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面对这样一堆碎块,王长青老先生与王琛认真地对禁断面进行比对,对铜梗碴口与碴口进行对接,对附兽与座兽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弄清了全部结构和铸造方法,采用整形、加固、雕制石膏样版、补缺配件、錾花、大焊、铸接、粘接、着色、作锈等多种修复方法,历时近3年,才使“云纹铜禁”修复完成。王琛回忆说,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是1978年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云纹铜禁”运到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禁体残碎为十余大块,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全部脱离禁体,且大部分残缺不全。一般理解中,文物修复就是修修补补,文物大的框架应该还在,但眼前的这件云纹铜禁只能用残碎来形容。1977年,河南淅川县好几个月没有下雨,整个华北平原大旱,被称为河南小三峡的淅川丹江口水库平时蓄水达174亿立方米,好几个月的干旱造成水库一滴水都没有,被

河南博物馆里头有一件文物是历史最早,体积最大的青铜器:春秋云纹铜禁

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下寺春秋楚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呈长方形。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禁”在春秋时期是酒案的意思,为啥叫“禁”不叫酒案呢?原来,夏商灭亡的原因都和贪酒有关,周朝为了警示,禁止全国人民喝酒,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只有祭祀那天才能喝点酒,所以把酒案叫“禁”。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1)

云纹铜禁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全身都是镂空的云朵形状花纹,这就是云纹铜禁名字的来历,大家谁会想到,云纹铜禁刚出土并不是这样,而是一堆破破烂烂的铜渣,是哪位高人,把2500年前的大文物修复好了呢?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2)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3)

1977年,河南淅川县好几个月没有下雨,整个华北平原大旱,被称为河南小三峡的淅川丹江口水库平时蓄水达174亿立方米,好几个月的干旱造成水库一滴水都没有,被水淹没多年的龙山山脊露出来了。这天烈日当头,一群农村的儿童在水库底做游戏,他们纷乱的脚步振动引起了干裂土地更加裂的越来越大了,轰然塌陷,一不小心踩出了大洞,幸好没一个儿童掉下去,小孩们惊讶发现这个塌陷区里面有很多陶罐青铜器啥的,立马回家给大人说了,县文物局得知后赶来调查,发现这是春秋大型墓葬群。

1977年9月到1978年10月,考古队在里头挖出了数以千计的楚国文物共计6098件,仅是有铭文的达到69件,文物丰富得十分吓人,通过铭文得知该墓主身份是楚庄王的儿子王子午。考古队在其中一墓葬发现一堆碎成渣的青铜器,为了复原它,大家装满了两个麻袋,去找河南博物馆的文物修复高手王长青老人。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4)

按理说,文物破碎得不严重的话,还可以恢复原先模样,而云纹铜禁已经接近粉碎的玻璃渣,谁也无法做到它原先是什么模样,恢复原状更难了。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5)

王琛回忆说,河南博物院的“云纹铜禁”是1978年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云纹铜禁”运到修复室时,是用两个麻袋装着的,打开麻袋一看真是让人倒吸了一口凉气。禁体残碎为十余大块,且面板严重变形,无数云纹剥落与缺失。12个龙形附兽和12个座兽不仅全部脱离禁体,且大部分残缺不全。一般理解中,文物修复就是修修补补,文物大的框架应该还在,但眼前的这件云纹铜禁只能用残碎来形容。

面对这样一堆碎块,王长青老先生与王琛认真地对禁断面进行比对,对铜梗碴口与碴口进行对接,对附兽与座兽的位置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弄清了全部结构和铸造方法,采用整形、加固、雕制石膏样版、补缺配件、錾花、大焊、铸接、粘接、着色、作锈等多种修复方法,历时近3年,才使“云纹铜禁”修复完成。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6)

王琛跟随父亲王长青修复“云纹铜禁”

1984年9月,“云纹铜禁”终于以本来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呈长方形,中部有一个平面,平面周围及器身均以镂空、层层盘绕的云纹组成。器下有12个昂首伸舌、挺胸凹腰的怪兽作足。器身四周附有12个口吐长舌、曲身卷尾、攀缘登壁的龙形怪兽为饰,形成群龙拱卫的场面。“云纹铜禁”以失蜡工艺铸造,在器表之内,用四层粗细不同的铜梗加固支撑——这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失蜡工艺铸件。“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经专家们一致推举,“云纹铜禁”成为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王长青父子俩经常忘记下班的时间,有时“云纹铜禁”修复到关键的时候,父子二人会在修复室待一天,早上从家带饭,午饭都在修复室里解决。平时父亲自己走着上下班,到冬天就要王琛骑自行车带着上下班。“因父亲有哮喘病,最怕的就是冬天”。有时王琛也劝父亲休息几天,但父亲老是说没事儿。每当王琛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都对父亲的工作态度油然起敬,父亲对文物修复事业的认真和执着深深地影响着王琛。

文物修复的任何一道流程都是繁琐的,尤其是补配环节,更需要精益求精。“文物修复就得修旧如旧,有些文物缺这个少那个,你得补配上,在进行补缺配件时,要求天衣无缝,不能有任何将就的心态。”王琛说,比如有的青铜器,缺一耳或一足,得按照古代的浇铸方法铸出青铜配件,需要多少铜、多少锡及多少铅,按比例铸出配件,一点都不能马虎。

从父亲手里接过这门技艺,王琛在河南博物院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至今已经持续了36年。他的修复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在王琛的心目中,父亲不是保守的人,正式的徒弟就有20多个,分散在国内各地,大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现在,王琛考虑更多的,也是这门技艺后继乏人的问题。

2013年4月,经组织安排硕士研究生秦志芳和戚军超拜王琛为师,秦志芳专门学习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瓷、三彩、釉陶、骨器、木漆器文物的修复技术;戚军超学习各类白陶、红陶、灰陶、彩绘陶器等文物的修复及方案的编制工作。

王琛经常对两位弟子说,文物修复事业是一项非常磨练人意志的工作:“首先你得热爱文物事业,对文物要有感情,并对祖先遗留的传统技艺心存敬意;其次得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学;只有做到这些,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最后才能学到精湛的文物修复技艺!”

石屋子沟出土文物(河南农村小孩水库游玩)(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