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创世母神(创世女神是女娲造人)
女娲创世母神(创世女神是女娲造人)春秋战国时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应是目前我国发现对“伏羲与女娲”创世神话记载最早的文献。曰故(古)□「天」{大 能}(黿)雹戲(伏羲),出自乎震,侪于□□「巽艮」,厥田(畋){亻鱼亻鱼}(渔渔),□□□「盖取离」女(如)。梦梦墨墨,亡(无)章弼弼,□「月」{母 日}(晦)水□「溢」,风雨是於(淤)。乃取(娶){虍 且 又}虘趘(提挺)□「氏」子之子曰女{上止 下基}(娲),是生子四,□□「甲曆」是襄(禳),天{土 戋}(践)是各(格),参化虛(嘘)逃(跳),为导为萬(邁),以司堵(垣)襄(壤)。一、 先秦文献记载1.春秋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记载:文中说明:口字框 □ 为残缺字,引括号「」内为作者添加字,大括号{}内为原字结构,小括号()内为近代解释字。
女娲作为华夏创世神之一,一般与伏羲同时出现,成双成对,常称“对偶”神,但伏羲之名却在不断地改变,是因为口耳相传出现了“音谬”之差,或许是朝代更迭,统治者有意为此。
不过,女娲之创世女神却一直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受到了各朝各代各族群的尊重及崇拜。其“女娲捏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故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那么有关“女娲”创世女神的来龙去脉又将怎样?女娲与女基、女岐为同一人吗?是女娲造人?还是女岐造人?找来一些资料说说自己的看法。
有关“女娲”之神的文献记载分为“先秦文献”与“后秦文献”加以分别介绍:先秦以前的神话更接近原始的神话,而后秦的经过加工的水分比较多。
一、 先秦文献记载
1.春秋战国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记载:
文中说明:口字框 □ 为残缺字,引括号「」内为作者添加字,大括号{}内为原字结构,小括号()内为近代解释字。
曰故(古)□「天」{大 能}(黿)雹戲(伏羲),出自乎震,侪于□□「巽艮」,厥田(畋){亻鱼亻鱼}(渔渔),□□□「盖取离」女(如)。梦梦墨墨,亡(无)章弼弼,□「月」{母 日}(晦)水□「溢」,风雨是於(淤)。乃取(娶){虍 且 又}虘趘(提挺)□「氏」子之子曰女{上止 下基}(娲),是生子四,□□「甲曆」是襄(禳),天{土 戋}(践)是各(格),参化虛(嘘)逃(跳),为导为萬(邁),以司堵(垣)襄(壤)。
春秋战国时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应是目前我国发现对“伏羲与女娲”创世神话记载最早的文献。
文中说天地梦梦墨墨、无章弼弼之时,天黿氏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妇,生下四子,为四季之神,开始修复天地,这段神话故事讲述了伏羲与女娲生子及修补天地的事件,也是后来所谓的“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两神话的来源。
但是,文中的“女基”为古汉字,结构为上止 下基,字典中没有此字,因为在同时代的作品中,已有女神“女娲”的名字存在,于是专家将这近似“女基”的女神解释为“女娲”也。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说,为何不将“女基”解释为另一女神“女岐”呢?不得而知。
但专家的意思是很明确的,能与雹戲相配对的女神,一定是“女娲”了。
2. 时期作者不详《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奇怪的是《山海经》竟然没有提到伏羲,但却提到女娲,女娲生了十个神人,守护在栗广之野。后来的“女娲捏造人”神话应该与此有关。在《山海经》中,也许伏羲另有其名,有待考证。
3.春秋战国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列子·黄帝篇》记载: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意思是说: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他们都长着不是人的状貌,却有着最高尚的德性。
第一次把女娲、庖牺等描述为蛇身人面,牛头虎鼻的形象。
4.春秋战国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列子·汤问》记载: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第一次描述“女娲炼石补天”和“共工引发大洪水”的神话故事, 但后又有文献记载共工却与另外一人作战,例如:
《淮南子·原道》记为共工与高辛氏之战;
《雕玉集·壮力》记为共工与神农氏之战;
《路史·太吴纪》记为共工与女娲之战;
《史记·补三皇本纪》记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
5.春秋战国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楚辞·天问》记载: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在问天:“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女娲做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做成的呢?”(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注释),其间接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固已盛传“女娲造人”的故事了。
二、 后秦文献记载
1.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祸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讲述在远古时代,四根天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滥不止。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这次更详细讲述了“女娲补天与治理洪水”的神话,但没有说共工怒撞不周山的事情。
2.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在此以前所未有文献都没有讲到“女娲造人”的事件,此篇文献为首次讲述了“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已是东汉时期了。
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
“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讲述女娲为神女,造万物。
4.唐朝的司马贞《三皇本纪》记载:
