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丧尸片电影(丧尸片在好莱坞逐渐衰退)
各种丧尸片电影(丧尸片在好莱坞逐渐衰退)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之前都对[#活着]抱了挺多期待的。2016年,[釜山行]的成功让东亚丧尸开始风行全球。[釜山行2:半岛]、[活着],今年看起来又是韩式丧尸片爆发的一年。仅在最近个月,刚刚复工的韩国电影院,就有续集[釜山行2:半岛]和刘亚仁、朴信惠联合主演的[活着]成为票房领头羊。虽然两部口碑都不怎么样吧。但这红红火火的丧尸场面,竟颇有些东亚丧尸复兴之景。
丧尸,一个古老而备受瞩目的群体。
近年来在好莱坞却颇有些萧瑟凄凉之意。想来,最近一部大投资的好莱坞丧尸片还要追溯到2013年的[僵尸世界大战]了。
2019年,与第一部相隔十年之久,[丧尸乐园2]上映。收割了一波情怀,也就无甚其他了。
反倒是在东亚,前有韩国[釜山行]火爆亚洲,又有日本[请叫我英雄]成功漫改。[摄影机不要停]以小成本逆袭高票房,网飞推出的古装丧尸剧《王国》从韩国火到了西方。
仅在最近个月,刚刚复工的韩国电影院,就有续集[釜山行2:半岛]和刘亚仁、朴信惠联合主演的[活着]成为票房领头羊。
虽然两部口碑都不怎么样吧。
但这红红火火的丧尸场面,竟颇有些东亚丧尸复兴之景。
2016年,[釜山行]的成功让东亚丧尸开始风行全球。[釜山行2:半岛]、[活着],今年看起来又是韩式丧尸片爆发的一年。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之前都对[#活着]抱了挺多期待的。
虽然此[#活着]非彼[活着](经典葛优版),但既然都涉及到“活着”课题,总不会轻松和惬意就对了。尤其经历了颇有些末世感的魔幻2020年,“活着”二字本就意涵复杂而深刻。
丧尸临城+密室感,[活着]前半段还是不错的。很有些反类型、反套路之意。
刘亚仁饰演的男主吴俊余,紧贴当下宅居人士设定。他是个游戏主播,平时日常就是死宅,就连丧尸临城的消息都是在线上知晓的。
楼下人群奔袭,丧尸咬人,混乱失序,整个场景夸张而悲壮。但对宅在家中的男主来说,阳台上所观望到的一切,既真实又遥远。
他要对抗的,是宅居面临的食物紧缺、停水断网,也是独身一人,必不可少要面对的末世绝望感与密闭空间内的孤独感。
1968年,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横空出世。
一对兄妹开车来到宾州的一处公墓准备祭拜父亲,两人抱怨着时间,回忆着童年,墓园一位脸色苍白的高个男子却缓慢而晃荡着扑向了女孩。
对当时的人来说,这个开头令人困惑而震惊。
之后,当女孩芭芭拉四处奔逃过程中,冲进了一处林中小屋,也是在这里发现了楼梯上女主人尸骨不全的可怕残骸。
小屋很快聚集起了同样奔逃至此的几个人类,对外,他们要共同对抗包围木屋的丧尸,对内,意见不和的几个人甚至要大打出手。
他们靠本能活动,唯一的目标就是啃食新鲜人肉,传染迅速且只有爆头才能被消灭。
[活死人之夜]就这样确立起了丧尸片的核心定律。
可以说,后来的此类型电影,不过都是在此基础,或加量微调,或框架内自由发挥罢了。
经过罗梅罗的“活死人”三部曲、血块教父卢西奥·弗尔兹的[生人回避]系列、丹·欧班农的[活死人归来]系列,丧尸片变得愈加cult和血浆横飞。
也经过80年代的黄金年代,丧尸片进入流行文化。
2000年之后的新一次丧尸热潮,来源于电子游戏。尤其根据同名游戏改编的[生化危机]系列,更让丧尸文化从好莱坞走向了世界。
丧尸从最开始的行动迟缓变得越来越快了,也从最早的一脸呆滞变得越来越吓人、越来越血腥。
他们不再像死尸,更像是一种像人但非人的怪物或兽类。
半个世纪的发展,几次丧尸片的热潮与大爆发,让这个题材在好莱坞越来越常规,也越来越沦为追求感官刺激和消费文化的附属。
同样的,丧尸片拍来拍去,也很难再拍出新东西了。
前有经典无数难跨,后有大场面视觉冲击疲劳,好莱坞丧尸片走入了一个创作低潮。
所以看到韩国片[#活着],是有反套路、反类型的潜质的。片中的大部分场景都被设定在男主吴俊余的家中。
不再是主角团外出冒险,与丧尸的正面遭遇战,甚至主角连正面对抗丧尸的戏份都很少,更多是被困室内的独角戏与生存战。
