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大家伙就从一则“夫妻收养弃儿”的新闻中得到了灵感,构思出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车间女工刘慧芳,捡到了一名婴儿……鲁晓威回京后,距离拍摄只有不到三个月,可剧本都还没写!时间紧急,郑晓龙赶紧召集编剧李晓明、作家王朔、《十月》杂志副主编郑万隆等文化名人,一起探讨剧本的问题。一群人一讨论,拍老爷们儿谁爱看?主角一定要是个女性,还一定得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她要长相清秀,还要优点多多,最重要就的是要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成长。 1989年的一天,正在外地拍戏的鲁晓威接到郑晓龙的电话,要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回京拍摄一部很紧急的电视剧。鲁晓威听完这话,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就回京了。当时郑晓龙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原来他接到了北京台的任务。当时国内电视机普及非常快,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赶紧赶制一部剧出来,不然明年就“没米下锅”。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1)

1991年的一天,电视剧《渴望》的导演鲁晓威正在家里头忙活着。突然,家里头传来敲门声,原来是邻居老大妈,她说:“听说你是北京台的?我的电视机坏了,能不能帮我看看?”

鲁晓威跟着大妈回到她家一看,电视里正在播放《渴望》。鲁晓威不解地问:“大妈,您家电视怎么了?”

大妈回答:“我们家电视一直都有七八个频道的,可不知怎么的,这两天只有这一个频道了。”

原来因为电视剧《渴望》实在太火,各地方电视台都纷纷重播,导致大妈误以为电视机坏了,只剩这么一个频道。通过这件事,鲁晓威才真正体会到,他拍出来的《渴望》到底火成了什么样子。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2)

“被逼出来的电视剧”

1989年的一天,正在外地拍戏的鲁晓威接到郑晓龙的电话,要他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回京拍摄一部很紧急的电视剧。鲁晓威听完这话,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就回京了。

当时郑晓龙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原来他接到了北京台的任务。当时国内电视机普及非常快,观众对电视剧的需求与日俱增,需要赶紧赶制一部剧出来,不然明年就“没米下锅”。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3)

鲁晓威回京后,距离拍摄只有不到三个月,可剧本都还没写!时间紧急,郑晓龙赶紧召集编剧李晓明、作家王朔、《十月》杂志副主编郑万隆等文化名人,一起探讨剧本的问题。一群人一讨论,拍老爷们儿谁爱看?主角一定要是个女性,还一定得是一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性,她要长相清秀,还要优点多多,最重要就的是要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成长。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4)

大家伙就从一则“夫妻收养弃儿”的新闻中得到了灵感,构思出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车间女工刘慧芳,捡到了一名婴儿……

剧本交给了李晓明来写,他才写出12集,《渴望》就不得不开机了。没办法,剩下的只能是边拍边写。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5)

篮球场变摄影棚

李晓明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另一边鲁晓威就开始搭景和寻找演员了。

当年的电视剧普遍走“小电影”的道路,就是像拍电影一样拍,结果越拍长,越拍花钱越多。一方面出于艺术家的焦虑,一方面出于资金紧张,鲁晓威他们决定了搞一条新路,一条电视化的拍摄道路:拍室内场景剧。用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场景切换、同期录音的制作方式拍剧,这样的话成本仅为一般电视剧的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

所以鲁晓威找到香山脚下的两个篮球场,花120万去改造它,这就开始第一部室内电视剧的探索。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6)

花2000块拟合同没用上

因为资金少,制片主任于扑不得不“抠抠搜搜”,伙食每人每日5元,早餐是稀饭小菜,时间久了他得到一个“老抠”的外号。剧组演员吃了不少苦,冬天拍夏天戏份也没有取暖设备,只能使用暖水袋,有一回李雪健喊了起来,原来暖水袋把他的肚子烫出来一圈水泡。

于扑吐槽道:“我干制片主任不是一年两年,什么场面没见过?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个‘钱’字。”为了避免和演员之间的片酬纠纷,他还留了一手,开拍之前就花了2000块,请律师拟好合同,没想到这份合同没用上,演员虽然片酬低,条件也不好,但没有抱怨的。

渴望最经典的一部电视剧:一部被逼出来的电视剧(7)

后来鲁晓威谈起来,不由得感叹:“这是被不服气逼的。”作为艺术人,他们对改变电视剧市场的渴求,和追求更好的电视艺术的决心,促使他们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这部剧,现在看来,难怪《渴望》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成功。

系列回顾:

《渴望》李雪健碍于人情演宋大成,本来是配角,找导演加戏成主角

没有一个名演员,首播就创下92%的收视率,30年前这部剧太牛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