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伯德小姐观看(奥斯卡电影手册)
电影伯德小姐观看(奥斯卡电影手册)影片以母女关系为镜像,用一个女孩的视野讲诉成长中的亲情与友情,考学与社团,男友与失恋,决裂与复合等,看似一个家长里短的青春常态,却被拍出了人生知味。影片牢牢抓住青春的精髓,在抗争中求得和解与升华,在矛盾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加上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力,让这部看似俗套的电影不仅显得不俗,且让人耳目一新。曾念群(《青年电影手册》执行主编):类型: 剧情 / 家庭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
1905电影网专稿奥斯卡90周年之际,1905电影网和《中国电影报道》,携手12位资深电影评论人士(这一期出席的是11位),发起奥斯卡电影手册,对今年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9部电影,进行独家权威的打分和评论,让各系影迷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一年一度的奥斯卡盛宴。
更让影迷值得期待的是2018年3月5日7:00,1905电影网将全程直播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盛况,这是送给影迷最好的礼物,也是属于电影的豪门盛宴。
规则:奥斯卡电影手册请到的12位资深电影评论人士为9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打分。每部入围电影分为导演技法、剧本、艺术指导、摄影、剪辑/音效剪辑、配乐/音效、表演七项,单项5分制,总分35分。
编剧: 格蕾塔·葛韦格
类型: 剧情 / 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曾念群(《青年电影手册》执行主编):
影片以母女关系为镜像,用一个女孩的视野讲诉成长中的亲情与友情,考学与社团,男友与失恋,决裂与复合等,看似一个家长里短的青春常态,却被拍出了人生知味。影片牢牢抓住青春的精髓,在抗争中求得和解与升华,在矛盾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加上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叙事力,让这部看似俗套的电影不仅显得不俗,且让人耳目一新。
周黎明(影评人):
新人导演带有自传性质的故事,真切动人,堪称美国小镇青年的心声。影片将不合群的心态表现得非常自然,毫不做作。但作为青春成长题材,该片格局太小,戏剧冲突也不够。它能够受到美国影人的褒奖,有着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
赛人(影评人):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又不知自我为何物的女孩,如何讨人欢心,多少能引起我的兴趣。但它还是困在趣点之中,而匮乏有效的延展,是另一种形态的段子电影。它有着这类青春醒志类,而非励志型电影,所避免不了的习气。依靠偷换生存哲学,来给予一种更经不起考验的抚慰,妄图通过人格分裂来赢得一场精神胜利。
开寅(《枪稿》):
一个如是自命不凡的女主人公,才华天赋未见多少,脾气秉性却是冲天的牛气,她真的越年轻,就越招人不待见。《伯德小姐》在欧美评论界所受到如此热烈地追捧,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票文艺中年们对自己“固执愚蠢”的青少年时代的留恋。
当他们坐在欧式咖啡馆里抱着桑塔格的书夸夸其谈的时候,闪过心头的记忆可能就是从偏僻小城里走出来的那个蒙昧无知、平庸乏味但却小清新泛滥无度的傻乎乎的自己。对它的怜惜、同情和欣赏化作了《伯德小姐》中的自恋跃然于大银幕之上,结结实实感动了这些文艺范儿人士一把。它真的没什么水平,唯一的价值就是让一群同样水平欠奉又缺乏自省意识的文艺票友们,看到了那个他们引以为自豪但其实又不好意思下嘴夸赞的贫乏自我。
陈世亚(《环球银幕》执行主编):
作为烂番茄有史以来差评最少的电影之一,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最佳女主角等五项提名,但在个人眼里,《伯德小姐》多少有些过誉,剧本、技法均无太多过人之处,人物倒是相对生动,或许与编导格蕾塔·葛韦格讲述自己的故事有关,但与《敦刻尔克》《三块广告牌》《逃出绝命镇》包括《水形物语》相比,影片整体都显得很“小”,个人预计将在奥斯卡上一无所获。西尔莎·罗南自《布鲁克林》后又奉献了一次生动的青春演绎,但与弗朗西斯·麦克多蒙德的老辣相比,无疑相形见绌。
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
