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看到了这种矛盾性,再回过头来想:人们对3D电影的“爱慕”是可持续的吗?尼尔·波兹曼曾提出,在技术垄断的时代,文化向技术投降。那些成立“反3D电影联盟小组”的人群,可能担心的正是这一点。硬转3D的剧情片、动作片,盲目“炫技”的结果就是,效果大打折扣,观众并不买账,文化生产本末倒置了。当人们开始嫌弃3D,实际上反对的是一边倒的、盲目的“技术崇拜”。电影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对华丽的新技术“又爱又恨”。这从早期对“有声与无声、彩色与黑白电影哪个更好”的大讨论就可见一斑。体验与艺术想要“两全”,需要非常非常好的运气撞在一起。作为体验的电影,无比需要新鲜的技术,像魔术一样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那些刀剑子弹飞向观众的刺激感,虽然不够“高级”,但也是电影所需要的。但另一方面,电影又是一门艺术。艺术一直以来崇尚的都是“简单”,认为“表现太多会破坏气氛”,这又注定了其对于复杂技术的不屑。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1)

文|小亢

最近,海外动作大片《沙丘》《007:无暇赴死》火热上映。两部以视觉效果著称的电影,自然配合3D和IMAX大屏“食用”最佳。然而,许多网友却纷纷在网络上刷出“不看3D版沙丘”“不要看3D版007”的评论。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2)

为何抵制3D版《沙丘》,网友给出不少理由:原片基于2D电影语言创作,3D是后期转制的,海外主流区域均不上映3D版本;仅2K的分辨率让动作戏“糊成一锅粥”,光线不足让大量夜戏都变成了“至暗时刻”;除字幕外毫无3D效果,谁看谁交智商税;156分钟超长待机,眩晕感不说,沉重的3D眼镜把耳朵都戴疼了……

一些人甚至在豆瓣平台成立“反3D电影联盟小组”,影院2D场次价格应声上涨、排片增加,不禁让人疑惑:3D电影怎么不香了?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3)

当人们开始嫌弃3D,实际上反对的是一边倒的、盲目的“技术崇拜”。电影的发展过程就是这样,对华丽的新技术“又爱又恨”。这从早期对“有声与无声、彩色与黑白电影哪个更好”的大讨论就可见一斑。

体验与艺术想要“两全”,需要非常非常好的运气撞在一起。作为体验的电影,无比需要新鲜的技术,像魔术一样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那些刀剑子弹飞向观众的刺激感,虽然不够“高级”,但也是电影所需要的。

但另一方面,电影又是一门艺术。艺术一直以来崇尚的都是“简单”,认为“表现太多会破坏气氛”,这又注定了其对于复杂技术的不屑。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4)

尼尔·波兹曼曾提出,在技术垄断的时代,文化向技术投降。那些成立“反3D电影联盟小组”的人群,可能担心的正是这一点。硬转3D的剧情片、动作片,盲目“炫技”的结果就是,效果大打折扣,观众并不买账,文化生产本末倒置了。

看到了这种矛盾性,再回过头来想:人们对3D电影的“爱慕”是可持续的吗?

3D电影其实并不是新技术。早在1922年,世界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就问世了,片中早已使用指向观众的枪等当作噱头。后续3D电影在五十年代进入黄金时期,在八十年代也复兴过,但很快就因为别无二致的老效果、老套路,让观众失去兴趣。直到2009年《阿凡达》再次让3D电影进入“全盛时期”,但如今观众又有些感到乏味了。

3d电影好在哪(3D电影不香了)(5)

物极必反,短暂的激情褪去后,到底什么是能被留下的呢?答案可能还是内容、艺术。

色彩、声音,曾经都不是电影的必需品。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遭遇过质疑、抵制。电影业虽然对新技术又爱又恨,但还是在不断摸索“技术参与艺术”的道路中,完成了自身的进化。在这点上,色彩、声音都已是最好的证明,现在轮到3D了。

当然,这种对3D的“技术崇拜”也不必一下子转变为“技术恐惧”。3D技术并不是完全与艺术、内容表达无缘。

希区柯克1954年拍摄的《电话谋杀案》,或者近几年上映的《雨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地心引力》等,精心打磨了3D效果,增添了影片艺术性,3D的景深优势也辅助了内容表达。多年后再在电脑屏幕重温2D版本,依然无法复制当年在3D影院感受到的震撼。

未来,3D技术如何像色彩、声音一样,完美融入到电影的艺术表达中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可能这条最难走的路,才是3D电影的立身之本。


文字:小亢

图片:网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