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孕晚期最后一个月,胎儿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主要囤积铁质和能量,为娩出作最后的准备。囤积能量的主要形式是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组织多数只在婴儿期起作用,他们堆积在肩胛间区、腋窝、颈后部等处,帮助维持体温。随年龄增长,棕色脂肪会逐渐消失。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的活力需要寒冷激发。在寒冷刺激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不转化为化学能。这一过程受交感神经调节。冬眠动物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也较多,机制类似,能帮助其利用体内脂质物质,维持体温,抵御寒冷,甚至在毫无进食的状态下,度过漫长的冬天。早产儿因为提前出生,棕色脂肪组织还来不及发育和囤积足够的能量,因此抵御寒冷的能力大大降低,无进食状态下的生存能力也较差。你也许会感到疑惑——这些“体寒”的婴儿,理应是怕冷的。而刚才提到的那些悲伤的新闻里的婴儿,没吃没喝,衣不蔽体,泡着厕所里冰冷的脏水,或睡在飘雪的户外,为何能存活下来?是不是太幸运

宝宝穿衣误区(二):婴儿真的“体寒”吗?捂孩子的危害知多少?最严重的情况是猝死!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

史上最为来势汹汹的育儿谣言粉碎机,誓当育儿界的,宝宝健康的卫道士!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公号: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水印未删,如有侵权,请告知更改!深表感谢和歉意!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2)

因此,刚出生的小宝贝的确是怕冷的,摸上去也凉凉的。宝宝一出生,助产护士就会将宝宝快速地擦干净,拿一块棉布包裹起来,避免让他体温过低。许多宝宝到了好几岁,在外跑跑跳跳,或在大夏天,一摸小手小脚也很凉,而事实上他们并不冷。我想这些现象可能是“寒性体质”说法的由来。

你也许会感到疑惑——这些“体寒”的婴儿,理应是怕冷的。而刚才提到的那些悲伤的新闻里的婴儿,没吃没喝,衣不蔽体,泡着厕所里冰冷的脏水,或睡在飘雪的户外,为何能存活下来?是不是太幸运了,命不该绝?那些远古人和野兽的人类孩子,连毛皮都没有的、自理能力很差的软糯小生物,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3)

孕晚期最后一个月,胎儿各器官发育基本完成,主要囤积铁质和能量,为娩出作最后的准备。囤积能量的主要形式是棕色脂肪。棕色脂肪组织多数只在婴儿期起作用,他们堆积在肩胛间区、腋窝、颈后部等处,帮助维持体温。随年龄增长,棕色脂肪会逐渐消失。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的活力需要寒冷激发。在寒冷刺激下,棕色脂肪细胞内的脂类分解、氧化,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不转化为化学能。这一过程受交感神经调节。冬眠动物体内棕色脂肪的含量也较多,机制类似,能帮助其利用体内脂质物质,维持体温,抵御寒冷,甚至在毫无进食的状态下,度过漫长的冬天。早产儿因为提前出生,棕色脂肪组织还来不及发育和囤积足够的能量,因此抵御寒冷的能力大大降低,无进食状态下的生存能力也较差。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4)

宝宝出生后,因为需要快速发育代谢非常旺盛,身体还裹着较厚的脂肪层。他们快速发育,代谢旺盛产生热量,还裹着妈妈在肚里就精心打造的“棕色脂肪”小棉袄。他们的汗腺不如成人发达,排汗散热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能维持体温。尽管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他也存在自己特殊的方法来抵御寒冷,维持体温,并通过各项机制调整自身从而适应环境。这些天然携带的养分,足够宝宝3~7日使用,也就是一些新生宝宝能撑到1周不吃奶也能存活(当然这只是研究结论,并不建议大家尝试)!在这种情况下,尚未发育完善、自理能力很差的人类小婴儿能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存活下来。

因此,经过大自然漫长进化过程中的精雕细琢,生命的能量,远比我们想象得强大。看似柔弱的小生命,要比我们想象得顽强很多。人类身体细胞耐受寒冷的能力远比耐受高温的能力强大得多,身体通过调整代谢速度、心跳频率和外周循环等复杂机制维持体温恒定,保障身体各项机制的正常运作,这也是恒温哺乳动物较变温动物更高级的原因,他们能在更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存,这是人类长期适应地球较冷的生存环境的结果。当然,笔者在此只是解释这么一种现象,并不是建议你真的在冬天给出生不久的小婴儿穿得过少。这些极端的例子还是需要人为避免的。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5)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可以稍微多穿一点儿,比如成人穿短袖时宝宝穿长袖,其他季节成人穿多少宝宝穿多少,外面视情况增添一个包被、襁褓、小睡袋等。宝宝大一些就随意一些了。

