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生活的方式朱珠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梅朵与月光里朱珠的原型原来是她)
打开生活的方式朱珠简介(上海国际电影节入围影片梅朵与月光里朱珠的原型原来是她)文/涓涓细流最后一朵梨花的凋零草原给了梅朵最开始的经历是《酥油》这样带有自传经历的故事。当一个作者从书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跨越到古代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显然这是一个作者成熟的标志。可以说,《最后的女权王朝》是一个积淀多年后才有的珍贵“礼物”,梅朵用它致敬草原,致敬即将消失的文化,也纪念自己在草原上的那些日日夜夜。我们选取了文友涓涓细流撰写的《最后的女权王朝》书评《最后一朵梨花的凋零》,刊发于此,您是否也在其间找到了共鸣呢?
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入围影片《梅朵与月光》根据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知名作家江觉迟所著畅销小说《酥油》改编而成,通过“局外人”记者美多的经历展现了西藏社会和民众生活。在讲述美多与达瓦动人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描绘了雪域高原的美景和人们对信仰与生命的思考。
江觉迟本人就是影片中朱珠饰演的女主 “美多”的原型。拥有在麦麦草原上十多年帮扶工作的经历的江觉迟,有一个美丽的藏族名字——扎西梅朵。
江觉迟,安徽桐城人,桐城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生书香世家,祖父和父亲均从事教育工作。同为诗人,都留有著作。祖母苏蕙华女士,为安徽桐城市文化名片之一“裁襟励子”的主人翁。受家庭影响,从小酷爱写作,热衷帮扶工作。2005年上高原,由寺院为单位创办草原孤儿学校。除了《酥油》外,她还出版了《西藏情歌》《雪莲花》《最后的女权王朝》等多部重量级作品。
2017年,当草原上的梅朵把她极为看重的《最后的女权王朝》书稿交付给我们,当她第一次给我们团队讲述起她的经历,我们看着屏幕上一幅幅照片——藏区壮丽的河山和孩子天真的眼神——这些是我们看到的美好,然而交通不便的草原深处,艰难的生活现状是漂亮的风景照上看不到的。因此,我们很难想象,《最后的女权王朝》里一个个波澜壮阔又宏大复杂的故事是在那么恶劣的生活环境下诞生的。
草原给了梅朵最开始的经历是《酥油》这样带有自传经历的故事。当一个作者从书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跨越到古代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显然这是一个作者成熟的标志。
可以说,《最后的女权王朝》是一个积淀多年后才有的珍贵“礼物”,梅朵用它致敬草原,致敬即将消失的文化,也纪念自己在草原上的那些日日夜夜。
我们选取了文友涓涓细流撰写的《最后的女权王朝》书评《最后一朵梨花的凋零》,刊发于此,您是否也在其间找到了共鸣呢?
最后一朵梨花的凋零
文/涓涓细流
最早听到江觉迟的大名是源于她的成名作《酥油》,写的是援藏支教的故事。前年有缘与觉迟见面,竟然有一种一见如故的亲切,喜欢她自然率真的性格,初次想见却仿佛故人重逢,毫无违和感。她只身前往西藏,埋头致力于救助藏族孤儿的大爱精神更是让我感佩。我们都亲切地叫她的藏族名字梅朵,在藏语中是花朵的意思。我想她一定是一个爱花的女子。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她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女权王朝》,更证实了我的猜想。
小说构思精美,气势磅礴,将藏族地区千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古老的女权王朝的战争风云、爱恨情仇刻画得栩栩如生,读之酣畅淋漓,如同饮下一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香气扑鼻,回味无穷。小说以梨花开篇:“雪花像梨花一样纷乱”,也以梨花结尾:“风,是凌厉的刀。花,是冰凉的泥。梨花宫四周的山脉高大得令人心虚,而怒放的梨花,似乎要把这种心虚埋葬……”自始至终梨花如一条红线,贯穿全篇。在作者充满激情的叙述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最后的女权王朝如何被漫天纷飞的梨花所覆盖。
故事讲述的是一千年前生活在西藏地区古老的祖母王朝,俗称“女国”,那里世代以女王(甲姆)为尊。故事的开头就是惊心动魄的一幕,老王甲姆拉在狩猎时突然猝死,新王苏墀继位。小说分为上中下三部。
上部从老王葬礼上的神师血祭到各路贵族青年的招亲比赛再到裹作部落来袭,情节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中篇围绕女王执政期间各大贵族之间的权力纷争和爱恨纠葛而展开,康金家族的叛逃、洛绒家族的背叛、青次高霸绝望的死亡、水金聚与苏梨女官凄美忧伤的爱情……一幕幕都写得扣人心弦,让人或揪心,或叹息,或悲伤。
