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这几年的教育:34承认小孩平庸
如何看待孩子这几年的教育:34承认小孩平庸看过一档综艺节目,一些选手选择了成为不热门导师的学员,因为每个导师的晋级名额有限,热门导师那边的高手太多,竞争太激烈,这么选,反而容易走到最后,这是资质一般的人的生存智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平庸的主要原因不是你没别人优秀,而是你首先选择了一条很多人走的路,想要在这条人挤人的赛道上脱颖而出,那就得非常拼命了。平庸在词典的意思是"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反义词为"优秀、杰出、卓越、伟大"。有些人把平庸理解为"不突出",比不过别人:别人年薪上百万而自己月薪3000,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别人儿女已经上了幼儿园,而自己还单身,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别人一年出国旅游几次,而自己连家乡都没有离开过,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很多人忘了平庸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寻常",因为很多人都选择了寻常的人生,所以都把自己带进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年轻时候一度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问题产生严重的兴趣。他研究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如果身高较高,或者比较矮,下一代也这样吗?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父母是高成就,他们的孩子能维持这种高成就吗?
父母身高非常高,孩子大概率会出现向正常身高偏移,可能还会比正常人高一些,但是大概率不会像父母那么高。再往后,孙子辈会进一步向正常身高偏移。父母身高非常矮,孩子的身高也是一样向正常身高偏移,可能还会比正常人矮一些,但是大概率不会像父母那么矮。个人成就也一样,也明显呈现出了这个趋势,父母是高成就,孩子高成就的概率尽管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高一些,但是也是呈现出回归常态的特征。有点像《道德经》里说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说的是自然规律。
从历史角度来讲,豪门大姓最关键的一个操作就是多生娃,择优培育,剩下的各自突围。几乎所有的家族信托或基金都有个基本条款,就是不准后代随便碰那玩意,防止败家孩子给败掉了,这些钱重点资助家族里的精英分子,剩下的当猪养,每个月给点生活费。再或者提前向大学捐款,让大学将来给你家娃留个位置,尽管有点"才不配位"的感觉,不过毕竟去那里边混一圈总比不混强嘛。之所以现实生活中,富人的均值回归不明显,是因为他们在玩道具。就像玩游戏,普通玩家搞装备靠熬夜,人民币玩家搞装备靠充钱。但无论如何,道具只会延缓向均值跌落的速度,从长期来看,严重偏离基准的变异,总是要变回到正常值去的。
国内教育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把自己战胜自己叫做成长,而把战胜别人叫做"优秀";我们把成长当作理所当然,却对所谓的"优秀"趋之若鹜。
我们的父母,学校包括社会,都在一点点地将本应收获巨大成就感的"成长"边缘化,甚至用一系列刻薄的批评来贬低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步一点又什么用!还是比不上那个经常考第一名的某某某!"
事实上,只有"成长"才能成为伴随一个人一辈子,激励一个人不断进步的最重要的成就感来源。而"优秀",无疑是一个陷阱——除非你是一个处处拔尖的完人,否则你将无时无刻都能发现比自己更为优秀的人。随着时间推进,你只能在不断加剧的自我否定中被摧毁。
平庸在词典的意思是"寻常而不突出,碌碌无为。"反义词为"优秀、杰出、卓越、伟大"。有些人把平庸理解为"不突出",比不过别人:别人年薪上百万而自己月薪3000,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别人儿女已经上了幼儿园,而自己还单身,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别人一年出国旅游几次,而自己连家乡都没有离开过,于是自己是平庸的。很多人忘了平庸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寻常",因为很多人都选择了寻常的人生,所以都把自己带进"平庸"的陷阱。
看过一档综艺节目,一些选手选择了成为不热门导师的学员,因为每个导师的晋级名额有限,热门导师那边的高手太多,竞争太激烈,这么选,反而容易走到最后,这是资质一般的人的生存智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平庸的主要原因不是你没别人优秀,而是你首先选择了一条很多人走的路,想要在这条人挤人的赛道上脱颖而出,那就得非常拼命了。
接受孩子的平庸,可以让家长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人在情绪冲动之下就会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情。每一次考试结束后,一些家长就会与孩子发生冲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情绪导致的。在我与家长的接触中,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成绩不理想,其实在我看来,孩子的成绩已经很好了。孩子能够考上本科,还不满意吗?能够考上一本,还不满意吗?能够考上名校,还不满意吗?作为家长,如果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就不会提出孩子不能达到的要求,就会满意孩子已经取得成绩,就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这样反而会促进孩子的发展。
家长能承认孩子平庸,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孩子过得平庸,也许才是孩子觉得幸福的时刻,有时候很多家长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家长也长脸,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平平淡淡地生活才是真,很多看起来体面地生活却有着为人不知的辛酸,人生苦短,快乐是最重要的,好的心态才是一个成功地开始。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只有实现社会阶级跨越,走上人生巅峰才算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除了靠自身努力,更要有好的运气,所以父母应该理性看待孩子的成功问题。资质平庸的孩子来说,只要努力过上稳定的生活,能感受到幸福感,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来自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孩子接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焦虑和自卑,孩子就会产生负面的反馈。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花大价钱送他去补习班,不是给他买学区房,而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想要提高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父母自己都从来不看书,却给孩子买很多书、报很多补习班;父母自己都在看电视,却骂孩子打游戏;父母自己也没考上什么好学校,却要求孩子必须好好学习,己所不能勿施于人!父母才是孩子最最最最重要的起跑线,别再迷信什么输在起跑线了!
前一段时间,著名的教育家聂圣哲先生在抖音里有做过一场直播,其主题是:接受孩子的平庸,才能超越平庸。人生要学会不断做加法!与其说接受孩子的平庸,还不如说先接受自己的平庸。因为自己才是一切事情发生的根源,自己的思想正确了,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莲花之所以能不被污染,是因为它首先接受了自己生存的环境,没有与之对抗,所以,它才能安心地自我生长,然后安静地绽放!有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是《不与自己对抗,你就会更强大》,大意是人生中大多数痛苦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只有先接纳自己,学会自我同情,才能让我们更强大。
1、放大孩子的优点
家长要善于从孩子的行为中找表现好的一面,及时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关注孩子的特长、爱好,对他们的优势进行关注,实现优势转移。
2、给缺点找个发挥的天地
缺点是放错地方的优点,找到发挥的地方,缺点就不再是缺点,就会转化成优点。童话大王郑渊洁小时候就是个"学困生",数学常考不及格。可是他富有想象力,经过他的努力,未上过大学的他成了当代颇有影响力的童话作家。当有人采访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找到了最佳才能区。每个人都有他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
3、换个角度看待孩子
引导家长从内心接纳孩子,换一个角度看孩子,只有观念发生转变,看孩子的眼光才会变。关注点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当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优点,我们看到的就是优点;当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缺点,看到的自然就是孩子的缺点。比如,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家长如果圈出孩子写得好的字词句,孩子就会充满信心,愉快习作;反之,如果家长圈出的是孩子写得不好的地方,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自然水平得不到提高。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朵鲜花,没有美丑、优劣之分,只是盛开的时间不同而已。孩子的成长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家长要静下心来,静等花开。 承认孩子平庸,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家长们要学会用平庸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高人一等,平庸也能过出优秀的人生。
我是鲸鱼妈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