这个设定让人想起法国的一部丧尸片[黑暗吞噬世界]。同样的宅男被困、“绝地求生”模式,同样的收集生存资源,在密闭空间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但不同的是,[#活着]后半段并没有延续设定。
突然出现的对面楼邻居、冲出房间的战斗,让影片空间打开了,然而还不如前半段密室求生的独角戏精彩呢。
丧尸,对于东亚文化来说,是个完全的舶来品。
他们又有别名“活死人”“不死者”“行尸”“食尸鬼”等等,说的都是这种形如死人而能够活动的怪物。传说中,丧尸源自非洲贝南、多哥,以及北美洲海地的巫毒教信仰。
在海地,有一种专门复活丧尸的巫师,让人中毒“假死”之后再度从墓地“复活”。这些复活的人因为大脑机能受损,常会失忆而智力下降,由此成为被奴役的廉价工人。
在[活死人之夜]之前,更早的1932年的一部电影[白魔鬼],说的就是这回事。
没有咬人的丧尸,没有病毒感染的变体,他们只是被复活、被操控的廉价奴隶,目光呆滞,无思无想,甘心在种植园每日操劳工作。
这成为影史也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丧尸形象。
东亚文化中最早与丧尸片呼应的,可能是80年代的香港僵尸片。以[僵尸先生]为代表的僵尸片曾经风靡一时。
僵尸,更像东方文化本土“丧尸”。最早在清朝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中就有记载:僵尸分作八个品种, 紫僵、白僵、绿僵、毛僵、飞僵、游尸、伏尸、不化骨。
他们变异性不强,数目不多,多穿着清朝官服,可以通过法术或功夫镇压。
所以有人说,香港的僵尸片,大概只是功夫片的某种“借尸还魂”,不无道理。
要知道,韩国第一部丧尸片才不是[釜山行]。
早在80年代,韩国就拍过[怪尸]。剧情类同1974年的cult片[僵尸坟场],电影里现身的丧尸却是双臂前伸的“僵尸”形象。
可见当时香港僵尸片在东亚范围影响之深远。
一直到2016年,文艺片导演延尚昊一出手拍丧尸,[釜山行]诞生,竟然又上演了一次“韩式奇迹”。
离异的父亲带女儿,走亲情路线的本片主题类同[后天]的父亲与儿子;主角团队从一个车厢到另一个车厢的战斗情节,又与[雪国列车]有一定类似。
扒火车、越窗、爬电梯,丧尸成群的大场面动作,甚至能媲美好莱坞的[僵尸世界大战];而丧尸变异感染速度之快,可谓与[惊变28周]有过之而无不及。
非常好莱坞式的丧尸逃生恐怖灾难情节之外,[釜山行]又加入了韩国电影独有的社会批判。
亲情之伟大、人性之丑恶、政府之失效、社会阶层之倾轧,电影提供了一幅生动的韩国社会众生相。
这正是电影能在亚洲范围获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也是区别于好莱坞丧尸片的部分。
可以说,正是[釜山行]的成功,打开了东亚丧尸电影的新纪元。
也正是丧尸片在好莱坞逐渐衰退、一片凋零之时,亚洲丧尸电影开始崭露头角,成功接棒。
日本丧尸片走小成本路线。大泉洋主演的[请叫我英雄]改编自同名漫画,外壳铺上了好莱坞丧尸片的套路,内里还是日式丧极又热血的青年漫路子。
生动幽默又有趣,狂撒血浆又吐槽爽快。
[摄影机不要停]讲一个摄制组在深山废弃工厂拍丧尸片的故事。以一个俗套到有些想让人翻白眼的开头,展开惊人后续,口碑票房成功逆袭。
韩国丧尸片既有之后玄彬、张东健担纲的古装戏[猖獗],又有权臣政斗、抵御瘟疫的李世王朝丧尸剧《王国》。
古装、政治、现实、亲情与人性,好像就没有元素不能杂糅进野心勃勃的韩国丧尸片之中。
况且,就连泰国都有了[变种风暴]、印度有了[果阿猎人]这波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丧尸片。
当然,近年亚洲丧尸电影迎来的这波小高潮,也是缘于本国电影技术的进步和商业类型化成熟。
但反英雄主义、小人物视角,和时不时的人性与政治批判,也是东亚丧尸片独有的内在深度。
今年以来,虽然[釜山行2:半岛]和[#活着]的口碑并不尽如人意。
但一个走商业爽片路线,一个是小成本密室题材的尝试,未来的东亚丧尸片仍然可以有很多可能和路径。
你如何评价亚洲的丧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