(2)那么这些“体寒”的婴儿,真的需要“捂”吗?三伏天要穿棉衣棉裤,层层包裹,穿戴帽子、手套、袜子?北方还把包着蜡烛包的婴儿放在热炕头上,南方人就在宝宝周围围一圈热水袋,垫上电热毯?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婴儿不仅怕冷,事实上更怕热!如果宝宝还睡热炕头、垫电热毯或热水袋等,那基本就等同于蒸包子!宝宝身体过热有哪些害处呢?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6)

①刚才提到,小婴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波动,全身细胞代谢和组织形成架构将会受到影响。如果周围环境过高,婴儿的体温也会随之升高。除此之外,婴儿汗腺发育程度不一,往往排汗功能也不发达。如果时间过长,小婴儿可能会轻微脱水,昏昏沉沉或哭闹增加,严重的情形有可能导致婴儿重度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律失常、脑细胞脱水进而高热抽搐死亡!这跟成人“中暑”的机理是类似的,学名叫做“捂热综合征”、“婴儿闷热综合征”,如果合并缺氧,则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这类新闻并不少见,经常有婴儿被溺爱他的大人层层包裹致死的新闻报导。不仅捂孩子,还捂大人,一些地区还有“捂月子”的陋习,前不久流传得很火的一个新闻,讲的就是一位上海的刚生宝宝的新妈妈就这样被捂死了。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这种疾病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陋习,原来多流传在气候寒冷、经济和知识较为落后的北方农村地区,现在随着城乡人群流动加速,文化知识普及度较高的各大城市也经常出现!一些婴儿侥幸存活,倘若已经发生抽搐,往往对其智力发育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一些婴儿会遗留痴呆、运动障碍、癫痫、聋哑等严重的脑损伤后遗症。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7)

你也许会问,哪有这么严重哇,我们小时候都穿得多,哪有那么多死掉、呆傻的孩子?你说的捂多了致死,是不是胡说八道?那些新闻是不是太夸张了,兴许是不小心让乳房或被子什么的憋死的?笔者想说,任何事情,都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向运动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奔跑才能到达目的地。脑细胞轻度过热或轻微脱水的情况下,宝宝不会发生明显的抽搐、高热等症状,但细胞代谢紊乱是可能发生的,这跟我们身处太热的环境,会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是一个道理。是否可逆也因人而异,也许就像成人一样感觉热了就离开这个环境,比如去户外吹吹冷风,或脱几件衣服脑袋就清醒了,有些人可能会悄悄地出现较长时间甚至是永久的智力伤害,却无从比较和察觉!成人尚可根据自身状况调整自己的环境,不会让自己长时间身处不适应的境地中,而婴儿显然不可能为自己生活做主了,他甚至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温水煮青蛙,青蛙一旦从锅里跳出来就没事了,而一直煮着他就会死掉!如果小婴儿的身体长期处在这种过热的环境,脑细胞发生的变化我想你可能会了解了。越是发育迅速、精密复杂的细胞和组织最容易受到体温影响,脑细胞首当其冲,且脑细胞和周围连结等组织再生和修复能力也较差,目前研究表明很多脑细胞一旦产生便伴随终身,是易于受损且不可再生的——皮肤可以愈合,脑细胞死掉一个是一个!相比其他肝肾等脏器,脑组织的代偿能力也较差,比如肝脏切掉1/3甚至1/2部分人也能维持正常功能,肾脏只用一个就够了,而老年中风后遗症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很难治疗恢复原来的智力水平,就是因为受损和死去脑细胞无法再生和移植,后者致病因素也未完全弄清楚。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8)

②如果宝宝发烧,则更不能捂,这跟我们传统观念背道而驰——我们以前一直流传着这样的经验,小孩发烧是着凉了,捂一捂,出汗了发烧就好了。的确,发烧到一定程度出汗后会降温,但绝对不是捂出来的!这是发烧的自然过程:先体温逐渐升高,外周细小血管收缩而手脚冰凉,看上去面色苍白,体温到顶后宝宝面色通红,外周小血管舒张并出汗散热,这时候手脚也会热乎乎的,体温就慢慢降下来了。宝宝多数发热性疾病是自限性的,若无特殊情况,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发烧的情况会逐渐好转,一两日后自然退热。一些人建议在前期体温上升期适当给孩子穿多一点是有道理的,这时外周血管收缩有些宝宝会觉得冷(医学上称“畏寒”),特别是细菌感染症状会更明显一些,严重者还会有寒颤的症状(我想你也许听说过“疟疾”,寒颤症状十分明显,民间称打摆子,就是这样的)。当宝宝体温上升到顶点、手脚心发热后再减少衣物、物理降温或根据情况服用退热药物,倘若体温上升期做这些操作,畏寒的宝宝很可能会感到难受。

