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古人能用,我们也能用。于是,孙光瑞当时就带了几个人到邯郸城,买回来不少的砒霜、巴豆、狼毒,掺杂在地雷中。果如其然,土地雷威力大增,各地方民兵纷纷反映效果非常不错。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砒霜、巴豆、狼毒这些都是中药,到敌占区采购比较困难,而且量也不会很大。没关系,山里草药多得是就用它们代替。就这样我们的土制地雷那真的是让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很多日军和伪军要是踩到,只要身体有创面立马会引起“非同凡响”的效果。先是奇痒难止,然后伴随红肿、发炎、高烧。我们都知道“疼痛感”对于很多人还是能够忍耐的,但对于“痒”而且是那种“钻心的痒”那简直就是地狱般的感觉。(笔者经常在夏天被蚊子折磨的够呛)怎么办呢?孙光瑞突然灵机一动,原来他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些小说,例如《说岳全传》之类的。他隐约记得《武经总要》当中记载宋代就开始使用火药兵器了,而且很多都会添加一些“辅料”用来增加杀伤力。可不嘛,《说岳全传》中

红色经典电影《地雷战》是几代人心中经典,影片当中很多精彩的桥段和台词就是今天依然是很多人的“口头禅”。例如——不见鬼子不挂弦、你穿的怎么像个偷地雷的?诸如此类……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1)

今天我要说一说,影片中提及到的“臭粑子雷”的真实历史原型,让大家感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在抗日战争中如何淋漓尽致展现的。

“臭粑子雷”的原型——影片中有这样一幕,鬼子的工兵小队长排除赵家庄民兵布置的地雷,虽说前几个地雷被他成功排除,就这时小男孩突然说道“别吵,鬼子到我的雷了”女民兵二曼说“什么?你的雷?”“臭粑子雷”。随后画面显示鬼子的工兵小队长双手腌臜,表情极尽恶心嫌弃状!我记得当时一同观看观众都哈哈大笑,场面欢乐之极。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2)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3)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4)

而真实的“臭粑子雷”是怎么回事呢?各位看官请细细听来。自从“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侵华日军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尤其是到了1942年,更是抗日战争期间最艰苦的年月。当时,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在八路军的领导下坚决抵御日寇,其中地雷是当地民兵最喜欢使用的武器之一。但是上级配发的地雷数量根本不够,于是民兵开始自己制作“土地雷”,不过效果一直不好。其原因主要是火药问题,一般民间配置的火药是按照古法制作的鞭炮配方,即影片里提到的“一硝二磺三木炭”,也就是普通的黑火药,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侵华日军老兵——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手斋藤邦雄的《陆军步兵漫话物语》这本书里描述,“最初作战,经常遇到土八路的地雷,不过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听到一声响然后一脸黑,不过这类武器的威力并不大。”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5)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6)

这也就是当地民兵说的土地雷一般都会让鬼子变成“黑脸李逵”,根据这个问题当时军区首长找到了一个年轻人,让他解决民兵手中土制地雷威力的问题。可是该人表示“首长我不是学化学的”,“这里就你一个大学生,不找你找谁。”

地雷战电影中最打动你的片段: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7)

这个人就是建国后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孙光瑞,当时他才三十出头,于是孙光瑞就开始研究起这些“土飞机”了。孙光瑞对民兵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减轻土制地雷中的填药量”,原来民兵在制作地雷时几乎都将火药填的很满,意在增加威力。但是孙光瑞发现这样不行,应该减轻药量给火药燃烧时留有一定空间使其充分反应,这样威力反而更大。

过了一段日子民兵们又找到孙光瑞,“你说的办法还是不行啊,以前鬼子踩到地雷是‘黑脸李逵 ’,现在变成‘红脸关公’了。”

怎么办呢?孙光瑞突然灵机一动,原来他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些小说,例如《说岳全传》之类的。他隐约记得《武经总要》当中记载宋代就开始使用火药兵器了,而且很多都会添加一些“辅料”用来增加杀伤力。可不嘛,《说岳全传》中就有金兀术攻打两狼关,守将梁红玉就在城防武器中加入那些“辅料”用来抵抗金兵。

古人能用,我们也能用。于是,孙光瑞当时就带了几个人到邯郸城,买回来不少的砒霜、巴豆、狼毒,掺杂在地雷中。果如其然,土地雷威力大增,各地方民兵纷纷反映效果非常不错。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砒霜、巴豆、狼毒这些都是中药,到敌占区采购比较困难,而且量也不会很大。没关系,山里草药多得是就用它们代替。就这样我们的土制地雷那真的是让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很多日军和伪军要是踩到,只要身体有创面立马会引起“非同凡响”的效果。先是奇痒难止,然后伴随红肿、发炎、高烧。我们都知道“疼痛感”对于很多人还是能够忍耐的,但对于“痒”而且是那种“钻心的痒”那简直就是地狱般的感觉。(笔者经常在夏天被蚊子折磨的够呛)

当时很多日军军医对此也束手无策,因为不知道中毒的原料有哪些,再加上药品在战时经常短缺,即便是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配置解毒药剂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很多日伪军抓烂皮肤、截肢,甚至自杀者大有人在,伪军给这些“土制毒地雷”起了个恐怖的名字“一粘亡”。(类似情况,在日军独立混成第5旅团第12独立警备队卫生曹长——桑岛节郎所著的《华北战纪》中有过记载)

这里说个事儿,当时有个日军的翻译官(类似《小兵张嘎》那样的)踩到了地雷,找到日军治疗无果。于是通过一些特殊关系找到八路军,首长出于以后对敌工作的考虑就让孙光瑞救救他。

孙光瑞直接就说了一句话,“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挨炸的?如果是x月x天之前的事儿,我还能救他;要是之后的事儿,我也救不了。”

“为啥不能救?”

“如果是x月x天之前的事儿,因为那些配方都是我下的,我有解药;如果是x月x天之后的事儿,就不行了。因为民兵们开始自己下药,很多人在里面还掺了羊粪、马粪,甚至人粪,所以我也救不了他。”

没办法,后来这个翻译官据说自杀了,这就是“臭粑子雷”由来。

至于老电影《地雷战》中“臭粑子雷”的这一段,笔者分析应该是当时的导演唐英奇、徐达、吴健海在商量之后特意保留的。推测原因有三:第一,剧本写得非常好,在紧张的剧情延展中突然出现这一幕,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增加电影的趣味性;第二,电影开拍前主创人员可能在当地和采风过程中,当时抗日根据地中确实出现过类似的“臭粑子雷”;第三,电影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虽然不能百分百还原真实的事件,但是艺术化是完全可以的,所以保留了这一片段,也是向抗日先辈们致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