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什么变什么电影(想什么聊什么我眼中的歌舞电影)
想什么变什么电影(想什么聊什么我眼中的歌舞电影)影片《音乐之声》 等电影透过这种音乐剧元素的渲染,结缔出了新的衍生品:音乐剧电影时,这绝对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这其中最经典最成功的,当属《音乐之声》。让我告诉你它有多深入人心,所有在托儿所、幼儿园、育红班之类的保育场所里呆过的80后、90后,几乎都学习演唱或者学习演奏过《雪绒花》这首歌。在下不才,在懵懂时期也有幸演奏过,当然不是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个人演奏,而是在几十个小朋友之中,在最不起眼的位置,默默的敲打着三脚铁的那个。所以说即使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也应该会听说过,就算没有听说过也至少听过这首《雪绒花》。这部电影的发生背景是在奥地利,这很合理,因为每个奥地利人都爱音乐,而音乐也渗入了每个奥地利人的灵魂。 上面提及的美国百老汇这里要简单说说,这个百老汇是美国舞台剧、音乐剧、戏剧等所有包含音乐、歌唱以及舞蹈艺术的一个综合名称。在我的认知里,它可以是一个艺术名词,也可以是一个艺术形容词,还可以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类型的电影,我之前并不太关注。而且我猜,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太愿意为这类型的电影买单。因为在一到两个小时之内要体现出整部电影要表达出的主题其实还挺难的,况且你要把最能连接观影人感官的大部分言语式交流转换成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这无形中就已经劝退了一部分对节奏和韵律接收不敏感的人。所以这也是相对冷门的电影表现形式。
影片《妈妈咪呀》
但其实这种说着说着就跳起来,一言不合就唱起来的表现形式我们倒并不陌生,美国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就几乎全部都是这种风格,而且鲜有人排斥。有人认为动画电影很幼稚,幼稚吗?也许,但绝不是全部。某羊和某狼难说它不是幼稚的,但是国产动画不乏好的作品,这个以后有时间我再跟大家细说,因为再聊下去恐怕就要跑题了。迪士尼的歌舞动画电影深受美国百老汇的影响,体现的歌舞形式澎湃激昂,尽管故事题材多种多样但它们的主题是永恒的,那就是真、善、美。而这些东西藏在主角的内心深处,一般都需要经历些荆棘坎坷才可达到,这也是迪士尼整个系统电影所要表达和推崇的。在这里我推荐几部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动画歌舞电影:迪士尼的《狮子王》和《寻梦环游记》以及环球影业的《欢乐好声音》,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影片《寻梦环游记》
上面提及的美国百老汇这里要简单说说,这个百老汇是美国舞台剧、音乐剧、戏剧等所有包含音乐、歌唱以及舞蹈艺术的一个综合名称。在我的认知里,它可以是一个艺术名词,也可以是一个艺术形容词,还可以是个艺术动词,总之是动静两相宜。在美国的烧烤一条街,哦不,是百老汇一条街上,有着大大小小的歌剧院、戏院。这种促成是有着一定岁月积淀的,若干个音乐人戏剧人背着梦想的行囊不断流浪,慢慢的找到了永宿之地。这里饱含的苦与泪无法简单言说。所以,“梦想本来没有模样,是时间让它轮廓渐显。”这正是我要说的。
假如你对百老汇存在陌生感,一时想不起与它相关的东西,可当我提到两部影响力极深的剧作《猫》和《歌剧魅影》时,你一定早有耳闻。这两部有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带有那么点暗黑色彩,从大量的夜色场景到大段的悲怅剧情再到若隐若现的魔法与亡灵,全都有所体现。但最后落幕处总还是会归于爱与被爱这个原始课题的。
音乐剧《猫》
等电影透过这种音乐剧元素的渲染,结缔出了新的衍生品:音乐剧电影时,这绝对也是在意料之中的。这其中最经典最成功的,当属《音乐之声》。让我告诉你它有多深入人心,所有在托儿所、幼儿园、育红班之类的保育场所里呆过的80后、90后,几乎都学习演唱或者学习演奏过《雪绒花》这首歌。在下不才,在懵懂时期也有幸演奏过,当然不是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个人演奏,而是在几十个小朋友之中,在最不起眼的位置,默默的敲打着三脚铁的那个。所以说即使你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也应该会听说过,就算没有听说过也至少听过这首《雪绒花》。这部电影的发生背景是在奥地利,这很合理,因为每个奥地利人都爱音乐,而音乐也渗入了每个奥地利人的灵魂。
影片《音乐之声》
