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文化馆开馆时间(宜宾文化演出为何受誉不售票)
宜宾文化馆开馆时间(宜宾文化演出为何受誉不售票)“白毛女在绵阳、泸州演出时还没开演票就卖完了,让宜宾老百姓进剧场看演出太难了,其实近期酒都剧场公演的许多戏剧都非常优秀,在其他城市根本一票难求,但到了我们宜宾完全是送票都没人看,太让人心疼了!” 据文松介绍,这样的销售成绩在宜宾的剧场文化演出中已是斐然,但对比《白毛女》同样上演过的城市泸州、绵阳,宜宾的票房情况就惨淡很多。7月6日从上海引进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宜宾酒都剧场开演了。借着该剧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加上剧目宣传中诸多国家一级演员的倾情出演,让业内人士对该剧目的票房充满期待。演出完后,负责该剧引进的宜宾市远方文化演艺公司董事长文松得到了统计数据:售票率30%,对这个看似并不好的结果,文松反而非常开心:“这一次白毛女的票价较高是80元-680元,所以30%的票务销售情况已让我们非常兴奋了!”
2015年,在宜宾酒都剧场共计有60余场剧目演出,共约5万人进场观看;2016年截至目前,各类演出(含商业及公益类演出)共计36场。
与周边城市相比,宜宾的剧目演出市场处于培育期,部分剧目受誉难售票的现象非常突出……
1
剧目市场:等待黎明
7月6日从上海引进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在宜宾酒都剧场开演了。
借着该剧历史悠久的文化背景,加上剧目宣传中诸多国家一级演员的倾情出演,让业内人士对该剧目的票房充满期待。
演出完后,负责该剧引进的宜宾市远方文化演艺公司董事长文松得到了统计数据:售票率30%,对这个看似并不好的结果,文松反而非常开心:“这一次白毛女的票价较高是80元-680元,所以30%的票务销售情况已让我们非常兴奋了!”
据文松介绍,这样的销售成绩在宜宾的剧场文化演出中已是斐然,但对比《白毛女》同样上演过的城市泸州、绵阳,宜宾的票房情况就惨淡很多。
“白毛女在绵阳、泸州演出时还没开演票就卖完了,让宜宾老百姓进剧场看演出太难了,其实近期酒都剧场公演的许多戏剧都非常优秀,在其他城市根本一票难求,但到了我们宜宾完全是送票都没人看,太让人心疼了!”
一位业内人士谈到剧目引进在宜宾的尴尬局面时如是说,尽管相比前几年,宜宾人在艺术欣赏领域有了更高的艺术需求,但只要涉及票务的销售,多数情况是让票务经销商和演出主办方们叫苦连连。
“在宜宾人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上,我们看到了曙光。但是在文化消费的市场能力上,我们却依然只能继续等待黎明。”多年来,一直负责引进剧目的文松说道。
遇冷根源:文化氛围不够
文松认为,“白毛女”相比其他城市而言,在宜宾遇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票价问题,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宜宾市民不热衷剧场式的演出,更喜欢新鲜刺激的文艺节目。
但实则上,历年来,各式各样的演唱会在宜宾也遭遇了同样的市场尴尬。
“演唱会的票务销售情况都很糟糕,亏得最惨的是2013年在体育中心办的那场‘璀璨巨星,相约宜宾’范冰冰、成龙的群星演唱会。那场演唱会亏了几百万。相比之下销售情况要好一些的是张学友演唱会,毕竟张学友名气大嘛,但也只是要好一些。”承办过多次演唱会的宜宾溢彩琉光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张作军说。
80后的市民张小姐向来是剧场演艺爱好者,经常会前往成都等地欣赏各类剧目演出。
“观看剧场演出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一般最便宜的票价是180元,贵的甚至上千,加上往返成都的费用,其实消费更高。愿意出这么高昂的费用欣赏剧目,是因为本来在大城市都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并且大城市的剧目类型很丰富。
张小姐说,相比之下,宜宾的剧目太单一了,比如前段时间成都上演的明星版的暗恋桃花源,她花了一千多元购买,朋友们会觉得她有品位,但如果花一千多元购买宜宾上演的带有红色抗战背景的剧目“白毛女”,人家会觉得我钱多了。
据资料显示,截至目前2016年酒都剧场的各类演出(含商业及公益类演出)共计36场。2015年在宜宾酒都剧场各类演出共计有60余场,共约5万人进场观看。
宜宾人为啥不愿花钱买票?
按上述剧目演出节奏来看,平均每场演出观演人数800人左右,但这800人里有多少人是购票进入呢?
