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的这几部电影你看过几部(周冬雨首次出品并主演)
周冬雨的这几部电影你看过几部(周冬雨首次出品并主演)在男生的成长中,“复仇”大概是一种情结。在个人意识膨胀的中二期,面对现实冲击时,男生大概都想过,能以一己之力去修正秩序。复仇,即是正义。张英雄是一个读书不好,平时爱打LOL的上海男孩,看似性格内敛毫无主见的他,当被朋友问到“你还能杀人?”的时候,却冷不丁抛下“也可以啊”。在上海这个大城市,土著始终有一点好,就是起码的一个安身之所。但工人会下岗,土著的房子也可能面临拆迁。像工人曾经的地位,房子勾连着土著的安全感与尊严,如果被取消,会发生什么呢?片中主角张英雄的父亲,因与拆迁办工作人员陆志强就赔偿问题沟通无解,一下猝死了。张英雄后来找到陆志强的居住地,又是跟踪又是监视,一步步准备着复仇。简单概括,这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
张猛导演的新作《阳台上》上映了。在一场大学校园点映中,有观众不买账,直接质问导演,想用这部电影圈多少钱。
诚然,这部电影在宣发上有不老实的地方。例如,官方电影海报对周冬雨的突出。其实,周冬雨只有一句对白,说出她在片中的名字:陆姗姗。
但另一方面,这还依然是一部尊重观众,怀有诚意的电影作品,就像张猛在《耳朵大有福》《钢的琴》中做到的一样,那种质朴的白描手笔浸透了时代气息。只是这一次,从东北小镇搬到上海弄堂。
张猛的前两部电影作品,述说的是发生在东北的故事。时代变革,曾经的共和国长子转眼变为弃儿,工人的尊严与荣光一去不返,张猛聚焦于他们的落寞。《阳台上》这一角色则变为上海底层“土著”。
在上海这个大城市,土著始终有一点好,就是起码的一个安身之所。但工人会下岗,土著的房子也可能面临拆迁。像工人曾经的地位,房子勾连着土著的安全感与尊严,如果被取消,会发生什么呢?
片中主角张英雄的父亲,因与拆迁办工作人员陆志强就赔偿问题沟通无解,一下猝死了。张英雄后来找到陆志强的居住地,又是跟踪又是监视,一步步准备着复仇。
简单概括,这是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
张英雄是一个读书不好,平时爱打LOL的上海男孩,看似性格内敛毫无主见的他,当被朋友问到“你还能杀人?”的时候,却冷不丁抛下“也可以啊”。
在男生的成长中,“复仇”大概是一种情结。在个人意识膨胀的中二期,面对现实冲击时,男生大概都想过,能以一己之力去修正秩序。复仇,即是正义。
影片中,张父的死更多是意外,拆迁工作人员陆志强只是在履行自己的工作,态度也并无飞扬跋扈之感。
父亲的离世、被迫搬离熟悉的环境、搬家后的寄人篱下却刺激着张英雄敏感的内心。复仇,成了所有压力的出口。也让无所事事的他,找到一点明确的生活方向。
张英雄买了一把刺刀,以为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多次的尾随跟踪,张英雄始终未能下手。相反,在确定陆志强住所单位的过程中,他还因邻居一句斥骂便落荒而逃。
张英雄的复仇,只能通过幻想获得宣泄。梦中,张英雄把刀刺向陆志强,血水在浴池化开。惊醒的他,额头上满是冰凉的汗珠。
张英雄在一家粉面店偶然看到对面阳台上的陆志强女儿。为了更好监视陆志强以及他的女儿,他买了一个望远镜,还应聘到服务员的工作。
敌意的监视,慢慢变为欲望的投射。他对周冬雨饰演的这位女儿逐渐产生了朦胧好感。带有距离感的美好,往往更让人沉迷。
陆姗姗的出现,让张英雄的内心萌芽出了复杂的情愫。这种感觉对于一个男孩来说,固然是美好的,然而它的幻灭也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就像《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对小明捅去的那一刀。
这样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在本片中,张英雄对这位仇人女儿的好感,一直保持到影片结尾。
无论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小明,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米兰,男主角的幻灭源于了解到她们的“社会”。而导演在中段后告知观众,陆珊珊是一个弱智少女,父亲陆志强一直照顾着她(母亲形象没有出现)。
于是,她的单纯形象一直得以存续,构成陈英雄的想象材料。这本身构成一种反讽,即美好的原因基于一种病态。
