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在谈到这个疑问时,我们把自己调整为观众的角度,我们问一下自己,如果故事完全纯属虚构,这个故事是否对自己还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像魔术一样,如果我们明知道魔术师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假的,都是在故弄玄虚,我们还会抱有兴趣的欣赏这个节目吗?显然,这个故事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所以那些拙劣的,真正的靠着完全虚构,而没有事实依据创造出的作品,是缺少质感的。所以“纯属虚构”这句话本身是不符合影视剧创作的事实的,这句话只是编剧和影视剧主创人员用以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究其目的,除了规避潜在的法律责任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拓展故事的创作空间,有了这句话的加持,编剧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意翱翔。但是为什么故事不能真正地做到“纯属虚构”呢?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编剧的确有颠倒乾坤,再造历史的力量。但是电影等艺术作品,终究只是艺术作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名就是历史名人,但是这些人物都已经经过了艺术加工,这些作品中,被加工过的

看到“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句话,许多资深港剧迷肯定不会陌生。这句几乎港剧必备的重要“台词”,成为了港剧的重要标志。最初观众看到这句话时有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但是时间长了也慢慢开始关注这句话的存在。这句台词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为了规避电视剧制作方,在故事创作内容上,潜在的法律责任,但是殊不知这句话也是编剧和电影创作者绕不开的创作困境。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1)

电影和很多之前的艺术作品一样,它的存在不是完全为了如实地记录生活,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通过不同角度的剖析,在现实的故事中,升华出不一样的思想境界。所以说“本故事纯属虚构”这句话几乎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电影中的故事多少都有对现实的借鉴和临摹。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2)

在艺术的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虚构”案例,例如被世人唾弃的白眼狼陈世美,例如武大郎的故事。据说以上的人物在现实中确有其人,但是他们却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有着极大的差异。之所以他们在艺术作品里背上“污名”,据说就是被当时的编剧有意为之。因为编剧们和以上的人物在现实中有过节,他们为了达到诋毁别人的目的,就以真名实姓给他们另写生平,重新著书立传,以达到让对方遗臭万年的目的。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3)

这也是很多名人比较担心被电影、电视剧等新兴艺术作品戏说的原因。例如美国好莱坞历史上著名的电影《公民凯恩》就因为映射一位报刊大亨而遭到对方反驳,再如刘德华出演的电影《五亿探长雷洛传》也被电影的原型吕乐指责一些信息不实。究其原因,就是名人们不希望被艺术家们过分解读,而艺术家们则又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为观众呈现一个“自以为”的结局。说到对名人影响,恐怕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首当其冲,这部以《三国志》为框架的历史演义小说,将雄韬大略的魏武帝曹操写成了“宁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妄小人。而风流倜傥的周郎,也成了心胸狭窄,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狭隘之辈。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4)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编剧的确有颠倒乾坤,再造历史的力量。但是电影等艺术作品,终究只是艺术作品,虽然其中有一些人名就是历史名人,但是这些人物都已经经过了艺术加工,这些作品中,被加工过的人物,其实除了人物本身的经历外 ,还有外界对这个人物的认识和解读。所以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是多重因素杂糅后的产物,它不是对人物和历史本身的真实还原,它更多的是一种解读和再创造。所以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与历史不符是必然的。

但是对于这些人物的后代和家属而言,他们不能承受艺术作品对自己家人的戏说。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时,就曾被一个名叫潘金莲的的人告上了法庭,由此可见,电影改编的确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但是作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而言,没有生活为基础的作品就是艺术上的空中楼阁,这样的作品是站不住脚的,是得不到观众认可的。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5)

所以“本故事纯属虚构”这句话首先是不对的,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几乎没有任何一部艺术作品完全来自于“纯属虚构”。比如在四大名著中最离奇的一部作品就是被神话的《西游记》,这部作品的故事以玄奘出使西域为蓝本,但是过程中加入了道教、佛教等神话传说,并看似虚构的创造出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等神话人物。关于唐僧暂且不说,就说说其中天生地造的石猴孙行者,这个人物不属于五行之内,不受各种条例的控制,但是他就是“纯属虚构”出的吗?当然不是,孙悟空身上有很多正常人的特质,只是作者通过他的奇巧构思将这种特质进行了极致的放大,以至于孙悟空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偶像。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6)

所以“纯属虚构”这句话本身是不符合影视剧创作的事实的,这句话只是编剧和影视剧主创人员用以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究其目的,除了规避潜在的法律责任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拓展故事的创作空间,有了这句话的加持,编剧们就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意翱翔。但是为什么故事不能真正地做到“纯属虚构”呢?

在谈到这个疑问时,我们把自己调整为观众的角度,我们问一下自己,如果故事完全纯属虚构,这个故事是否对自己还有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像魔术一样,如果我们明知道魔术师所做的一切动作都是假的,都是在故弄玄虚,我们还会抱有兴趣的欣赏这个节目吗?显然,这个故事的吸引力会大打折扣,所以那些拙劣的,真正的靠着完全虚构,而没有事实依据创造出的作品,是缺少质感的。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7)

观众的这种猎奇心理,结合编剧们不太“纯属虚构”的创造力,最终导致了名人们不断被“调侃”的境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编剧喜欢改编名人故事,真人案件的原因。在美国有一对著名导演叫做科恩兄弟,这两位在自己的电影片头,经常会打上“故事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字样,这个字样其实更像是“本故事纯属虚构”的衍生品。这也是科恩兄弟创造电影的一个重要迷幻手法。如果说“纯属虚构”是为了拓展创造的空间,那么“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则更能勾起观众观看的欲望,这个细微的细节虽然只是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很不起眼的环节,但是却体现了艺术作品在艺术性和写实性之间的徘徊。

其实我们看科恩兄弟的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剧集,虽然故事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和人生观、世界观并没有核心的区别。他们总是用荒诞的逻辑,来揭示现代社会秩序的可笑和无力,并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主旨。所以一部好的作品,无论故事来自何处,它最终让观众看到的思想内涵才是其真实目的。

那些藏在电影里的真实故事(本故事纯属虚构)(8)

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那不是一个写实的曹操,那也不是历史中的曹操,那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价值观,而以曹操为原型,所创作出的,一个艺术的曹操。这个曹操生活在一个名叫《三国演义》的世界里,而不是生活在一个名叫“三国”的历史时期里。

所以通过“本故事纯属虚构”的演变,我们会发现,艺术作品和事实,虽然是两种概念,但是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是历史资料注重写实,而艺术作品,则更在乎思想内涵的表达。所以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面作用不同的镜子,通过它映照出的现实,观众们可以看到历史不同的侧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