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对李卫多好(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
历史上雍正对李卫多好(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在雍正二年,李卫就被提拔到云南盐驿道,负责监管督查地方的盐税,之后再次升职,掌管全省的财税。至于为什么突然提拔李卫,雍正一定有自己的缘由。因而李卫失去了晋升最快的方式——得到皇帝赏识,好在李卫此时很年轻,他可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等待新皇帝雍正的登基。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就此开启了清朝统治的新纪元。清朝时,捐资买官是很常见的现象,姚兴忠、岳钟琪等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了乌纱帽。而在康熙五十六年,李卫的家里也为他“捐资”换来了员外郎的官职。但此时,李卫还不能算是进入官场,因为员外郎的地位和职权形同虚设,说白了就是明清两朝政府为了增加收入而设的闲职。李卫并没有满足于混个头衔了事,而是极力地表现自己,两年后,他就被正式任命为户部郎中。在康熙统治时期,李卫并没有得到重用,原因可能是李卫任职时,康熙已经年迈,对于朝廷的事情开始力不从心,于是更偏向任用他信任的大臣,不太
说起李卫,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影视作品《李卫当官》中的李卫形象。剧中的李卫,出身卑微,却机智勇敢,凭借着小人物的智慧得到四阿哥胤禛(雍正)的欣赏和信任。
之后,他更是从县令做起,与贪官污吏斗智斗勇,一步步成长为雍正权臣。在真实的历史上,李卫确有此人,官职地位也与剧中所述相差无几。
为官刚正的他深得雍正器重,更是得到百姓爱戴,称得上是清朝的一位名臣。那么,在雍正去世后,他的继任者乾隆是如何对待李卫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家境富裕,捐资为官与剧中不同,真实的李卫其实是江苏一户富贵人家的公子,年少时,他并没有学习很多的文化知识,但他也不是那种只知道玩乐的纨绔子弟,这一点从他之后的行为上就可以看出。
清朝时,捐资买官是很常见的现象,姚兴忠、岳钟琪等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了乌纱帽。而在康熙五十六年,李卫的家里也为他“捐资”换来了员外郎的官职。
但此时,李卫还不能算是进入官场,因为员外郎的地位和职权形同虚设,说白了就是明清两朝政府为了增加收入而设的闲职。李卫并没有满足于混个头衔了事,而是极力地表现自己,两年后,他就被正式任命为户部郎中。
在康熙统治时期,李卫并没有得到重用,原因可能是李卫任职时,康熙已经年迈,对于朝廷的事情开始力不从心,于是更偏向任用他信任的大臣,不太会给李卫这样的新人锻炼机会。
因而李卫失去了晋升最快的方式——得到皇帝赏识,好在李卫此时很年轻,他可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等待新皇帝雍正的登基。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为帝,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就此开启了清朝统治的新纪元。
平步青云的务实派在雍正二年,李卫就被提拔到云南盐驿道,负责监管督查地方的盐税,之后再次升职,掌管全省的财税。至于为什么突然提拔李卫,雍正一定有自己的缘由。
其一,李卫出身商贾之家,对经商理财颇有造诣,让他负责清朝重要税收来源的盐税,正当合适。再则,李卫在康熙年间任户部职务时,就以认真、刚正著称。
当时李卫负责管理户部的银库,也就是清朝的部分国库,虽然官职不大,但工作细节繁杂,可是李卫一次差错都未曾出过。不仅如此,还用智慧制止了一位王爷的不法行为。
这位王爷派亲信多次偷拿税收的银两,而且愈发地明目张胆。李卫发现这种情况后,就在仓库门外单独设置了一个钱箱,上面用笔书写几个大字:“某亲王赢钱”。
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说,“我李卫单独为王爷设了一个钱箱,您以后再差人来取,不用再偷偷摸摸,自取便是。”王爷得知后,又气又恼,但又拿李卫没办法,只好不再派人偷拿税收。
说回李卫在云南一带任职时,将所有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雍正对他多有赞赏。有一次,雍正给了他许多赏赐,为了表达对雍正的感恩和忠心。
李卫派人做了一个“钦用”牌子挂在赏赐的财物之上,然后抬着礼物进城,还对不理解他这种行为的下属说:“受恩重,当不避嫌怨。”从此,雍正更加信任李卫,又派他去任浙江总督。
在十年时间里,李卫从一个从五品的闲职一路晋升到地方总督,这离不开雍正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但更多的也是因为李卫确实有才能。在浙江任职时,李卫也颇有建树。当时,江浙一带倒卖私盐的现象严重,使得官盐销售不畅。
李卫为了打击私盐,就下来加强查处力度,重点打击当地倒卖私盐的大头目。有个姓沈的头目,不仅仅有数百人的军队,还有自己的战船和大型武器,气焰十分嚣张。
面对私盐泛滥、官贼勾结的局势,李卫在私盐商贩出没的水路严防,又组织兵力打击沈氏,阻止私盐进入江浙,保障官盐的销售。此后,江浙地区又出现了盗贼,朝廷便派李卫去调查这件事。
李卫在调查后发现这是当地“反清”组织进行的盗窃活动。而且这个组织还暗地里进行军事准备,有谋反的嫌疑。雍正八年,李卫征调了军队击败该组织,又上报朝廷,将与此事有关的官员免职,处死主要头目。
同时,李卫对于文化也是很重视的,在江浙发生文字狱事件后,科举考试一度被叫停,李卫为之奔走安抚,资助贫穷的文人读书生活,并上奏请朝廷再次举行江浙一带的科举考试,于是当时的文人都很尊敬他。
死后看出世态炎凉雍正十年,李卫因功累升,担任刑部尚书,一直到雍正去世。雍正去世后,乾隆登基为帝,李卫也成为了三朝老臣。一般而言,新帝掌权后,都会根据利益集团的划分来调整一些官员的官职,甚至处死、流放一批大臣。
因为李卫一直在储位争夺中处于中立,所以乾隆也没有降低他的职位。乾隆元年,乾隆任命李卫为直隶总河,在职三年间,李卫取得了不错的政绩,还弹劾了许多不法大臣。
乾隆也对他们一一处罚,并赏赐了李卫。乾隆三年,李卫疾病复发,乾隆派御医前往治疗,但李卫还是在这一年去世,仅五十一岁,乾隆下令按照总督的礼仪安葬了李卫。
可以看出,在李卫去世前,乾隆仍是对他十分器重和尊敬。但当多年之后,乾隆南游至西湖花神庙时,看到当地百姓为李卫立的神像,颇为不快。
他觉得李卫的功德不足以立神位供奉,便让人撤像烧毁,时人都因此感叹物是人非。在清朝,许多汉人为官的方式仍是通过科举选拔,而捐资买官的,大多都是纨绔子弟。
但李卫却是特别的,他从五品官员做起,兢兢业业,刚正不阿,最终成为雍正器重的权臣,为江浙一带百姓造福,因而被百姓纪念。在雍正去世后,继任者乾隆也是很认可、信任李卫的。
但在李卫去世后,乾隆却毁掉了李卫的神像,让人不禁感慨,或许这也诠释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