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高速列车的感人故事:电影背后的故事
电影高速列车的感人故事:电影背后的故事既然强调“纪录性”,道具、服装就得特别专业。服装最费事,全按列车员的制服做的,因为怕出褶儿,服装师每两天就要把它们熨一遍。 拍这种片子对一般导演来说,实在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更何况还要赶时间抢速度。然而赵心水不一样,他内心充满激情,又不愿意模仿别人。他要把《特快列车》拍得惊险好看。图为电影剧本。 摄制组用的是吉林铁路局特批的列车,就在吉林到通化这一段铁路沿线拍摄。
导演小传
赵心水(1929-1989年) 生于河北沧县。1944年入伍参军,开始接触文艺工作,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0年被选送到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专修导演,两年后毕业调到长影,先后师从于著名导演王滨、沙蒙、吴天、苏里等,任助理导演,后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从1960年开始独立执导影片。
代表作:《鸿雁》、《冰山上的来客》、《特快列车》、《天下第一剑》等。
“纪录性艺术片”是“大跃进” 时代的产物,专指中国1958到1959年间拍摄的迅速反映生活中新人新事的一种故事片。这种片简而言之,一要讲真实事件,二要拍得快。图中文字选自《论纪录性艺术片》一书。
拍这种片子对一般导演来说,实在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更何况还要赶时间抢速度。然而赵心水不一样,他内心充满激情,又不愿意模仿别人。他要把《特快列车》拍得惊险好看。图为电影剧本。
摄制组用的是吉林铁路局特批的列车,就在吉林到通化这一段铁路沿线拍摄。
既然强调“纪录性”,道具、服装就得特别专业。服装最费事,全按列车员的制服做的,因为怕出褶儿,服装师每两天就要把它们熨一遍。
影片里“裴兰英”接到命令快速从镜头前跑过的戏,是演员卢桂兰按照导演的要求拿出百米跑的速度完成的。
这几个演员看起来很眼熟啊。(图从上至下)张冲霄、王春英(1932-2005年)、马陋夫。
工作照。说起拍摄过程,大家记忆犹新。四五十号人在车厢里一呆就是好几个月,又闷又热,觉也睡不踏实。
后期剪接也不顺利。片子特别受重视,麻烦也多。图为修改意见稿。
1966年的这期《大众电影》里,新故事片寥寥无几,加上《特快列车》一共才三部。
演职员表
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
编剧郑福成/赵心水 导演赵心水 摄影王雷 美术史维钧 录音于开章 剪辑姚品秀 副导演赵瑞起 制片李万甫 客运顾问张广成 化装郑宝森 特技设计蔡光 特技摄影孙辉 作曲江巍 歌词胡苏 指挥尹升山/史建南 演奏/合唱辽宁歌剧院/沈阳音乐学院/长影乐团
吉林铁路局协助拍摄
卢桂兰(裴兰英)隋桂凤(安晶敏) 史可夫(周师傅) 卢廷兰(韩晓芬) 陈学洁、苏剑锋、于仲莲(列车员) 黄延恩(司机) 荣振东(副司机) 温祥林(司炉) 王春英(运转车长) 张冲霄(餐车主任) 盛林中(林营长) 贺小书(医生) 邵万林(乘警) 王延盛(韩政委) 崔超明(调度长) 马陋夫(老农民)
彩色电影连环画《特快列车》部分内页欣赏: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