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玛丽·诺瓦诺娃的确有一副娃娃脸,加之演员的年龄也比较年轻,电影里的爱娃看上去,很有一点洋娃娃的设计造型。而《攻克柏林》中爱娃的扮演者玛丽·诺瓦诺娃生于1924年,拍摄影片的时候,才25岁,显然要较真实的爱娃年轻许多。《攻克柏林》中的爱娃“金黄色的头发,梳得非常整齐,就像一种高贵的物品似的。她的洋囡囡似的美丽面孔,毫无思虑,两只美妙的手臂带上了镯子。”电影里对她的面孔,把握了一个“洋囡囡”的核心关键词,这一印象,应该来自于爱娃照片带来的最初表象,当时爱娃已经33岁,实在称不上“洋娃娃”这一修饰词。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

《攻克柏林》中的爱娃

现在看来,1949年苏联拍摄的电影《攻克柏林》里的希特勒的情妇爱娃的设定,是带有很大的偏见的,并不符合真实的爱娃在现实中的实际人设。

《攻克柏林》大致从以下三点界定了爱娃的形象塑造:

一是爱娃是美丽的。

《攻克柏林》对爱娃的造型设定,遵循着如下的原则--我们可以从剧本中对这一人物的描述,看到爱娃的形象定位: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2)

《攻克柏林》中的爱娃

“金黄色的头发,梳得非常整齐,就像一种高贵的物品似的。她的洋囡囡似的美丽面孔,毫无思虑,两只美妙的手臂带上了镯子。”

电影里对她的面孔,把握了一个“洋囡囡”的核心关键词,这一印象,应该来自于爱娃照片带来的最初表象,当时爱娃已经33岁,实在称不上“洋娃娃”这一修饰词。

而《攻克柏林》中爱娃的扮演者玛丽·诺瓦诺娃生于1924年,拍摄影片的时候,才25岁,显然要较真实的爱娃年轻许多。

玛丽·诺瓦诺娃的确有一副娃娃脸,加之演员的年龄也比较年轻,电影里的爱娃看上去,很有一点洋娃娃的设计造型。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3)

《帝国的毁灭》中的爱娃

而在2004年德国拍摄的《帝国的毁灭》中出演爱娃的德国女演员茱莉安·柯勒已经39岁,看上去,老态尽显,满脸皱纹,毫无“洋娃娃”的气韵。在“美丽”这一点上,德国版的爱娃真的不可与苏联版《攻克柏林》里的爱娃能够相提并论。

而1970年拍摄的《解放》里的爱娃扮演者,也是一名德国演员,她参演时的年龄才26岁。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4)

《解放》里的爱娃

可以看出,前苏电影里的爱娃都要比本人年轻,看起来,也要更漂亮许多。如此设计,可能是突出人物“艳若桃李,心如蛇蝎”的塑造需要。至少在《攻克柏林》里,我们可以看到就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来设定的。

二是爱娃积极参政议政。

在《攻克柏林》里,希特勒面临战局崩坏的局面,一筹莫展,而爱娃成了她的精神安慰剂。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5)

电影里,希特勒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继续做着美梦,企图要“攻下莫斯科”、“把俄国人赶到西伯利亚”、“拿下斯大林格勒”,爱娃积极地附和他,称“只有你才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俨然把爱娃拔高成他的权谋重臣。

甚至电影里的爱娃在听闻戈林背叛的消息之后,冲着希特勒说:“你的将军们都是畜生”。这种愤愤不平的话语,很难符合爱娃的真实身份和实际的现实状况。

三是爱娃是凶残的。

《攻克柏林》在有限的镜头里,交待爱娃用有毒的食物,喂给了宠物狗布伦蒂,瞬间使得这只狗当场死去。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6)

《攻克柏林》中爱娃放置毒药

而实际上,真实情况下这条著名的宠物狗,是由希特勒的医生杀死的。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7)