青春题材的电影似乎特别青睐歌舞的表现方法,比较为人熟知的有《歌舞青春》、《舞出我人生》、《名扬四海》等,用劲歌热舞来表达青春最为直接,动能是有热感传递作用的,即使观看影片的你青春不在但依然可以感同身受,这,就是它的魅力。每个年轻人都有他想要追逐的梦想,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坚持不懈,但你如果问我梦想到底是什么?我们值不值去坚持?我不想诱导别人该如何抉择,但是就如我前面说过的,“梦想本来没有模样,是时间让它轮廓渐显。”去做就好了,想到了就去做,享受这个纯化你心灵的过程,管它结果呢?成功与否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生不要留白,重要的是你是否感受过。聊到人生,歌舞电影也不乏很多探讨人生与得失的例子,惨重如《悲惨世界》,蜕变如《马戏之王》,爱欲在《红磨坊》,邂逅于《爱乐之城》。还有在哄笑打闹中,立意追求独立绽放自我的《妈妈咪呀》。
影片《名扬四海》
影片《马戏之王》
再说一下印度的歌舞电影,印度的歌舞电影绝对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类别,它自己就可以独占一个类别的那种。我对于它们电影的总结就是,不跳难受不唱别扭。玩笑归玩笑,印度歌舞电影起源其实很早,80后90后们可以问问自己的父辈母辈,哪位没有看过《流浪者》?看过《大篷车》?哪位不会唱上两句?即使到了现在,印度依然没有打破这种风格,而我现在要说的一部印度歌舞电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听名字可能很中二,但绝不要被它的名字骗了,这是一部我强烈推荐有孩子的朋友,找个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的电影。它富有相当深邃的教育意义,人生有很多的分叉路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但是第一个分叉路至关重要,如果你看进去了,那这部影片带给你的帮助将会非常之大。再顺便侃侃中国的歌舞电影,号称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电影的《如果爱》。说实话我没能看得下去,首先拍摄手法太乱,其次三个主演里面就张学友自己会唱歌懂唱歌。有点太欺负人了,也不太符合音乐剧的结构,好不好看的最起码都得能跳会唱吧?歌神一个人带两个大平嗓真的太累了。还有一部叫《浪漫樱花》,你能相信吗?这两部歌舞电影女主角都是公鸭嗓!这部电影的女配还是至死不拍吻戏的红三代韩雪,所以结果可想而知,郭富城一带二依旧很累。但这部电影因为赶上千禧年的浪潮,整个氛围充满了浪漫的超时代感,倒是可以看一看的。后来,有人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也有人终于学会了如何去拍。反正至少他自己是那么认为的,所以周杰伦拍了《天台爱情》,这部台客味儿厚重的电影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就不评价了。其实也不是贬低中国的歌舞电影,毕竟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手儿生,而且愿意摸索它发展它的艺术家也少,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未尝不是一种鼓励,毕竟有不足才会有突破嘛!但其实中国在歌舞电影中也曾灵光一闪,那八个样板儿戏它难道不香吗?《花为媒》不香吗?《天仙配》不香吗?所以,对于中国歌舞电影的未来,我仍抱有期待。
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
聊到最后,我觉得我有义务推荐几部个人比较喜欢的小众歌舞电影作为收尾。第一部:《甜心辣舞》,美国甜姐儿杰西卡·阿尔芭的火辣舞蹈相信你绝对不会错过,这是一个执着梦想的故事,老套的剧情因女主的演绎而精彩。第二部:《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你是那个特别的存在吗?如果说发现你的那个人是知音,那么发现你并且引导你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我的光或许微不足道,但所照之处皆是你。第三部:《八月迷情》,天才音乐少年的寻爱之旅,关于亲情关于天分。音乐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基因里,当我无所适从的时候,唱歌能让我收集到一切关于你们的消息。
影片《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我其实一直相信除了文字和语言之外,音乐同样是一个连接情感的纽带,而且音乐无关乎国界,音乐无关乎种族,即使是最简单的旋律也足以让人动情。只要你能坐定了用心看下去听下去感受下去。当画面、剧情、音乐、舞蹈全部整合起来的时候,那份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喜欢歌舞电影的朋友我希望你能继续喜欢,还未接触过歌舞电影的朋友我也希望你能抽空看上一两部,愿意在评论区和我聊聊或者反馈影评的,我也绝对的欢迎。一部电影一个人生,忘情体验,不负时光。我是歐藝,咱有空再瞎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