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青电影大全(知青趣事看家电影和看野电影)
所有知青电影大全(知青趣事看家电影和看野电影)这一类的电影看多了,人们就把这些外国电影归纳为三类:阿尔巴里亚的电影故事情节比较离奇,一时间不容易看得懂,人们因此把他们国家的电影归纳为“莫名其妙”。当然另外电影院但是还上映几部外国电影,比如唇齿相依的越南人民共和国的电影,一衣带水的朝鲜民主共和国的电影,欧洲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里亚义的电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当知青的那些年月,不仅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更是贫乏,因此看电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在城里的电影院放电影,是如同翻豆稿一样反复放八个革命样板戏,什么《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杜鹃山》等等等等里面的台词和唱词都能够背的滚瓜烂熟。因此电影屏幕上演员唱什么,座位上的许多观众摇头晃脑的也唱什么,屏幕上和屏幕下一起唱,热闹得很。除了八个革命样板戏外,当然也有国产电影,例如《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奇袭白虎团》。《地道战》我们不知看
知青趣事——看家电影和看野电影
河西走廊
同龄的朋友,您经历过那当年看家电影和野电影的辛苦与乐趣吗?
那么什么叫看家电影,什么叫看野电影呢?看家电影就是正儿八经地去电影院看,看野电影就是哪个地方放电影,就到哪里看,比如军分区坝坝、铜仁体育场(又叫飞机场)、运输公司、教导队、大兴飞机场、川硐区政府等等等等。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当知青的那些年月,不仅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更是贫乏,因此看电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在城里的电影院放电影,是如同翻豆稿一样反复放八个革命样板戏,什么《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杜鹃山》等等等等里面的台词和唱词都能够背的滚瓜烂熟。因此电影屏幕上演员唱什么,座位上的许多观众摇头晃脑的也唱什么,屏幕上和屏幕下一起唱,热闹得很。
除了八个革命样板戏外,当然也有国产电影,例如《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奇袭白虎团》。《地道战》我们不知看了多少遍,《地道战》里面鬼子队长山的“打枪的不要,悄悄的进村“,几乎成为我们搞活动不想让外人知道的一句口头禅。
我们甚至把老钟叔晚上遇到鬼子偷袭高家庄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敲钟给村里面的乡亲们报警的这一段动人情节,根据电影里面的音乐编了一段唱词:“老钟,老钟,快跑,后面有鬼子在追您,快点、快点、快点。”
当然另外电影院但是还上映几部外国电影,比如唇齿相依的越南人民共和国的电影,一衣带水的朝鲜民主共和国的电影,欧洲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里亚义的电影。
这一类的电影看多了,人们就把这些外国电影归纳为三类:阿尔巴里亚的电影故事情节比较离奇,一时间不容易看得懂,人们因此把他们国家的电影归纳为“莫名其妙”。
越南的电影都是讲战争的,讲美帝国主义用飞机和大炮轰炸越南,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因此把他们国家电影归纳为“飞机大炮”。
朝鲜电影有故事情节,但是哭笑的场面太多了,大家就把他们国家归纳为“又哭又笑”。
因此在那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老百姓把“莫名其妙”、“飞机大炮”、“哭哭闹闹”成为这些国家的代名词。
到城里吃了晚饭,有朋友喊去军分区看电影“又哭又笑”,就知道军分区是放朝鲜电影,说教导队放电影“莫名其妙”,就知道是放阿尔巴里亚的电影,如果说飞机场放电影“飞机大炮”,就知道是越南电影。
我们看电影不厌其烦,不管路多么遥远,不管路多么崎岖,不管路途是多么的黑暗和吓人,只要说是放电影我们知道了消息都要去看。我们点上的知青看电影几乎是走遍“大江南北“,角角垰垰。
城里电影院有新的电影,我们吃了晚饭从点上进城来看,买不到电影票就看一点“锅巴电影”,这也算不虚此行了。
那么什么叫“锅巴电影”呢?那就是电影快要放完那十几分钟时间,为了安全,避免拥挤,电影院的守门员会把电影院的门打开,这个时候你可以进去看过一下瘾,电影院的管理员是绝对不会干涉你的,这是我们戏谑为的过干瘾。
另外我们可以走几十里路到大兴飞机场看电影,到川硐区政府坝坝看电影是家常便饭。
有个时候看电影正面的位置人山人海,我们个子不够,只能看别人的后脑壳或者看电影的一角。于是我们就看反银幕电影。
看反银幕虽然是反手反脚的,但是语言正常,而且一点都不拥挤,没有人遮你。因此看反银幕电影是常事。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半残废”的人来说,看反银幕电影是最好不过的。这绝不是自我安慰,而是心安理得,心满意足,自得其乐。
当然看野电影也可能有风险,我记得有一个夏天有一次在铜仁县革委坝坝里面看电影看电影,突然有人高喊“失火了!失火了”!结果引起一场骚乱,人一拥挤乱跑,结果留下一坝坝的拖拖鞋和小板凳。在乡下看电影,为了看从头到尾看,我们不惜走小路,包近路,有个时候还会遇上蛇或者其它的猫猫之类的。
我至今还记得一次到大兴飞机场看电影,在回点上的途中遇上瓢泼大雨,我们居然钻进一树稻草里面躲雨,后来居然在稻草堆里睡了。第二天有人来挑稻草,才发现我们,挑稻草的先还以为我们是死人 仔细一看我们几个是在稻草堆里,才把我们叫醒。
那个挑稻草的中年人对我们几个说:“你们胆子真大,是吃雷公,屙河闪的,敢在这里睡觉?不怕鬼?这坎下就是是乱葬岗子,有吊死的姑娘,有生娃娃难产的妇女,有童子娃娃,有土匪……。”我们马上爬起来,向挑稻草的道谢,急急忙忙回点上。虽然我们一个个一身的稻草的草屑,连头发上也沾满了狼狈不堪的,但是还是非常高兴。
后来电影《刘三姐》开禁了,我和几个朋友一口气看了十二场,还余兴未尽,里面的歌词虽然不能倒背如流,但是基本上都能够唱了。我们看电影回点上,一路上都在对歌,连夜莺都被感染了,也唱起歌来,真是好玩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转眼就是几十年了。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老了,对电影、电视、录像都不感兴趣了,只是偶尔写点不成文章的文章和大微头条与家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