《攻克柏林》中爱娃毒死爱犬

这一事实,在《帝国的毁灭》中,可以看到,是希特勒与他的身边的人,一起完成毒杀爱犬这一残暴的行径。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8)

《帝国的毁灭》中的毒狗场面

显然,《攻克柏林》对爱娃的形象塑造并不友好,有意把她塑造成一个助纣为虐的帮闲者或者可以称之为帮凶的角色。

到了1970年的苏联电影《解放》中,爱娃的身上已经没有什么暴戾的成份,成了一个地道的受害者。影片里把爱娃还原成一个无知者无畏的角色,正是因为她不明白她参与的是一场什么样的血腥历史创造,所以,她才莫名其妙地用生命去祭典了疯狂的法西斯掌控者的最后时光。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9)

《解放》中的爱娃楚楚可怜

《解放》从某种程度上,是《攻克柏林》的新拍版,两部影片的故事走向,都是一致的。但显然,《解放》在对历史的真实还原上,要远胜于《攻克柏林》。

而2004年拍摄的德国版《帝国的毁灭》因为电影的视角是从女秘书的角度,来看向希特勒的最后日子,因而这部电影更带着女性的温情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仅仅是一种表象,像电影里的希特勒在对待身边的女性的态度上,还是文质彬彬、宽厚容忍的,像一个人畜无害的非霸道总裁。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0)

《帝国的毁灭》中的爱娃

但是,《帝国的毁灭》里还是抓住了希特勒的匪夷所思的思维实质,揭示了他的残暴、无耻、卑劣的内心本质。

这一点是《帝国的毁灭》的成功之处,电影并没有因为女性视角的介入,就回避对希特勒思想根基与要素的揭示与折射。

这种对希特勒内心的把握,迥异于前苏联电影中仅仅外在地刻画出希特勒的歇斯底里、蛮横无理、暴殄天物的总体特征,而是从内宇宙中把握住了他是从哪里获得他的疯狂肆虐的行径背后的振振有词与自我阐述的。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1)

《帝国的毁灭》剧照

这一点,可以看出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在悄无声息、于无声处的冷静呈现中捕捉到了希特勒性格与思维中的致命违悖人伦与人性处,从另一个更为深层的角度,揭示出了希特勒的凶险、丑陋、恶毒的内在世界。

我们大致可以归纳一下《帝国的毁灭》里的希特勒的形象定位:

一是希特勒推卸责任,缺乏担当。

他称自己的战略是正确的,是手下人不行,没有按照他的计划来完美好执行。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2)

《帝国的毁灭》剧照

片中,希特勒称:“军队扯我的后腿,我早该把高级军官处死”,可以看出,希特勒是不认可自己的失败的终极命运,而认为他的团队跟不上他的速度与节奏。

二是希特勒祸害民众,缺乏反省。

希特勒给德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但他并没有就此进行反思,而是认为,责在人民,是人民选出了他,那么,人民吃尽了他导致的苦头,也是活该。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3)

《帝国的毁灭》剧照

片中,戈培尔说得更加直白:“我不同情他们,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我没有强迫德国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他们要为此付出代价。”

希特勒说的意思几乎完全相同:“如果我的人民不能经受这样的考验,我一滴眼泪也不会流的,这是他们应得的,这是他们自己写下的命运。”

三是希特勒践踏生命,缺乏人性。

面对死亡,希特勒认为牺牲是值得的,是应该的。他对手下将领们提出的突围计划嗤之以鼻,称:“年轻人就应该血洒疆场。”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4)

《帝国的毁灭》剧照

如此草菅人命,却毫无一点自责思过,正可以看出,他的意识里根本没有对别人生命的尊重与珍惜。电影里那些为希特勒自杀殉死的人,映衬着一个没有人性的蛊惑者与鼓动者的真实嘴脸,恰恰凸显出希特勒的无耻与卑鄙本质,由此看出,电影从内里上揭露希特勒还是相当的精准而到位的,不亚于苏联电影里对他的外在形象上的丑化所达到的干脆利落效果。

