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天才枪手观后感启示(电影天才枪手观后感)

天才枪手观后感启示(电影天才枪手观后感)  更重要的是 规制考试作弊还需要法治的及时跟进。一般来说 收益与成本的对比是行为主体实施某种行为的先决条件。考试作弊的代价、成本过低 也是作弊者对考试作弊趋之如鹜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 亚洲考场作弊事件发生后 美国有关方面已经着手考试组织和考试方式方面的改革 力图从本源上让考试作弊失去意义。  影片中 Lynn对于第一场作弊并不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纯真、善良的Lynn可能只是出于对Grace的友情 犯了一个人人都可能会犯的小错误。Lynn作弊目的的变质 是从第二场作弊开始的。不过 Lynn为了筹集入学赞助费而组织作弊 固然不值得学习和提倡 但它反映了主人公对社会教育潜规则的抗争。最扣人心弦的是第三场作弊 这场作弊甚至改变了Lynn和Bank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命运。如果说Lynn这场作弊的动机是为了去美国留学、改变自己人生际遇的话 Bank走上作弊之路就颇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Bank原本

天才枪手观后感启示(电影天才枪手观后感)(1)

 当我们在指责和惩罚堕落者的不堪行为时 我们是否也应当对其人生际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制度进行深入反思?毕竟 考试作弊不只是一个道德和法律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 尹超

  《天才枪手》这部前不久在中国内地上映的泰国电影 上映伊始就获得如潮好评 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接班《摔跤吧 爸爸!》成为票房黑马的东南亚电影”。要知道 这部电影是有真实事件原型的 它脱胎于2014年10月SAT考试(亦被称作“美国高考”)亚洲考场作弊案。甚至电影利用时差作弊和组团作弊牟利的情节 灵感都是来自现实事件的启发。这部电影通过三场作弊 讲述了两个天才学霸利用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对这三场作弊的呈现可谓一场比一场精彩 故事在矛盾对立中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个中情节展示了对人性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 引发人们对道德、法律、教育乃至社会问题的反思。

  电影设置了两对对立的人物:一对是拥有天才却出身贫穷的Lynn和Bank 另一对则是不爱学习而家境富裕Grace和Pat。这两对人物的身份对立为考试作弊提供了可能。客观地说 这部电影在剧情设计、细节构思、剪辑方式、镜头变换乃至音乐设置等方面都是值得称道的 有网友甚至评价说 “导演把这部校园题材的电影拍成了一部谍战动作片”。但是 这部电影的最精彩之处 却是通过主人公Lynn和Bank对作弊态度的变化 充分展现了两人内心的冲突、妥协和对立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电影的精神主旨。可以看出 恰恰是Lynn和Bank的内心变化 合理地构成了《天才枪手》故事展开的两条线索 而且这两条线索彼此穿插、阴阳交错、交相呼应 让故事情节充满曲折和起伏 产生“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的冲击力。

  影片中 Lynn对于第一场作弊并不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纯真、善良的Lynn可能只是出于对Grace的友情 犯了一个人人都可能会犯的小错误。Lynn作弊目的的变质 是从第二场作弊开始的。不过 Lynn为了筹集入学赞助费而组织作弊 固然不值得学习和提倡 但它反映了主人公对社会教育潜规则的抗争。最扣人心弦的是第三场作弊 这场作弊甚至改变了Lynn和Bank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命运。如果说Lynn这场作弊的动机是为了去美国留学、改变自己人生际遇的话 Bank走上作弊之路就颇有点“逼上梁山”的味道。Bank原本是一个积极进取、勤俭节约、洁身自好的天才少年 尤其是新加坡全额奖学金留学名额 曾经像一盏明灯照亮他惨淡的生活。出乎意料 Bank被想拉他入伙的Pat找人殴打住院 这让他错过了奖学金考试 也打碎了他改变命运的梦想。应该说 Bank加入Lynn的作弊团伙是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的 他面对梦想破灭的残酷现实 向金钱作出了屈服。也正是金钱 让Bank的内心变得更加贪婪。后来在传送答案途中临时要挟加价100万的Bank 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而富有正义感的大男孩了。

  真正改变人物精神命运的是Bank作弊时被抓 影片的高潮也从此展开。Bank被抓 深深触动了Lynn的内心 改变了她的价值观 也扭转了她的人生方向。同时 因作弊被抓而遭开除的Bank 此时性格也发生了急剧变化。当Lynn是带着爱情的期许与Bank赴约的时候 Bank却向她发出邀请 让她一起参加更多的考试作弊 携手赚取更多的金钱。此时 Bank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严重扭曲 他所体认的人生价值只剩下赚钱了。而Lynn那时已经良心发现 为了钱并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干的;对于Bank所提出的作弊 她认识到“多少钱都不值得去这样做”。所以 当穷凶极恶的Bank以“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相威胁的时候 Lynn面对向左还是向右的人生抉择 毅然摈弃了自己对Bank萌生的爱意 勇敢地走向了坦白的大门 实现了自我救赎和生命升华。就是在这个当口 当年万众瞩目的两个学霸 本来惺惺相惜的两个灵魂 一个在错误的泥淖中继续沉沦 一个在人生的抉择中获得重生。

  这部电影以及真实的亚洲考场作弊事件 引发人们诸多的反思。没有人天生就是堕落者 到底是什么使得作弊者走上了作弊牟利的堕落之路?透过这部电影 我们看到 除了考试制度的缺陷 还有社会阶层的分化、价值观念的扭曲、人性的脆弱、道德的沦丧 更有法律制度的缺失。纵观国内外的考试史 考试作弊古今中外由来已久 而且屡禁不止。究其原因 这与“一考定终生”“以分数论英雄”关系密切。因此 改革人才选拔方式、弱化分数的决定作用 应该是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的重要策略。

  现实中 亚洲考场作弊事件发生后 美国有关方面已经着手考试组织和考试方式方面的改革 力图从本源上让考试作弊失去意义。

  更重要的是 规制考试作弊还需要法治的及时跟进。一般来说 收益与成本的对比是行为主体实施某种行为的先决条件。考试作弊的代价、成本过低 也是作弊者对考试作弊趋之如鹜的重要原因。

  人虽不是天使 但也不是恶魔 没有人天生自甘堕落。当我们在指责和惩罚堕落者的不堪行为时 我们是否也应当对其人生际遇、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制度进行深入反思?毕竟 考试作弊不只是一个道德和法律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