女娲氏亦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以木德王。是女娲,古帝王之圣者,古无文字,但以音呼,后人因音而傅以字,适得此“女娲”二字,初非以其为妇人而加此号也。
意思是说:当初古代并不是这个名字,因读音近似,就叫做“女娲”了。
5.唐末李元的《独异志》记载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到了唐朝未年时,才有讲述了女娲是“兄妹”结为夫妇造人的神话故事。
三、 考古出土的“女娲与伏羲”对偶神话图像
1. 汉代石刻画像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四川、南阳、山东等地,出土了西汉到东汉末的诸多的汉墓石刻图像。一般都是女娲与伏羲呈成双对偶的神像出现。
如图所示:四川合江张家沟二号墓出土伏羲女娲的石砖画像,上半身为人身,双手擎日月、持规矩,下半身为有双足龙尾的形态,典型的半人半龙的神像。
如图所示:此画像砖在四川崇庆县出土的石砖画像,上半身为人身,双手擎日月、持规矩,下半身为有双足龙尾的形态,身姿柔秀,似翩翩起舞,典型的半人半龙的神像。
2.西魏墙壁画像
如图所示:西魏时期敦煌壁画,285窟,窟顶东坡:上部正中——伏羲女娲手执规矩。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有足龙的神像。
如图所示:吉林集安五盔坟4号墓藻井北壁第一重抹角壁画为“伏羲女娲”画像,约为5世纪。
3.唐朝麻布画像
如图所示:吐鲁番市阿斯塔那76号墓出土的《伏羲女娲图》(绢本,设色),纵184厘米,上宽85厘米、下宽75厘米,上半身为人手持规矩,下半身为相交蛇的神像,唐朝时期。
1953年,科学家发现,生物的一种基本遗传物体――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这一化生万物的基本遗传物质的结构――一种双螺旋线的结构形式,竟然与吐鲁番地区表现化生万物的人类始祖形象非常相似。
于是,以《化生万物》为题名,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画像成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杂志《国际社会科学》1983年试刊号的首页插图:
四、女娲神话的来源
有关女娲为创世元神的最早文献,应为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楚帛书》的记载。
其大意是,在天地尚未形成,天地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雹戲(伏羲)、女基(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四子开辟天地,化育万物。他们懂得阴阳参化法则,管理大地,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与江海畅通,阴阳通气。天未有日月,四神轮流运作四季, 此时九州不平,山川倾斜,由四神运作,并用五色木之精支撑天地,让天盖转动起来。
一千数百年以后,帝俊生出日月,制定日月的运转规则,从此九州太平,山陵安靖。
炎帝派祝融拜请四神下来,奠定三天四极,人们都敬事九天,求得太平,不敢蔑视天神。
共工制定了十天干、闰月,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一个日夜分为霄、朝、昼、夕。
这是目前算是比较完整的有关“伏羲与女娲”的创世神话故事。后世神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演化推衍出许多神话故事来。
后世文献记载的神话,给予了女娲更加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话。
《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营,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
《春秋繁露》:雨不霁,祭女娲。
《帝王世纪》:女娲氏,风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尹子·盘古篇》:“共工触不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
《风俗通》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 ……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禖之神。
《归藏·启筮》:昔女娲……昭昭九州……平均土地……和合万国。
等等。
五、 女娲与女岐谁才是真正造人之神?
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天问》中记载:“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注释:“ 女岐无夫怎么能生九子呢?”。
于是,后人根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注释,有了诸多更详细解释。
1.第一种解释:将“女岐”理解为“女妓”工作者,认为“女妓”是没有丈夫的,完全有可能生产九个儿子。
2.第二种解释:将“女岐”理解为“母系社会”中的母亲,因母系社会实行走婚制,男人处于从属地位,有时候必须以自己的劳动或物资去换取与女子的交配权。因此,生下的儿子只认母亲,也不知父亲是谁,或说而没有父亲。
3.第三种解释,本人否定上述两种说法,因为“女妓工作者”和“母系社会走婚制”的情况,屈原大人肯定是知道,没有丈夫也能生子。若是这种情况,人人可知的事,屈原有必要去问天吗?
显然,屈原的原话并不是问这个“无夫而生九子”的意思,而是问“无合而生九子”的问题。
所谓“女岐无合”就是女岐没有交配,即女岐还是“黄花闺女”(处女),怎么能生下九个儿子呢?显然,这就是屈原要问天的真正原由。
这在当时来说,真的没有人能回答的,屈原只好问天了。
但是,在现代来说,就能很好回答这个问题,当时,女岐通过人工受精,再植入女岐体内,进行怀胎生育。
若在当时真的有“人工受精”这种情况,说明女岐是外星人,她才是真正造人的女神,屈原的这一问天,就间接地证明了“女岐造人”的神话,在当时已经出现了。
同时,屈原又问天:“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注释:“女娲做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谁做成的呢?”
对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注释,当时是有争议的,有人解释为:“女娲有人首蛇身这种身体,是谁做成的呢?”
不过,当时,应有“女娲造人”的民间传说,或者说把“女岐造人”的传说误扯到了“女娲造人”的身上,大多数人也就认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中的注释。
所以说,大家认可的“女娲造人”的传说,也就更应该认可“女岐造人”的传说,也许女岐就是女娲的妹妹,或是说女岐就是女娲造人的助手,参与了女娲造人的神圣活动中。
究竟是“女岐造人”?还是“女娲造人”呢?大家心里应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