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的悬崖获奖了吗(张嘉译主演的悬崖)
张嘉译的悬崖获奖了吗(张嘉译主演的悬崖)主人公周乙谍战生涯中的生存逻辑与日常人性完全对立。冷丝认为,《悬崖》要表达的主旨,就是“反谍战”,更通俗来说,周乙非常反感他的生存环境,反感这种你死我活的谍战生活,他要回归到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哪怕是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时,《悬崖》的编剧和导演就结尾如何处理的态度截然相反:编剧坚持认为“周乙不应该牺牲”,可以拍摄续集;导演却坚持认为,根据剧情发展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周乙必须牺牲。那么,冷丝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周乙是否应该牺牲?我们如何看待这部优秀的谍战剧?谍战剧《悬崖》要反映的是周乙在“非正常”的甚至是非人的环境中生存,由此揭示主题——人性受到的伤害与本真生命状态的迷失与复归。
文|冷丝
栏目|谍战剧
很多谍战剧爱好者对张嘉译、宋佳主演的《悬崖》一直抱有好感,评价颇高,是“零差评”的代表之作。
然而一直以来存在一个巨大的争议:由张嘉译主演的主人公周乙在结尾是否应该牺牲?
当时,《悬崖》的编剧和导演就结尾如何处理的态度截然相反:编剧坚持认为“周乙不应该牺牲”,可以拍摄续集;导演却坚持认为,根据剧情发展逻辑和人物性格逻辑,周乙必须牺牲。
那么,冷丝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周乙是否应该牺牲?我们如何看待这部优秀的谍战剧?
谍战剧《悬崖》要反映的是周乙在“非正常”的甚至是非人的环境中生存,由此揭示主题——人性受到的伤害与本真生命状态的迷失与复归。
冷丝认为,《悬崖》要表达的主旨,就是“反谍战”,更通俗来说,周乙非常反感他的生存环境,反感这种你死我活的谍战生活,他要回归到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状态,哪怕是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主人公周乙谍战生涯中的生存逻辑与日常人性完全对立。
周乙一出场,他的身份和性格基本定型——一名我地下组织成熟且优秀的特工,他有着一套近乎冷漠的生存逻辑,那就是潜伏工作必须是“能留到最后的,才是最好的''。
为掩护“我地下工作者”身份,许多身边的同志牺牲在他眼前,他只能选择冷漠对待,决不能出手相救,因为那样会暴露自己,因为理由很简单:要革命,必须得先活着。
所以,自己名义上妻子——顾秋妍(宋佳饰演)的弟弟和弟妹暴露的三十五个同志在他眼前牺牲,他显得镇定自若又近乎冷漠,他不暴露自己留存下来是为了以后有千万人能够生存。
这套逻辑显得合情合理,在政治上有不容质疑的正确性,在这套充满正当性的生存逻辑之下,周乙对同志的牺牲显得无能为力,又近乎冷漠。
而且,在这套逻辑之下,周乙为掩护自己的地下工作者身份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为了地下工作,真正的妻儿不能在周乙身边,不得不和一个“外行”女性同志顾秋妍结成假夫妻,配合战斗。
起初预计只是三个月的配合,没想到却在“悬崖”般的环境中煎熬了七年时间。
在这漫长的七年中,周乙逐渐把顾秋妍的女儿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儿子却有了隔膜,梦见的是顾秋妍的女儿,自己儿子长什么样却越来越模糊。
为了完成情报工作,周乙不得不派顾秋捕杀掉视自己为兄长的善良警官任长春,不得不在高度紧张的心理中伪装成镇定自若、事不关己的模样。
就这样,周乙遵守着谍战生存的逻辑,经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人性受到了极大的扭曲和伤害 。
周乙个人“人性回归”与面临死亡结局的悖反。
周乙两次违背这种谍战生存逻辑,每一次都给他带来巨大危险,以至于牺牲:
一次是冒着暴露的危险营救结发妻子孙悦剑,其实在周乙孤注一掷营救孙悦剑后,自己已经暴露了,虽然能安全逃离,但也意味着自己的作为地下工作者身份必须死亡。
第二次违背这条逻辑是在顾秋妍女儿莎莎被带走。周乙决别自己的妻儿,独自返回,营救顾秋妍母女,当然,他知道等待他的就是牺牲。
作为一名成熟的优秀特工,周乙一直遵守着自己的生存逻辑一一活下来的就是最好的,违背这种“合理性”的逻辑付出的代价必将是死亡。
但周乙违背这条逻辑是出于正常人性的回归,在解救自己的妻子与顾秋妍母女这两件事上,他做出了必然要做的选择,这是周乙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
该如何看待周乙牺牲这一结尾?
周乙身份暴露之初就一直受到特务头子高彬的怀疑,解救孙悦剑后暴露身份,他完全可以安全脱身,但出于作为男人也是作为父亲的担当,他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换回顾秋妍女儿的生命。
《悬崖》的最后画面是周乙身中三枪,双手扶到墙上,抽插着倒地——这样的牺牲似乎显得并不壮烈。
周乙违背了自己的这条生存逻辑,将要面对的必然是死亡,却又意味着人性的复归,呈现的是作为男人的担当与正常人的人性之爱。
所以,从以上两重相互悖反的逻辑来看,导演不考虑续集而让周乙死亡的处理是合理的,周乙最后的死亡也再正常不过——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死亡的。
周乙的崇高不再与宏达的叙事层面相联系,而是存在于作为男人的担当和正常人性的回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