀病(俗称“傻子”)134例,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浙江在线健康网05月15日讯(记者左佰常通讯员任少凡)“科学补碘,重在生命最初1000天”。5月15日,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
记者从今天浙江省卫生计生委举行的新闻通报会上获悉,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仍存在着碘营养水平不足的情况。
专家指出,这两类人群要坚持食用加碘食盐,也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富含碘的食品或含碘复合维生素片的方式来补充碘营养,以减少碘缺乏带来的危害。
浙江省外环境水碘浓度分布情况
浙江省仍为外环境缺碘地区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碘缺乏不仅引起甲状腺肿大、呆小症等多种疾病,还会导致婴幼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
上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省共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患者83万余人,地方性克汀病(俗称“傻子”)134例,严重危害公众健康。
浙江省疾控中心夏时畅主任说,检测显示,目前,浙江饮水中碘浓度中位数仅为3.03微克\升(水碘在10微克\升以下为碘缺乏地区),仍属自然环境缺碘地区。
孕妇等重点人群碘营养不足
通报会上,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润龙告诉记者,尽管全民食用碘盐取了很大成绩,浙江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并已于2011年通过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评估。但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孕妇、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仍存在着碘营养水平不足的情况。
据悉,2012年,根据《食用盐碘含量》国家标准,结合全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浙江省将碘盐浓度由原来的35±15微克/千克调整为25微克/千克±30%。
为动态掌握碘盐浓度与人群碘营养水平变化趋势,2011年和2014年,浙江省曾在30多个县开展了碘缺乏病的病情监测。
结果显示,反应孕妇碘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尿碘中位数,在调整前后都处于或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推荐适宜量(150—249毫克/千克)的下限。
其中,杭州市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6.4毫克/千克、124毫克/千克,也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
对于孕妇比普通人群更容易缺碘的原因,浙医妇院妇产科专家杨澜帆分析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孕妇碘摄入需满足自身和胎儿的双重需求,对碘的需求量较大;二是孕妇由于妊娠反应、水肿、妊娠高血压等缘故,减少了食盐的摄入量而导致碘摄入减少。
浙江省碘盐浓度调整前后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布情况
足量的碘是优生优育前提条件,注重生命的最初1000天
那么,孕妇等重点人群缺碘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浙江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华燕吟主任则指出,预防智力残疾应从生命最初的1000天开始,也就是从受精卵至2岁的婴幼儿,碘营养充足尤为关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是促进儿童生长和大脑发育必不可少的激素。所以足量的碘是优生优育的前提条件。
一般人的碘需要量为每日150-250微克,而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每日大于250微克。如果缺碘,会导致孕妇流产或早产、胎儿死亡、畸形,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等症状。
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的缺碘,会造成不同的危害。
胎儿期缺碘,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可逆的损害,其严重后果就是克汀病,俗称“傻子”。
儿童期和青春期缺碘,会出现甲状腺肿。青春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体格发育落后,俗称“侏儒”症。
而在成人期缺碘,则会出现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体力下降。
另外,相比男性而言,女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需要碘营养。
各种食物对膳食摄入碘的贡献率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
“国内外经验表明,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直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浙江省疾控中心夏时畅主任指出。
人体内的碘主要依靠日常饮食补充,海产品含碘量高,高原山区的土壤和水含碘不足,如果单一进食陆地产品,就容易造成碘的摄入不足。
平时有多种渠道可补碘。除了食用碘盐外,可多吃海带、紫菜、海白菜、海鱼、虾、蟹、贝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对于需碘量较大的孕妇等重点人群则需重点补碘,可在专家推荐下补充一些含碘丰富的保健品,也可食用一些含碘丰富的食物,如可用海带和紫菜等煲汤,每个星期2次左右即可确保怀孕期间适宜的碘摄入。
此外,在交通不便、居住分散、食盐加碘措施尚未有效覆盖的地区可以采用碘油或碘片作为替代或辅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