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渣男经典语录(他一生没有绯闻)
四大渣男经典语录(他一生没有绯闻)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六神怼人的同时,有理有据地讲了为什么杜甫的诗无人能及,因为他是老百姓的嘴替,他的高度别人达不到。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杜甫的诗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调调,不洒脱不唯美,让人看了心里变得沉甸甸的。这大概也是有人说不喜欢杜甫的原因,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繁华,大家追求唯美追求个性,不喜欢老谈国愁家恨。但其实,说这话的人应该并没有读太多杜甫的诗,但凡多读几首会发现,杜甫可不是老学究,他有很多狂妄又磅礴的诗,比如:
1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这句诗出自诗圣杜甫之口,初看有点吃惊,杜甫这说得也太赤裸裸,太打人脸了。细品又觉得符合他的性格,他给人的印象就是,像个老学究一样,很容易看不惯某些行为。
前几天看六神磊磊为杜甫正名,起因是网上有人说,现在越来越不喜欢杜甫的诗了,一点都不美。
六神怼人的同时,有理有据地讲了为什么杜甫的诗无人能及,因为他是老百姓的嘴替,他的高度别人达不到。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杜甫的诗总是一副忧国忧民的调调,不洒脱不唯美,让人看了心里变得沉甸甸的。这大概也是有人说不喜欢杜甫的原因,如今天下太平盛世繁华,大家追求唯美追求个性,不喜欢老谈国愁家恨。
但其实,说这话的人应该并没有读太多杜甫的诗,但凡多读几首会发现,杜甫可不是老学究,他有很多狂妄又磅礴的诗,比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不是感觉有点李白之风?那倒不奇怪,因为杜甫的偶像就是李白,他曾经为李白写过无数首诗,比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冬日有怀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感觉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梦里还是现实里,他都在想李白。真的想不到,杜甫这么像老学究的人,居然喜欢李白那样狂的人。
只能说,杜甫内心里住着一个狂妄小王子,要不然也不会说“自笑狂夫老更狂”。老年时比年轻时更狂,说明他年轻时其实也挺狂的。
杜甫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有才又狂妄,大概这狂妄是祖传的。反正,整个青少年时期,杜甫的生活过得安定富足。他除了7岁能作诗,小时候也是个熊孩子,他在诗里说: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看看这有多皮。
19岁时,杜甫出门游历,一游就是好几年,反正家里有钱,出去多长长见识也是好的。游了几年开始参加进士参试,没想到落榜了。
别人落榜郁郁寡欢,杜甫却依然狂得没边,写下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考不上就考不上吧,天生我材必有用,干脆到齐赵游历。
在齐赵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在那里,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也是在这时,杜甫娶了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杨氏,两家算是门当户对,杨氏还比杜甫小10岁。
只是,杨家那时应该做梦也想不到,之后的那么多年,杨氏要跟着杜甫颠沛流离、担惊受怕。
和其他诗人相比,杜甫的感情太乏善可陈了,他一生只有杨氏一个妻子,不纳妾,没有绯闻。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
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不像某些人,嘴上说着爱妻子爱得山崩地裂,转头就和其他女人混在一起。
杜甫特别喜欢在诗里秀恩爱,他有多首写妻子的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他和妻子之间,有过短暂的岁月静好的时光,风高日暖的时候,带着妻子江上泛舟,江水在阳光下漾着微光,孩子们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洗澡。多么浪漫美好。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买不起棋,妻子就用纸画棋盘,两个人坐在窗前对弈,也是不亦乐乎。孩子把针敲弯了去垂钓。虽然清贫,却其乐融融。
遗憾的是,这样的时刻并不多,父亲去世后,杜甫要承担家庭的重任,可他却数次科考不中,只能到长安谋生计,但又买不起房,便和妻子经常两地分居。还赶上战乱,日子更是难过。
独自在长安的杜甫,拼命想念妻子儿女,写下了著名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他没有写自己心情如何,而是想象妻子抱着孩子在闺中独坐,等待着丈夫归来。妻子在他心里的形象,美得像画卷。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看看这形容,不管妻子真实的样貌如何,在他心里,就是这么美。
他会关注妻子的每一点细节: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不管相隔多少年,回家第一眼是看到妻子穿的衣服都是零碎布头缝成。听到蓟北收复的消息,第一反应是看看妻子还愁不愁。
这样的夫妻,若是太平盛世,该过得多么顺心如意,可惜,科考不顺,加上战乱,日子过得太艰难了,杨氏曾经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也曾以为杜甫已经去世。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进门听到哭声,原来幼子已经饿死了,妻子看到杜甫,哭着说他居然还活着。
如此惨烈的经历,又怎么可能写得洒脱唯美呢?洒脱唯美就不是人了。
杜甫还曾被叛军俘虏,九死一生逃出来,一路看尽了百姓的艰辛,所以才有了那些忧国忧民的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乱的人,写不出这样字字惊心的诗句。年少轻狂,那是因为人生得意,眼前所见皆美好,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中年人经历世事变迁,深刻理解了生活的艰难,就像羽翼落满了雨水,再也不可能轻盈地飞。
3
有如此这般经历的杜甫,晚年疾病缠身。很多首诗里,都会提到自己的病: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
眼复几时暗 耳从前日聋。
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他不但诗写得多,病也多,或许正是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让他的诗很难轻盈,总有一种沉重之感,总是忧国又忧民。
没想到,如今却有人因为这些诗,说杜甫的诗不好,不唯美。果然是,有些人的高度,旁人连理解都是困难的。
其实,杜甫写过不少唯美的诗,他也是很会感受生活美好的人: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海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只是,生活没有给他太多享受的机会,他也没有沉浸在这些唯美里,而是把目光放远,看到了更多百姓的不易。
59岁时,杜甫在舟中病故,就连去世,都是在漂泊的路上。不久后,妻子杨氏也去世。
40多年后,子孙把他和杨氏的灵柩送回故乡安葬在一处,实现了“生同衾,死同穴”愿意。
这应该是杜甫很想要的,毕竟,他是写过“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的人啊。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