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鲁迅读书心得(陪儿子读书系列)
呐喊鲁迅读书心得(陪儿子读书系列)那时偶尔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就是钱玄同,为了讽刺复古派对钱玄同的挖苦,故意附和复古派给钱玄同起的外号,这也是鲁迅写文章让人讨厌的地方,竟玩一些小聪明的把戏,让后来上学的孩子不明就里),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砰砰的跳。鲁迅文章,除了晦涩刻板外,也有可爱的一面,今天陪儿子读《呐喊》序言,竟然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在叙述了一通自己寄居在绍兴会馆的一桩小事。自己闲的无聊,根本就是一个待业青年的落魄样子。实在没办法,就在绍兴会馆院子里的槐树下看野蚕吐丝,闲的无聊,就抄写碑帖,以打发时光。一个穷困潦倒,又失业在外的青年,大抵是不会有朋友的。偶尔一两个朋友,就值得纪念了。他就记录了钱玄同造访他的一段对话:我儿子,就追着我问,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呢?他去了哪里了,会不会又遇到一个富二代遗孀,竟过上了富豪似的生活也不见得,或者揠到了解放后,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成
这没完没了的新冠肺炎疫情,真是让人无聊透顶。做不了工,又静不下心来依国家的号召躺着,只能胡乱的陪儿子读书。
中国人向来如此,政府让干点啥,总不那么情愿,政府不让干点啥,总想去试试,存了怀疑的心。
鲁迅写的文章,在多数人的眼里,都是无趣的。这无趣,有很多层面的意思,一则是年少时被迫学习,又要大段大段的背诵,过了苦日子的;一则是鲁迅用笔多少有些晦涩,比如《药》里面瑜儿坟上凭空添上的花环;《明天》里单四嫂子做梦梦见儿子;还有《孔乙己》式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你看看,你看看,到底死了是没死,你让读你书的三年级小学生怎么理解嘛!
我儿子,就追着我问,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呢?
他去了哪里了,会不会又遇到一个富二代遗孀,竟过上了富豪似的生活也不见得,或者揠到了解放后,用知识改变了命运,成了一个小学的校长了也不见得呢。
去你妈的!哪来的这么多破想法。
鲁迅文章,除了晦涩刻板外,也有可爱的一面,今天陪儿子读《呐喊》序言,竟然忍不住笑了起来。他在叙述了一通自己寄居在绍兴会馆的一桩小事。自己闲的无聊,根本就是一个待业青年的落魄样子。实在没办法,就在绍兴会馆院子里的槐树下看野蚕吐丝,闲的无聊,就抄写碑帖,以打发时光。一个穷困潦倒,又失业在外的青年,大抵是不会有朋友的。偶尔一两个朋友,就值得纪念了。他就记录了钱玄同造访他的一段对话:
那时偶尔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就是钱玄同,为了讽刺复古派对钱玄同的挖苦,故意附和复古派给钱玄同起的外号,这也是鲁迅写文章让人讨厌的地方,竟玩一些小聪明的把戏,让后来上学的孩子不明就里),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砰砰的跳。
“你抄这些有什么用?”钱玄同发了研究的质问。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抄他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你看看大师,就是大师,和福楼拜,莫泊桑等人一样的神乎其技。在描写钱玄同这样一个人的时候,落脚在大皮夹子,长衫,怕狗这几件世上,这几个描述一出来,活脱脱的一个穷酸文人形象,怕狗有性格懦弱的一面,放大皮夹子又有豪气干云的隐喻。这样简简单单的一段描述,中国旧式知识分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又穷又酸又才气满腹的样子。
再来看看,对话,以前上学的时候,实在是觉得无聊透顶。鲁迅是写作文不够字数,来凑字数的。现在,再仔细看看这段对话,实在是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一个是求人,绕来绕去;一个人等事,也绕来绕去。
钱玄同智慧而狡黠的提问,给朋友留足了面子。鲁迅窘迫而无奈的态度,也找到了台阶。想想多有趣,两个好朋友,一个需要人干活,一个急着找活干,就是不明说,咿咿呀呀的客套,酸了半天,所幸,终于弄妥了。
为了不使自己显得急于找事干,而丢面子,鲁迅抛出了“铁屋子论”。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者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鲁迅的扭捏,文雅又不使大格局,又伏笔台阶。就看钱玄同的智慧如何啦,旧知识分子想应职一个工作真是难啊。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聪明的老板,既然认定了人才,岂能被员工小小的聪明而撂倒,一番应答,恰到好处,又不失文雅格局。你看看,你不能说自己一无是处,干起来,总还是有希望的嘛。
你看看,鲁迅在老板一再的给予肯定和给足了面子的情况,终究是答应了这份差事。一份史上最具幽默感的求职面试结束了,一份满意的年度总结也最终证明了员工,老板眼光都不俗。
《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一炮打响,成就了一代文豪的小说之路。
萧伯纳造访中国钱玄同,鲁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