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张松“身短不满五尺”兀突骨“身长丈二”孙权“身长七尺六寸”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曹操“身长七尺”

(一)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人物的真实身高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1)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身高设定:

吕布“身长一丈”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张飞、赵云、诸葛亮都是“身长八尺”

孙权“身长七尺六寸”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

曹操“身长七尺”

兀突骨“身长丈二”

张松“身短不满五尺”

《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的故事,但成书于元末明初。以明尺来说,一尺等于31.1厘米,

按照书中设定“吕布身高一丈(3.1米),兀突骨“身长丈二(3.7米)”,这样异乎常人的身高,不知明朝人读此何感?

(注:在古代,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统一度量衡,“度”即长度,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分、寸、尺、丈、引,这是自王莽时期起建立的“五度”制,其后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五度”之间均为十进制。夏朝时已有尺、寸,“夏后氏……十寸为尺”。商代应该是沿用了夏朝的尺度,目前发现的商朝的尺子也是尺分十寸,比如上海博物馆藏的牙尺,传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长度为15.8厘米。

自商朝开始,历朝历代一尺的长度并不一样,大趋势是越来越长的,商朝一尺比明朝一尺短了近一倍,汉一尺的长度也比明一尺要短的多。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2)

满城汉墓错金铁尺,西汉

长23.2厘米,宽1.2厘米,厚0.25厘米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3)

骨尺,三国魏

长23.7厘米,宽1.6厘米,厚0.1厘米

甘肃嘉峪关市新城2号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从目前出土的汉尺来说,有长有短,如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铁尺,长23.2厘米;甘肃嘉峪关市新城2号墓出土的曹魏骨尺,长为23.7厘米;日照博物馆馆藏的一把东汉竹尺,长度为21.3厘米;长沙子弹库的一把东汉铜尺,长为23.46厘米。汉朝时明明已经统一了度量衡,为何还会出现这种长短不一的情况?

据推测是因为王莽改制。王莽改制之后,汉尺的长度一度混乱。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王莽时期关于尺的一项发明,即王莽卡尺,是游标卡尺的原型,比西方的游标卡尺早了1600多年。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4)

“王莽卡尺”,青铜制,推算其长度约为24.625厘米,它可以测量长度,也可以测外径和深度。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5)

还有一个客观原因。竹、木材质的尺子浸水变长,脱水变短。博物馆所见的此类材质的汉尺一般都已脱水,要比原本的长度短些。因此,青铜制的汉尺应该更可靠。也就是说,长度为23.2厘米的满城汉墓错金铁尺最标准。结合文献资料,有关学者敲定汉尺一尺约为23.1厘米,这与秦朝的尺度是一样的,也符合汉承秦制的说法。

倘以此为准,《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身高设定还是靠谱的。不过作者依据的究竟是明尺还是汉尺?无人知晓。

不过,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汉尺的长度,据此倒是可以推断一下三国文臣武将的真实身高情况了。

曹操的实际身高,有点敏感

根据《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中的相关描述,可计算出部分人的身高: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6)

赵云、诸葛亮皆8尺,也就是185厘米,马腾、刘表、许褚皆8尺余,身高至少在190厘米,刘备七尺五寸,也就是173厘米,朱然“不盈七尺”,也就是不到162厘米。

遍观史书,很多人物并没有明确的身高记录。有记录的无非两种人物,一种是身高比较突出的,比如诸葛亮、赵云等人都超过了一米八。另外一种则是比较矮的。比如朱然,才160出头,再比如曹操的身高。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7)

《三国演义》里介绍说曹操“身长七尺”,实际上曹操的身高应该不足七尺。因为《三国志》里对于曹操的身高,只说曹操“姿貌短小”。陈寿为什么不直接写明曹操身长几尺几寸?正是因为曹操比寻常人矮,身长有点敏感,

同被形容“短小”的还有被曹操嫌弃的张松(《演义》里形容他“身短不满五尺”),史书里说他“为人短小”。何为“短小”?其实是有衡量标准的。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8)

(二)古人为何标榜“七尺男儿”?“七尺男儿”的说法由来

人言霍光“不短不长”。在古人眼里,七尺三寸(169厘米)的霍光属于标准身高。

而古人常言“堂堂七尺男儿”,乍一听,还以为七尺很高,但从上文叙述中已不难看出,七尺,不过一米六出头,对于一位古代成年男子来说,这样的身高并不算突出(若是因为这句话而得罪了某位读者,郑重道歉,实则我本人也不高)。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9)

古人常言“七尺”,只因这是一般成年男子的身高,也是大多数成年男子的身高。因而,曹操、张松因为不足七尺而被形容“为人短小”。

“夫礼,始于冠”。男子成年,即意味着能成家立业,也能承担许多责任,意义重大。“男子二十,冠而字”。在古代,男子二十,身高恰好在七尺左右,便代表此人已成年。因而,渐渐地,“七尺”便也指代成年男子。

西汉淮南王刘安参与编著的《淮南子》中就有多篇以“七尺”指代男性,“吾生也有七尺之形”,“食充虚,衣御寒,则足以养七尺之形矣”等等,东汉王充编著的《论衡》中也多以“七尺”论男性,如“今之人形,不过七尺”。

所以,“堂堂七尺男儿”,并非标榜身高很高,而更像是一种宣言,证明此人已成年、成人。在古人看来,成年之后,立于天地间,应当有一定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视成人礼的原因吧。

(三)关于身高,秦朝有条奇葩律法

我们常常会用“如真人般大小”来形容秦始皇陵兵马俑。根据统计,秦俑平均身高在175厘米,最高的有195厘米。

三国名将身高排行(七尺男儿有多高)(10)

汉承秦制,秦朝时一尺同样为23.1厘米。也就是说,兵马俑的平均身高为七尺五寸。但这并不能证明秦朝百姓的平均身高比汉朝百姓高。只是因为秦始皇追求恢弘巨制,因此,兵马俑的尺寸要比实际高些。

对于兵马俑,秦始皇用之以“高标准”,对待秦之百姓却以“低标准”约之。

秦朝以身高为标准,判定一个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法律答问》,其中有案例如下:

“甲小未盈六尺,有马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偿稼”。

“甲盗牛,盗牛时身高六尺,系一岁,复丈,身高六尺七寸,问甲何论?当完城旦”。

也就是说,在放马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因为放马者身高不满六尺,所以不会获罪,也不用赔偿;盗牛者身高不满六尺,不负刑事责任,囚禁一年后,身高满六尺,就要去修筑城墙。可见,在秦朝,身高六尺是一个门槛。

然而,六尺约为138.6厘米。按照年龄来推算,不过十四、五岁。这无异于法之加于幼。秦法之严苛,由此可见一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