“还需要自己买票吗?宜宾这么小,随便什么剧或者什么演唱会都可以找关系得到赠票的。如果还要买票去看,自己都觉得是一种社交无能的表现,其实不止我,很多机关或者企业的人都这么认为。”某企业中层干部罗先生说。
张作军认为,宜宾的文化消费市场不仅从未培育起,反而早期的一些市场行为养成了如今宜宾人不爱文化消费的习惯。
“以前我们主办或者承办演唱会时有非常多的企业购买了大量的票务赠予客户,可能因为如此所以养成了大家不爱购票消费的习惯。另一方面是每次到了临近演出时候,票务方看见票务销售情况不好,就开始进行低折扣销售票务,导致以后任何的演出老百姓都在等票降价。”张作军说。
引进一部剧需半年时间
据业内人士介绍,打造一部本地的原创精品剧目动辄需上百万的经费,而引进一部经典剧目也需要几十万,更高规格的剧目则费用更高昂,由于市场不乐观,导致很多如张小姐所述的优秀或者小众的剧目都不敢轻易引入宜宾。
“引进一部戏剧到剧场的时间大概需要半年,我们会多次在江浙、上海、广州等地方从剧目的口碑、上座率、质量等情况考虑是否引入该剧,前几年我们曾想引进‘简爱’等经典舞台剧,但在此之前宜宾从未上演过这类舞台剧,大众的都不被接受,何况小众的高雅剧目呢?”文松说。
曲高和寡,导致了许多优秀剧目无缘宜宾。
因为票务销售市场和上座率不乐观,所以导致招商也存在困难。“白毛女在其他城市上演时可以招到几十个商家赞助,但在宜宾上演时仅几个商家赞助。除了白毛女外,近年来我们引进的儿童剧也如此,像《熊出没》这类在全国都非常受欢迎的儿童剧,在宜宾招商情况也只有几名商家赞助。”文松说。
7月8日,在酒都剧场公演的现代精品川剧《尘埃落定》,上演后获得了一致赞誉,许多市民纷纷向媒体表示希望能再看到这样的精品剧目。
“本来以为川剧都只是适合老年人看的,看川剧也只是老年人才有的嗜好,年轻人根本看不懂。但其实我看了后,我发现现代川剧其实早已有了调整,一方面保留了川剧的唱腔和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又更加贴近生活,非常有特色。”陪母亲看完《尘埃落定》的80后王静认为宣传力度不够,让市民不够了解剧目,也是票务销售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低票价,贴近生活更受欢迎
综观宜宾的文化消费市场,其实并不是一直都处于寒冬。2个月前宜宾本地第一部原创话剧《她她》在宜宾上演后,售票率达到了75%。
“我想原因是因为我们这部剧的票价非常便宜,仅50元一张,大众接受起来很容易。另一方面《她她》属于是情感剧,在我们的文化市场很缺乏这类主题的剧目,这类主题其实更贴近生活。”《她她》的导演,来自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游陆陆认为宜宾人更青睐贴近生活,价格也很亲民的剧目演出。
“我认为话剧其实在宜宾应该是有市场的,宜宾大可多开展,多引进小剧场类的话剧演出,培育起宜宾人这方面文化欣赏的兴趣和习惯。而不仅是‘红色’的,民俗文化的戏剧。”游陆陆认为。
宜宾零距离网络负责人杨宁是文化艺术爱好者,也是资深的市场投资人。杨宁认为宜宾的文化市场并非如此糟糕,但需要有“主办方”愿意作出“牺牲”。
“因为宜宾早前没有培育过话剧或者歌剧、舞台剧等高雅艺术的文化消费市场,要培育市场,一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先引进了剧目,才可以慢慢培育这样的市场,但引进这样的小众剧目前期一定赚不了钱,所以谁能来作出牺牲呢?”杨宁说。
主管部门:培育市场正在路上
对于文化剧目消费市场的问题,宜宾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艺术科科长马艳表示:“一直都在努力培育中。”
据马艳介绍,自2016年1月开始到7月,宜宾开展的“月月有戏剧 周周有展演”系列文化活动,已在宜宾酒都剧场上演了10场《御河桥》、《思凡》、《扈家庄》、《当官难》、《拉郎配》等戏剧演出。
而这些戏剧演出,大多都是免费或低票价的。“我们开展这些戏剧的演出,一方面是为满足市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是在为了培育、引导市民文化消费习惯,我们要先让大家养成走进剧场、欣赏剧目演出的习惯,这样待市场发育起来了,再由市场自行调控。”马艳说。
“其实我们市民对于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相比前些年已经上去了,作为剧目引进方和票务经销商,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看到曙光了。但对于市场消费能力,依然只能坚守等待黎明。”文松说。
世界很忙,刚好,
我愿意为你有空!
▼点击阅读原文,一年就这1次!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