当然,笔者建议你在宝宝发烧前期适当穿一些衣服,操作上包一些包被、睡袋等会更方便穿脱些,只要宝宝觉得舒服,方便擦拭物理降温、散热便可,绝对不是建议你在宝宝发烧任何阶段穿太多“捂”孩子!一般发热并不会像民间传说那样会“烧坏脑子”,而捂发热的孩子真的有可能会!宝宝发热的温度无法消散,有可能缺乏下丘脑中枢调节作用而让体温在原基础上进一步快速升高,甚至高热惊厥!人工喂养的孩子比母乳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严重高烧及惊厥。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3岁以内的孩子神经髓鞘尚未发育完善,较弱的刺激都能让幼嫩的大脑强烈兴奋和扩散,导致神经细胞放电产生惊厥抽搐,特别是体温升高过快、过高的情形下。高热惊厥对孩子智力发育存在不利影响,尤其是多次发作、复杂发作有可能会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状,如智力下降、精神发育迟滞、行为异常、头痛、情感障碍、癫痫发作等等。

因此发烧的孩子不光不能捂,还要在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适当解开衣物散热,并酌情使用物理降温、退热药物等,如果实在无法掌握增减衣服的时机和程度,一直穿少一点抱着孩子也没关系,或经常把贴身衣服稍微撩起擦拭身躯降温,没有那么严格,只要宝宝体温不要升得过高、过快,宝宝不要感觉太难受就行。一旦发生抽搐需及时就诊。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9)

③捂孩子会让孩子免疫力重新调整,适应目前较热的环境,而并不能真正适应外界环境。一旦环境变化,比如衣服减少、气温变化过快等,宝宝很容易受凉感冒。这种穿衣习惯和调整后的免疫环境,甚至有可能影响宝宝终生!

注意,笔者讲的是“免疫力再调整”,过热对人体免疫的影响比较复杂,很难说是增强还是减弱,笔者觉得更恰当的词是“适应”。这种适应高温度的免疫调整,相对于正常及变化的温度是不利的,属于免疫紊乱状态的。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0)

宝宝的身体长期适应了这种高温度环境,且温度波动幅度很小,也就形成了相匹配的适应性免疫力。一旦他们再进入低温环境或经历温度的快速变化,免疫系统便不适应了,相对紊乱,容易出现各种感染、过敏甚至免疫失调性疾病等。这种免疫状态甚至可能影响其终生。比如一些孩子的免疫系统适应了高温度环境,一脱衣服就容易着凉感冒,家长更是恐慌地“捂上加捂”;一些女孩长大后为了美观,喜欢在秋冬天穿短裙薄袜,可能出现非常顽固、容易复发的痒疹,这种疹子便与寒冷导致的免疫失调密切相关——短时间内更改穿衣习惯,温度变化让长期适应高温状态的免疫系统弄糊涂了,甚至出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行为,常见的目标是微小血管和皮肤等组织。这类人群渐渐步入中老年后,变化的激素水平会进一步影响相对紊乱的免疫系统,会更容易出现各种感染、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等跟免疫失调相关的疾病。相比日韩等“不怕冷”的国家,尤其日本已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长寿之乡,我国这些“怕冷”的老人家数目更多,更易生病,症状也严重一些。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1)

④捂孩子也会让外周循环功能和心跳适应性调节功能再调整。一旦温度降低,外周血管舒缩功能变差,更容易紧缩甚至闭塞,外周末梢微循环不良,人更容易怕冷、关节疼痛。心脏功能也适应了较为恒定的高温度,温度降低后可能反射性心跳加快,而每搏输出量下降,总体外周输送血液效能下降,容易心脑供血不足而引发胸闷、头痛。这些情形在孩提期尚不明显,很多人步入中老年后,血管逐渐硬化,外周循环条件变差,关节也有不同程度劳损或增生,而他们身体的血管舒缩功能已然长期适应高温度条件,在身体机能渐渐退化基础上稍微遇冷便更容易外周血管收缩致周遭循环不良、关节疼痛等,如果合并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会更加明显,需要更强的保暖措施来缓解自身症状。