《伯德小姐》最好的一点,就是角度之广阔,尺寸之精准。
故事很老套,关乎一个女孩的成长。时间卡在17到18岁这一年,也就是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这个时间段。话题也很老套,说的是青春期横冲直撞的挣扎,与周遭世界铜墙铁壁的冲撞。在种种关系中,影片最成功的是对母女关系的刻画。第一个镜头就是母女头挨头睡觉,不到十分钟,两人的争吵,如匕首般出鞘。伯德小姐打开车门,跳车了。她和母亲的战争,毫无预警,随时爆发,一瞬间,乌云蔽日,战火纷飞,但一转眼,就能让两人偃旗息鼓,话题转移到一件漂亮的裙子上。十七八岁的时候,谁不曾与全世界为敌呢。
《伯德小姐》晦暗也阳光,苦涩也甜腻,残酷也温情,痛苦也幽默。是无数细微而有力的细节,是动人而恒远的瞬间。
《伯德小姐》拍出了青春期的恐惧。少年时,我们很容易就原谅了自身的不足,而对环境的不足,提出更为苛刻的指责。我们以为出走,就可以远离这一切,所以克里斯汀不惜给自己起名叫伯德,她的目的是飞到现实的乌托邦,纽约。
你曾经极力远离的,是你一辈子都如影随形的,也是一辈子追求的,是母亲、母语、母校,是故国、故乡、故友。
小托(爱奇艺电影频道主编):
美国人的青春家庭观,再逆反纠缠也有一股光明的直接感,这世界上不少母女对抗一定都会比这部要残忍恶毒和曲折。伯德小姐在青春期完成了与家乡、母亲的和解只能说是意外之外的温情。或许这就是青春片的使命吧,青春就是对抗和寻找自我,对抗的是母亲也是自己,和家乡和母亲和解的瞬间也是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时刻。看到最后很想和伯德小姐说,别急,人生的对抗还在后面呢。
老羊(时光网内容部副主编):
还记得青春年少的模样么,无论是哪种文化下长大的孩子,青春无非就是懵懂的爱情、和朋友的胡闹、与父母的对抗、迫切地想离开家乡走向远方……《伯德小姐》表达的也是这些,但依靠扎实的剧本和演员的精彩演绎,让这些元素更加活灵活现展示在观众面前。
影片融合了美国东岸纽约派知识分子和西岸好莱坞类型片的风格,导演格蕾塔·葛韦格自编自导半自传,拍自己的故事更加直抒胸臆。那些青春的遗憾、与父母的对抗和成年后的感悟,通过这部影片达成和解。
红鱼(影评人):
女星格雷塔·葛韦格执导筒的处女作,正如人所料,又是一部“当我们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相当重要的时候,世界才刚刚准备原谅我们的幼稚”的小清新成长物语。登不登台都是人戏不分的伯德小姐身上,有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那段懵懂岁月的影子。平易和真实是最大的加分点,但与片中主角伯德小姐同出身于萨克拉门托的导演本人在处理这部半自传体青春片时,却似乎也陷入了青春期的犹疑不决,一直在抽离与投入间首鼠两端。影片的风格指针也随之呈现出在《青春年少》与《母女情深》间摇摆不定的态势,显出了几分根基上的虚浮。
崔汀(影评人):
《伯德小姐》主要是故事好,一个非常真挚感人的青春片,比较准确把握了美国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不过,即便是中国观众,看这部电影也会有代入感,因为每一个人的青春都会有冲动的事情,这一点是相似的。
《伯德小姐》展现的是一个现代美国女中学生毕业前的一段生活,西尔莎·罗南饰演的克里斯汀是个特别叛逆的女生,青涩且单纯,青春片拍好了,真的可以让人回忆青春年少时。不过我也是老了,真正触动我的情节,是克里斯汀坐飞机去上大学,她的母亲在机场送她走之后,母亲开车一会哭一会笑,那种悲喜交加的感觉,真的只有做了父母才会明白。很好的电影,抓住了生活的本质,在细微处动人。
黄卓(新浪娱乐电影组组长):
非常可爱的小清新,剧情在剪辑上处理得非常干净清晰,但情感上很难带来共鸣。不太了解少女的这个阶段和她们所处的世界,因此故事整体给我的感觉都还是比较稀松平常,没什么惊喜。
齐政(《中国电影报道》国际资深编辑):
伯德小姐代表了青春的叛逆、脆弱、迷茫,也展现了青春的活力,对于梦想的追逐,对于自己的肯定;伯德小姐更是一种青春的回忆,带着家人的爱与理解,带着对友谊的忠诚与和解,带着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艰涩。找回自己的名字,写下真挚的家书,在陌生的城市中独自成长。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以自己的青春为蓝本,勾勒出了所有人的青春回忆。能用如此简单的故事,羁绊住所有观众的内心,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能故事的情节波澜不惊,带有一丝“小女孩”的任性和傲慢,但是当电影结束后,观众才突然发现原来每个人曾经都是伯德小姐。
青春总有些许的不羁与叛逆,但就如同电影结尾,青春就是成长,成长就是不断地接受自己,接受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