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美人水墨画(谁说女人不适合画画)
如何画美人水墨画(谁说女人不适合画画)
01闫 平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家学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女画家之一闫平说,她的生活很简单,没有风花雪月和浪漫情事,只有琐碎的日常生活。回头看那些镶在每一天里的琐碎是那样温暖的浪漫。
在闫平的作品中充满了女性主题,她曾经说过,我要让绘画彻底“女人”。粉红色是她最喜欢用的颜色,这也成为闫平标志性的颜色。
更多的时候,闫平守在她的画室里,对着画布倾诉自己的心事。她说:“绘画是我一生的知己,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倾诉,可以找回我失去的信心。画室里工作的时间是个人的天地,只有那个时候,画里画外的我是一体的。绘画让我筋疲力尽,又让我如此着迷。”
02喻 红1966年生,北京人。1980年进入中央美院附中,1988年毕业於中央美院。1994年研读硕士。
陈丹青曾说,喻红是当代女性艺术家榜单上绕不开的“英雌”。
纵观这些年,喻红就像家人给她取名时所寄望的那样,越来越红。但她本人的生活,却比少女时代更加简单。“其实艺术家大部分都是很简单的,太复杂也不可能画画啊。”
30年,喻红创作不止。城市的转换、家庭的建立、孩子的出生......一向被认为会对艺术家、尤其是女性艺术家创作发展带来影响的因素,在喻红这里都“波澜不惊”。
喻红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以及周围人的生活,通过艺术建立起一个将对时间的感受和记忆巧妙融合的世界,她对于现实中个人经历和情绪的把握十分敏感。
喻红常使用现成图像作为创作起点,以画布、丝绸、树脂、油画、蜡笔、丝织物、丙烯为媒介,强调了记忆力的主观性,探讨了现成图像是如何被淡化或强调的。
她的作品由于其独特的创造性和丰富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03刘 虹刘虹,生于1956年,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1986年毕业于该系研究生班,留校任教,现供职与中国艺术研究院。
她笔下的女人体总像抒情诗,优美而恬静,低回而忧伤,仿佛在悄悄地吟咏着、吟咏着。无论是在黑白组合的衬托下,还是在空旷无物的背景中,那些写实的人体都能给你某种象征性的精神感受。
一种单纯的色调,单纯得令人凄楚。她把自己对色彩的处理限制在很小的尺度中,变化微弱但不失精确,用色纯净而不失其丰富。这种色彩的弱化和女人的轻雅柔弱有一种微妙的契合,从而传达出自怜、哀戚和落寞。
04申 玲1965年出生在辽宁,自幼便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绘画,并顺利走上了一条令人艳羡的精英教育道路。1984年,还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书的申玲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国际青年作品展”;1988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申玲、王玉平作品展”,此时申玲年仅23岁,可谓少年成名。1991年,参加“新生代艺术展”,并在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个展,申玲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生代”绘画群体中一名形象鲜明的艺术家。
申玲对油画材料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近乎天才般的自由支配能力, 油画所特有的表现力被她发挥得淋漓尽致。申玲擅长用强烈的色彩,人体的热烈和人心的愉悦, 她都可以用纯粹的色彩进行淋漓的传达。
不知具体是哪一年爱上了用铅笔画小人,如果从画那批情爱的画算起,最少也有十多年了。我喜欢用很细很细的铅笔,画很轻很柔的线,就像过去陕北的婆姨们手拿绣花针,大炕上盘腿一坐开绣。——申玲《自述I》
申玲在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既已确立了强烈的表现性风格,完全以既浓又重的粗线条造型,直接使用大量的纯色,画面显出怪诞和夸张的特质。
时间如流水,申玲的作品、文字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但正如她在意的那种内心的朴素一般,她笔下的随性、自在、洒脱依旧没有变。05刘曼文1962年出生于哈尔滨,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上海油画雕塑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刘曼文是一位具有当代文化精神的女性艺术家。《平淡人生》让刘曼文站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阵营而备受瞩目,也正是从这组作品开始让她成为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画家之一。
刘曼文喜欢时尚,但从不盲目追随时尚,致使她的作品从未停留在任何一个既有光环之下而停步不前,《蓝调》、《红颜》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作品从她的笔下产生,一次又一次地将她推向艺术创作的巅峰。
作为一个女性画家,她的女性自觉是和她的艺术探索步伐一致的,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保持着敏锐而又真纯的天性。
06夏俊娜1971年生于内蒙古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画家。
夏俊娜是—个很“纯”的画家,她既不靠观念的介入,也不靠材料的堆砌,她只在保持绘画的一种“纯粹性”,只在最低的物质基础上工作。
只要有画笔、颜料和画布,她就可以画画,画很大的画,没有草图,更不需参考资料,一切都是从第一笔开始,从画的过程中生发出来。
07孙 蛮
1983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199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级研修班,2013年获得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油画系副教授。
孙蛮是一个很喜欢阳光和植物的艺术家,这在她的作品中有很着重的描绘,她的作品安静、顽强而又充满生机。
我用自己的绘画表达我在这个生活世界中的态度,言说它的象状,展现它的光彩。
孙蛮读了9年小学和初中,在西安美院从附中到研究生又读了10年,再考到中央美院高级研究班上了3年,最后拖拖拉拉读了6年博士。累计28年,读书读成了精。在附中的时候,同学都在恋爱,开Party,孙蛮却独自一人在读诗歌,学吉他,听甲壳虫音乐,更多的时候是躲在画室画画。
画得不顺利时她会哭,边哭边画。她一直觉得哭着画画是没有才气的表现。多年后,她知道闫平也是哭着画画,才不再隐瞒这件曾经觉得丢人的事。
有激情,有想象力,不无空想,不无诗意,具象的手法,抽象的意境,这就是孙蛮的画。
孙蛮的画亦有强烈的存在感,坚锐而又飘渺。她很具象地画树、画花,却画出超现实的绚丽与怅然。她很欣赏塞尚的一句话:“一个艺术家的观看即是意识,意识即是结构。”
08张晓鹏生于北京,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院教师、画家。200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7年至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师从杨飞云先生。
张晓鹏一直是青年写实画家中的佼佼者之一。长期的学院训练令她的写实技巧及其精湛,画面在简练概括之中,不失细致动人。
她笔下的女子,深情,妖娆,不娇柔,不造作,自然,高雅。
她说:“一个画画的人选择了这份职业,实际上很奢侈,这种奢侈不是说需要很多钱,而是它需要你一生去培养你自己:这一生你都要去读书,在每一个时刻都要去体会生活,对于这一点来说,很奢侈。但是你让自己丰满起来以后,画出来的画自然就会很有力量,很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