⑤给孩子穿更多的衣服,会让他形成这种穿衣习惯,以及依赖保温措施来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孩子会更加娇气。大人给他层层包裹,会在他脑海里种下一个印象——一旦脱衣服、吹风、淋雨就会受凉感冒!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2)

我们观察到一些地区有喜欢给孩子裹很多衣服的文化成分,比如湖南、湖北等地区以及一部分甘陕山区,当地往往有一些的古俚语或风俗语等,教导一代代的新妈妈们给孩子“暖上加暖”。“三伏天穿棉衣棉裤”、“戴棉帽护囟门”、“再热也要穿戴手套、袜子”等俗语以及“蜡烛包”的行为就从这些地方流传出来。许多孩子长大后如果很少锻炼身体,仍然很怕冷。帽子、手套、袜子、保暖内衣、暖水袋长期不离身,同等温度下要比身边的人穿得多一些。他们潜意识里也认为不能离开这些保暖品,也不能直接风吹雨淋,一旦离开了这些物什或见风淋雨,他们便真的很容易生病。除了现实的免疫及循环调整因素,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很可能会因寒冷而生病,那么发生这件事情的几率的确会高出许多。

一些孩子承受着大人过分精心的保护,自幼便很娇气。笔者见过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家中老人用推车将他推出来玩,他长时间坐在推车上不下来,微微吹了点风便说“有风难受”,要求老人将他推到遮挡风的建筑物后面,这会儿他又说“阴地方冷”,老人又将他推到太阳地里,他又说“晒”,要求老人给他的推车拉开遮阳罩……事实上这时已经是晚春时节刚入夏,非常舒服的天气了。笔者以为孩子有什么特殊的疾病需要这样的照料,好奇又同情地询问一番,貌似真的没有。笔者很惋惜,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理应是最活力四射、跑跑跳跳、风雨无阻的年纪,而因为大人长时间精密的保护照料,变得像老人家一样缺乏活动力!笔者又想起红楼梦中那些养尊处优的美丽女孩儿,他们也自幼被家长和佣人们悉心照料、全面保护,跑跑跳跳也视作不雅,一个个身子也非常娇弱,春喘秋咳不断,许多人寿命也不长。即使是小说,一定程度能反映当时的风俗民情,可见一斑。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3)

⑥捂孩子限制宝宝的活动,严重的情形甚至限制宝宝的呼吸!哪怕是刚出生的小宝宝,也需要吃吃小手,晃晃小脚,通过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自由地探索世界,认识自己的身体。这是启发他的智力的第一步。层层包裹的衣服就像无形的枷锁,把宝宝全身牢牢地铐起来,动弹不得。严重的情况,真的可以导致宝宝喘不过气!小婴儿只有几斤的体重,从羊水浸泡漂浮、压力很低的环境出来,此刻却穿盖着跟他体重相当的衣服、棉被,尤其是躺着的情况他需要更多的力气来对抗这些物什的重力,如果再加上捆绑得很紧的襁褓或蜡烛包,真实难以想象!而娇弱的傻乎乎的宝宝,在遇到不可控制的外力时,真的很少反抗!宝宝呼吸受限,肺部感染几率增加;一旦吐奶,动弹不得的宝宝也更容易误吸!

⑦太热了影响宝宝食欲。温度过高,宝宝娇弱的胃肠功能会失调,通常不愿意吃东西。我们自己也经常有类似的体验,太热的天气食欲会下降,道理是一样的(当然环境温度太冷了也会让胃肠功能失调,吐奶、腹泻等情形会有所增加)。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4)

⑧层层包裹婴儿,增加宝宝皮肤、脐带等部位感染几率。病房曾经收治了一个十几天大的新生儿,发热、双侧大腿软组织感染。婴儿在病房时室温20多度,宝宝的父母已经短袖加身,宝宝却里里外外穿了5件衣服,最外面还套的是件厚厚的棉衣,宝宝小脸红彤彤的,满身是汗,发生软组织感染便不奇怪了。具体原因可以参看“蜡烛包”章节的内容。

⑨宝宝龟头炎的几率增加,这是因为宝宝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损伤,包裹高温的环境也易于细菌滋生,且穿太多衣服操作不便,往往清洁工作不到位。极少数孩子还有可能感染逆行进入身体内部,造成泌尿系感染。

⑩穿得太多,宝宝出汗多,容易大便干燥,有些宝宝可能出现排便困难。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5)