可以说,电影里的希特勒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是无法理喻的,所以,爱娃在希特勒的反衬下,反而提供了一种正常人的难以理解的困惑所在。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5)

《帝国的毁灭》剧照

《帝国的毁灭》里的爱娃说:“我认识我丈夫已经十五年了,但是,仔细想想,尽管他爱说话,可我一点不了解他,他现在只和我聊狗和素食了。”

实际上,爱娃不了解的希特勒的部分,正是希特勒人伦沦丧与人性泯灭的部分,这些不懂的部分,爱娃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与角度。

这就是女人的盲目的爱情的悲剧。《帝国的毁灭》里的爱娃,基本是按照这一原则塑造出来的,片中的爱娃一点没有了《攻克柏林》里的“洋娃娃”的设定,完全是一个得过且过、逢场作戏、醉生梦死的无心女子。她抽烟、喝酒,疯狂地跳舞,她也意图改变希特勒,为自己的妹婿求情,但希特勒一概没有顺从她的任何一点女人的心思:“对叛国者不能仁慈,不能同情他们。”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6)

《帝国的毁灭》剧照

片中的爱娃还是富有同情心的,这一个维度,在《攻克柏林》、《解放》中并不存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攻克柏林》对爱娃的表现是相当的表面化、粗线条、妖魔化的。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7)

《攻克柏林》剧照

不过,《攻克柏林》里的这位扮演爱娃的演员所打造出的“洋娃娃”的造型,还是挺可爱的,如果剔除掉电影赋予人物的那种丑陋而暴戾的内心。

值得注意的是,《攻克柏林》里的这位爱娃的扮演者玛丽·诺瓦诺娃,并不是苏联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捷克斯洛伐克人。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8)

《攻克柏林》中的爱娃

玛丽·诺瓦诺娃生于1924年,2011年6月25日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去世,享年87岁。

她在25岁的时候,出演了《攻克柏林》里的颇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但似乎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后来她的演艺之途,也没有什么更为出色的形象塑造引人瞩目。

之后,她在捷克斯洛伐克拍摄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经常露面,可惜,角色都是一些打酱油的角色,演员表的排名,均在倒数第一徘徊,确实令人觉得挺遗憾的。

我们大致看一下,玛丽·诺瓦诺娃还演过哪些影片:

1952年,她参加《无产者安娜》的演出。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19)

《无产者安娜》海报

1954年,参加《小丑》的演出,影片参展第7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列入金棕榈奖提名。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20)

《小丑》海报

1957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好兵帅克历险记》中出演洛特小姐。这部电影曾经在中国放映过。不过,要找到她扮演的角色还真不容易。

1974年,参演《谁在寻找黄金?》。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21)

《谁在寻找黄金?》海报

1975年,在《杀手主题》中扮演人质。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22)

《杀手主题》海报

《攻克柏林》里的爱娃,还是从表象上勾勒了人物的一个大致形象与漫画性特征,对心灵的开掘远不够深入,而在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中,虽然同样对爱娃的内心世界讳莫如深,但是这个人物的作用明显起到了透视希特勒的内心隐秘角落的窥测功能。

希特勒柏林之战(攻克柏林中希特勒情妇爱娃的形象)(23)

《帝国的毁灭》中的爱娃

这两者的不同,反映了随着电影的进步,对人心的开拓与揭秘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电影的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电影除了在影像中表达鲜明的爱憎之外,还能够在影像的塑造过程中更贴近人心的秘密沟回与内质。

相关链接:

她在苏联电影《解放》中扮演希特勒的情妇,展现出角色的悲情气质

苏联电影有没有丑化希特勒?其实通过人脸比对,结果与想象不一样

苏联电影《解放》中的斯大林扮演者是谁?揭秘电影的副线情节来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