张英雄在店里认识了沈重,一个来沪三年的东北红毛小子。他在工作上提点张英雄,鼓励他搬出来住,也把他带在摩托车的后尾,一起穿过城市午夜的隧道。作为回报,张英雄对他言听计从,还将他带到秘密基地废墟邮轮上。破旧的舞台上,两人合唱《浪子回头》,他们的友谊也达到顶峰。
沈重像个大哥一样,教会了张英雄很多东西,包括社会底层挣扎的黑暗法则,例如不害怕坏人,首先要变成坏人。
更为严重的是,沈重带上张英雄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张英雄无法接受沈重所说的,复仇陆志强与偷东西之间的关系。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他向沈重分享的废弃游轮居然成了沈重与其它女人的野合之地。那一刻,友谊也被消解了。
压垮他俩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刘英雄看到沈重用望远镜望向对面的陆珊珊。刘英雄感到,秘密的美好有被沈重侵蚀的危险。他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沈重扭打在一起,而沈重用力量告诉他,你真的打不过我。
很多男孩的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大哥哥,他既会带你认识世界,也能代表世界去教训你。友谊与崇拜的落空,同样是成长中的一课。
在张猛的电影中,总能看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感。
《耳朵大有福》中的王抗美退休后面临各种生活困难,生活的一切几乎都在把他拉入泥淖之中。但这个人物却没有沉沦到底,在影片结尾依然展示出男人的脾性与血气,向漆黑中扬长而去的混混吼一声:“你别走!”。
《耳朵大有福》剧照
《钢的琴》中的陈桂林,同样如此,面对生活的步步紧逼,他依然想起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合伙打造一场造琴狂欢,而当琴声在废弃工厂响起之时,影片的忧伤却又转而显得挥之不去。
《钢的琴》剧照
张猛的分寸感,让人物与氛围很少走向极端,既营造出某种真实的生活质感,也避免了对底层人物的符号化与廉价消费。
影片尾声,张英雄再一次手拿刺刀尾随陆志强。路上,陆志强踩了狗屎,当他把鞋一脱,袜子全是洞,陆志强用手扯了下袜子,把脚趾头遮盖后重新把鞋穿上。
沈重曾经形容同住的那些白领穿得人模人样,但鞋子脱掉,袜子上都是洞。这类人散布在城市每一个角落,他们小心翼翼维系着工作与家庭,深藏起所有生活的艰辛与窘迫。
最后,面对猥亵陆珊珊这个弱智少女的机会时,张英雄作恶的心被陆姗姗的单纯与羸弱化掉了。他选择离开,并把刺刀扔掉。
张英雄接受了自己的软弱,也感悟到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从而暂时达成和解。
那一刻,他开始长大了。
内地导演,生于中国东北,长春电影制片厂青年导演。他是赵本山春晚舞台上的御用编剧,创作的小品《功夫》和《说事儿》连续两年获得春晚小品类节目一等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并参加过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研修班。张猛的以艺术创新和发掘人性擅长,作品小而精致。
代表作品:
《我心雀跃》《耳朵大有福》《钢的琴》《胜利》《离幸福就差半步》
获奖成就:
2014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金爵奖 评委会大奖 胜利
2011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影片 钢的琴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 最佳导演 钢的琴
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新人导演奖 钢的琴
2009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新导演 耳朵大有福
挖掘每一个优质影视视频内容背后的观点
每周二、四、五、六、日更新
关注【我们导演】不迷路
你可能还对这些感兴趣:
你眼中的“土味”,很可能是大半个中国
比《波西米亚狂想曲》更真实,为你还原真正的皇后乐队
人生计算器 | 逼死人的女性标准 | 歧视性别的都是辣鸡
沙雕广告 | 看完只想长醉不醒 | 直男渡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