看了上述这些言论,我想你应该明了了——我们捂孩子,本意是希望他少生病,而实际情况却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过高的体温会损害他天然的免疫力、血管舒缩功能等,让身体在真实的大自然面前变得脆弱不堪,不仅幼时更容易罹患各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步入中老年后,也更容易成为病怏怏的老人。

最为严重的结果是,新生宝宝猝死,或感染加重死亡的几率增加。看了上述文字,你应该会对这个结果不难理解了。时有宝宝过热而死的新闻见诸报端。

①窒息。婴儿不能动弹,肚子被绑住胃肠蠕动较弱,容量较小,吃得少,还容易吐奶。另一方面,大概三、四个月内的婴儿,胃食道连接处的胃食道反折his角的肌肉尚未发育好,客观上也更容易胃食道反流而吐奶。被奶呛到的婴儿,因为胸廓被包裹住,咳嗽反射也未发育完善,他很难通过咳嗽或哭的方式将误吸的奶水弄出来。被五花大绑的婴儿也无法让自己动弹动弹,稍微扭头翻身、支撑身体,让误吸的东西变换下位置。被自己吐的奶呛到窒息的悲剧时有发生。即使误吸的奶水没有将气管完全堵住,奶水通过支气管进入扩张不充分的肺里,容易引发肺炎。

②过热。外周的环境过热,让婴儿脱水,体温升高超过稚嫩的体温调节中枢可操控的水平,他会高热、进一步脱水、抽搐,甚至脏器衰竭、死亡。这跟成人中暑的机制是类似的。时常见捂死婴儿的悲伤新闻见诸报端,特别是北方包着蜡烛包睡热炕头的婴儿。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6)

③被衣物过分包裹束缚住手脚的婴儿,有着疑惑又糟糕的心情。束缚是一种长时间的较高强度的应激原,会让婴儿应激激素增加,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会更差。心理对身体的影响非常重要,我们观察同样疾病的人,不同的心理状况,结局将完全不同。当然这中间也有遗传因素影响。尽管一定程度的应激能激发人的潜能,而过度的、耗时太长的应激结局就不尽然。比如狼在一定程度的饥饿状况下会更凶残、更敏捷地追杀羊群,然而长时间饥饿、饿过头的狼可能就晕晕乎乎,跟不上羊群的脚步的了。婴儿的适应能力较强,也可能应对外界环境不如我们想象的敏感。但毫无任何生活经验的婴儿,显然心理调适能力、理解环境的能力、预估未来的能力都非常差。因此这种长时间应激的结局肯定不会理想。在此基础上让婴儿遭受任何的身心打击或压力,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糟糕的结局。

④感染加重,比如脐带感染导致败血症、爆发性皮肤感染,有可能导致婴儿死亡。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7)

一般家族中,谁最爱捂孩子?当然是老人家!他们受传统文化影响更为深刻,容易固执己见,也特别害怕孩子生病感到愧疚和溺爱孩子。客观上他们步入中老年后血管逐渐硬化,舒缩程度较差,外周循环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神经末梢慢性缺血逐渐丧失调节和感知功能,对温度感知的敏感性要差一些。如果老人家合并各类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他们的判断温度的能力就更差了,遇到过热的情形感觉较迟钝,并不经常闪躲。曾经看过许多此类案例,老人家采用热水袋等保暖,用热水洗脚,但感受温度的能力减弱,以致于自己长时间抱着热水袋或泡脚时,竟然产生皮肤低温烫伤的不良后果(指的是稍高于皮肤温度的取暖设备长时间接触皮肤造成的烫伤,婴幼儿及老人较为常见)!。另外很多老人和保姆步入更年期,因激素变化经常潮热汗出,他们对温度的把握也通常是不准确的,他们也因激素对免疫力的保护作用减弱,更容易受凉感冒。因此,难于准确判断温度、怕冷、虚弱的老人家经常成为“裹娃主力军”,也常常给孩子喝过烫的奶、吃过烫的食物,用很烫的水给孩子洗澡、洗屁股、洗脚等,并常为此与孩子的父母起争执。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8)

但我们知道,老人家的行为也是基于对孩子浓浓的爱和保护欲。我知道沟通很难,希望妈妈们都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首先得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宝宝,照顾老人情绪,不是吗?

那么,宝宝究竟该穿多少衣服呢?有没有更为实用的建议?明儿且听我细细道来。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儿童体寒的特征有哪些(婴儿真的体寒吗)(1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