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我虽然不算裸官,但妻子陪儿子在美国读书至少还要八年,我不想要到八年之后退下来了再和他们有完整的家庭生活,加之也不能因此事而让一些人来诟病央视。一时间,舆论众说纷纭。不久,郎永淳在微博中这么解释:对话,便从两年前的那场改变郎永淳人生方向的辞职谈起。1995年,郎永淳进入央视,2011年担任《新闻联播》的主播,此后成为《新闻联播》播音组组长——对大多数媒体人而言,这样的职业经历无疑是不可逾越的高点。然而,令人吃惊的是,2015年年底,郎永淳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宣布辞职。

八月的一个周末,在上海一栋曾经叫“竹苑”、现在名为“隐居繁华”的西班牙公馆内,举办了一个小型课堂:主讲人,是曾经的郎主播、如今的郎总裁;听讲者,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行业精英。而主办者,则是隐居集团旗下的隐居人文大学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1)

从台前变为幕后,从新闻领域转战电商平台,从一个职场高点到另一个职场高点,郎永淳这两年剧变的职业之路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与心路历程?而作为一家酒店度假公司,隐居集团又为何会办起了“大学”?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2)

对在场的大多数听众而言,可能没想过能这么近距离地接触郎永淳,不是隔着电视荧屏,而是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面前。

从外表看,郎永淳与两年前荧屏里那位正襟危坐、清俊严肃的郎主播有了些许变化——胖了、亲切了、随和了——他会蹲下身,与小朋友对话;也会在站在离你不到5米的距离,回答问题;还会与朋友一样,分享自己曾经的迷惘、犹豫和抉择……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讲课,更像是一次朋友间的交流和分享。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3)

对话,便从两年前的那场改变郎永淳人生方向的辞职谈起。

1995年,郎永淳进入央视,2011年担任《新闻联播》的主播,此后成为《新闻联播》播音组组长——对大多数媒体人而言,这样的职业经历无疑是不可逾越的高点。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2015年年底,郎永淳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突然宣布辞职。

一时间,舆论众说纷纭。不久,郎永淳在微博中这么解释:

“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我虽然不算裸官,但妻子陪儿子在美国读书至少还要八年,我不想要到八年之后退下来了再和他们有完整的家庭生活,加之也不能因此事而让一些人来诟病央视。

“我选择主动离开,做个自由人,于我、于央视,都是必然、也是最好的选择。离开的那天,合影的瞬间,眼眶湿润,但我已选择了,就带着不变的情怀,坚定地开始新征程吧,散了吧。”

如今,时隔两年,郎永淳再次回顾当年的离开,他是这么解释的:

“我是一个危机感很重的人,在央视当主播,让我身上有一层光环。但是,我会问自己,这层光环真是因为我个人原因产生的吗?离开央视、脱去光环,我是怎么样的?我能做什么?”

他发现,随着岗位的固化、职位的上升,工作带给自己的挑战越来越小,好奇心越来越少,对新闻的嗅觉也在钝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也让他忧虑:“主播是否会被机器人替代?主播之路,能走多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加之后来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最终促使了郎永淳做出了主动离开央视的决定。

离开或许能靠一时冲动,然而未来的职业选择则是更长远的问题。郎永淳,从来不是一个冲动的人。

事实上早在2007年,郎永淳就报读了MBA。“这个时代知识迭代日新月异,唯有持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4)

“我在做转型选择的时候给自己立了三项标准:第一,市场化的程度要足够高。第二,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要足够低。第三,市场的规模足够大并且创新的空间也足够大。”

不久,郎永淳出人意料地于2016年年初加入了一个创业团队——B2B钢铁电商平台“找钢网”,成为了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主要负责公共事业部和战略、政策的研究,包括战略的推动与合作谈判。

对于郎永淳的选择,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不看好,毕竟,这并非郎永淳熟悉的领域,他能像主播一样游刃有余吗?

“一开始进入一个不熟悉的行业,确实需要一段适应期和学习期。找钢网,其实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为上下游提供一站式服务,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从而加快流通,并且用大数据帮助生产商制定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生产计划。要做到以上这些,你必须了解并熟悉这个行业。没办法,就只有学呗。”

不到两年,郎永淳就走访了多个钢铁业的上下游企业,很长一段时间,他不是在某地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因为生活不规律,没时间锻炼,加上应酬多,你们看,我比以前胖多了吧?”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5)

不过,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在郎永淳加入后,找钢网完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和布局。短短两年不到,郎永淳就从郎主播成功转型为郎主管;从一位旁观者,真正变成了钢铁行业的参与者、主导者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6)

事实上,这并不是郎永淳的第一次跨界转型。在主播之前,郎永淳差点成了郎医生。

郎永淳最初是南京中医学院针灸专业的学生。

“我还记得那时自己在家乡一家医院的针灸科实习,其他科室5分钟一位病人,针灸科看一位病人得20分钟,很多病人等不了,就去别的科室了。”

“后来,我刚巧看到一张报纸上北京广播学院刊登的双学位招生启事,仿佛为当时迷茫的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当即决定报考。”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郎永淳顺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第二学位,并在1995年4月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30分》节目,又在此后的2011年9月25日,正式亮相《新闻联播》,成为全国闻名的郎主播。

两次转型、两次选择,如果说第一次转型是被动选择,那么这一次转型则是郎永淳主动选择的。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梦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为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但其实这个‘高度’常常使他们受限,看不到未来确切的努力方向。但其实,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人要敢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郎永淳并不是第一位在隐居举办类似讲座的人,温瑞安、蔡志忠、吴晓波、梁冬、吴伯凡、徐小平、李银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位位人文、商业、养生等专业领域的大咖,都曾在隐居旗下某个品位与私密兼具的酒店,举办一场场类似沙龙的讲课。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7)

一个以酒店为主业的公司,为什么会举办一系列人文讲座呢?看似无关的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因为创始人的关系,隐居集团,或许在基因里天然就具有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气息——而这,恐怕也是隐居集团在酒店业异军突起、快速扩大市场规模的原因之一。

这几年,民宿也罢,小型精品酒店也好,正在迅速蚕食着传统酒店业的地盘,归根到底,是因为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旅客不满足于标准化的酒店服务,而开始向往差异化的住宿体验,这当中文化和情感,成为了大多数民宿和精品酒店与成熟的连锁酒店相区别的两张牌。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8)

隐居集团,正是抓住了这个风口,以文化为切入口,通过个性品牌连锁、金融增值创新、会员圈层确立等多种复合手法,触摸并开发了新兴中产财富人群的需求。

从这个商业逻辑上来说,建立一个基于隐居酒店的物理场所,为隐居合伙人、会员、高管等中产人群打造的文化平台,也就顺理成章了。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9)

对很多隐居的会员和合伙人而言,这是一次“度假与学习兼得”的旅行,也是进入“后EMBA时代的社交圈层”的好机会。在与导师的分享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不仅陶冶了情操,结交了朋友,还发现了商机。于是,有人一报就是一整年的课程,每个月的讲座都参加;也有人不仅自己来,还拉上好友、闺蜜一起来,甚至拖家带口地来。

郎永淳创业经过(大咖访谈郎永淳)(10)

而对隐居集团而言,这个名为隐居人文大学的项目,能让隐居会员得到文化增值服务,从而增加他们对隐居的黏性;从更深的角度说,它帮助隐居集团提升了品牌、扩大了业态

无疑,这是一次多赢,也是隐居集团又一次将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尝试。不过,未来隐居人文大学要达到“让文化有尊严地站在资本之上”的核心理念,归根到底恐怕还得着落于资本运作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