下部则写了森波部落的首领扎西森波联合裹作人攻破女国,迎娶小王朗玛,女王在梨花宫中吐血身亡,最后的女权王朝在风雨中湮没。
书中其实描写了不少战争的场面,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因为它并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描写战争,而是更多地将笔墨着力于王室纷争、爱恨纠葛、藏族风俗等等,让原本残酷无情的战争描写变得更富有人性与人情。
小说对人物个性的刻画也十分传神。从女王苏墀到小王朗玛,还有女王手下的众多女官,个个性格鲜明,女王的坚毅果敢、小王的纯真高贵、苏梨的温柔善良、西贡的飞扬跋扈、青次的沉默隐忍,她们如一朵朵怒放的梨花,有的高雅,有的纯洁,有的温柔,有的妖娆,都开得绚烂无比。
而女王的丈夫们(称作金聚)虽为同胞兄弟,却个性迥异。非天王的沉着刚毅、松格的智慧包容、火金聚的急躁鲁莽、水金聚的恬淡柔情。他们最终都离女王而去,非天王和松格是死于疆场,而火金聚却是因为叛逃被女王下令烧死,水金聚则是为苏梨而殉情。
看到苏梨和水金聚分别被女王赐以花葬和崖葬,一个在冰天雪地中被冻死,一个在崖上纵身飞跃,临终前这对痴情的恋人还在遥遥相望,两心相系,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这世间真的有梨花般冰清玉洁的爱情,让人可以生死相许。
作品通篇弥漫着浓郁的藏族风情,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女国和来犯部落作战时所用的蛊毒等手段,都是藏族地区的特色产物,在中原一带的战事中闻所未闻。
还有独特的花葬、崖葬和未成年孩子的树葬,这些都是藏区特有的风俗。而神师作法和活佛祈福这些场景也都只有在藏区才会出现。这些颇具民族特色的描写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与神秘性,让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民族气息与神秘的宗教色彩。
这本书也是梅朵呕心沥血培育的一朵美丽的梨花。“十年磨一剑”,梅朵为写这本书准备了长达十二年之久。为了搜集素材,了解历史,她在藏区四处走访,了解草原文化,与当地的百姓交流,向活佛请教,并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从正式提笔到完成,又历时六年。
这部小说的创作也得益于梅朵得天独厚的优势,她在藏区支教与救助藏族孤儿十余年,小说所描写的草原就是她所工作生活的地方,她对藏族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对藏族的民俗风情熟稔至极,这些都为她创作这部小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藏族草原地区古老的女权王朝,可以说是西藏版的“女儿国”故事。在听了梅朵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的亲口讲述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的创作动机是为了献给母亲,因为她的母亲非常喜欢读《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故事,所以梅朵下决心将这本书写下来献给老妈妈。
可是造化弄人,就在梅朵潜心创作时,她的母亲突然查出患胃癌晚期,孝顺的她赶紧从藏区赶回来陪伴母亲。这部小说的后期创作与修改完稿都是梅朵在母亲的病榻旁一点一滴完成的,她在医院因陋就简,就在病房的桌上摆上笔记本电脑,一边照料母亲,一边抽空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可惜她的母亲最终还是离去了,但相信母亲的在天之灵一定能够感应到女儿的这份至爱深情。
透过文字,我也看到了梅朵温柔的女性内心世界。虽然她外表看上去洒脱豪迈,有种巾帼英雄的气概,但她的笔触却细腻优美,处处透露出对女性的怜惜之情。她写的梨花美得让人怦然心动,而她笔下的女子也个个都如同般梨花美丽芬芳。“梨花,它美,美到清凉,像沐月一样;美到凌厉,像涉盅一样;美到凄迷,像薰香一样。从惊蛰开始,它们就落成这等让人惊慌的、无所适从的美。”在小说结尾女国被攻陷时,她写道:“抬头,她寻望窗外。却看见窗外的天空中纷飞着雪花。不,是梨花。”
在我看来,虽然女王苏墀后来变得刚愎自用、猜忌多疑,但她本质上还是一朵纯洁的梨花,她原本怀着对爱情与未来的美好憧憬,可宫廷斗争的险恶、战争的残酷、爱人的背叛与分离却让她变得疑心重重、草木皆兵。整天生活在风口浪尖上,穿梭于刀光剑影之中,置身于惊涛骇浪之上,让她惶惶不可终日。身为女王是她悲哀的宿命,如果她活在民间,完全可以做个幸福的女子,相夫教子,耕田织布,过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可惜这朵梨花终究还是随同她的王朝一道香消玉殒,最后一朵梨花,寂静凋零在风中,雪域高原上的最后一个女权王朝,也无声地湮没在岁月的风尘里……
END
图书编辑 | 高 婧 陈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