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看票房还能看什么(除了票房狂欢还剩下什么)

不看票房还能看什么(除了票房狂欢还剩下什么)在MCU之前,漫改电影都是遵从好莱坞商业电影制片的基本逻辑,即以导演、编剧、明星作为影片的制作核心,漫画公司只负责提供漫画相关的IP授权。也就是说,传统好莱坞漫改电影是可以完全独立于漫画原著之外的,电影只是套了漫画人物的“皮”,本质上依然是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商业电影。而MCU则是将美漫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和故事连环派生的创作模式应用到了电影制作领域。从本质上说,美漫的创作模式是与漫画期刊的发行模式高度绑定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影视特效制作领域的计算机革命使得特效制作的成本大幅降低、周期大幅缩短,制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这才让MCU类似漫画期刊的制作模式在影视业界有了实现的可能性。MCU的成功,不仅仅是创造了几部超高票房的电影,而是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电影商业模式,乃至文化生态。对漫威来说,开启所谓第四阶段“多元宇宙”,似乎应该顺风顺水才对,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若要究其原因,抛开疫情对全球电

除了票房狂欢,还剩下什么?

——从MCU底层逻辑看《蜘蛛侠:英雄无归》的口碑崩盘

作者: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 刘 健

作为漫威开启“多元宇宙”的作品,《蜘蛛侠:英雄无归》自2021年年底在北美上映以来,全球票房已近19亿美元。新冠疫情肆虐两年有余,美国电影业遭遇重创,《蜘蛛侠:英雄无归》的亮眼表现,不仅一扫《黑寡妇》独立电影上映以来,MCU(漫威电影宇宙)在票房及口碑上的颓势,更将业界超英电影“过气论”一扫而光,继续向世界表明,MCU仍是当今世界电影业的第一“吸金兽”。

不看票房还能看什么(除了票房狂欢还剩下什么)(1)

《蜘蛛侠:英雄无归》海报

然而,当《蜘蛛侠:英雄无归》在2022年3月中下旬登陆流媒体平台,全球影迷得以重温这部作品时,其口碑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对此,笔者认为,《蜘蛛侠:英雄无归》的票房狂欢与口碑崩坏,其实是一体两面,反映的正是以MCU为代表的当代美式漫改超英电影这一类型在电影市场全球化越发深入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

超级英雄漫画起源于20世纪初,是一种极具美国特色的文化产品。1938年,由杰瑞·西格尔和乔·舒斯特共同创作的漫画《超人》(Superman)出版,标志着超级英雄漫画的正式诞生。在此后的七十年间,经过一系列的合纵连横,美国漫画市场逐渐形成了DC漫画公司(Detective Comics)与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的双寡头垄断地位。21世纪初,美漫双巨头中较为弱势的漫威因为种种原因濒临破产,一度靠出售超级英雄漫画形象版权维持经营。为寻求自救,漫威于2008年推出MCU的开山之作《钢铁侠》。这是一部将美漫创作逻辑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对接的尝试,最终大获成功。自此,漫威开发了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直到2019年《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上映,以27亿美元刷新全球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已被迪士尼公司收入旗下的漫威影业不仅成为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制片公司之一,还借助经济全球化和社交媒体兴起的东风,将美漫文化借由商业大片推广到全世界。

MCU的成功,不仅仅是创造了几部超高票房的电影,而是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电影商业模式,乃至文化生态。对漫威来说,开启所谓第四阶段“多元宇宙”,似乎应该顺风顺水才对,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若要究其原因,抛开疫情对全球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外,还需深入MCU的底层逻辑之中。

在MCU之前,漫改电影都是遵从好莱坞商业电影制片的基本逻辑,即以导演、编剧、明星作为影片的制作核心,漫画公司只负责提供漫画相关的IP授权。也就是说,传统好莱坞漫改电影是可以完全独立于漫画原著之外的,电影只是套了漫画人物的“皮”,本质上依然是好莱坞流水线式的商业电影。而MCU则是将美漫以人物形象为中心和故事连环派生的创作模式应用到了电影制作领域。从本质上说,美漫的创作模式是与漫画期刊的发行模式高度绑定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美国影视特效制作领域的计算机革命使得特效制作的成本大幅降低、周期大幅缩短,制作流程系统化、规范化,这才让MCU类似漫画期刊的制作模式在影视业界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但从制片的角度来说,MCU存在一个致命缺陷:人物与演员高度绑定。由于角色的不可替代性,这让MCU无法轻易地在后续影片中更换演员,于是片酬、制作档期等都成为制约影片的不可控因素。这也是漫威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让老主角纷纷从MCU退场的重要原因。

至于初代主角团的退场是否会造成MCU观众的流失,漫威影业认为可以通过向MCU引入更多的漫画角色和漫画故事,让原本的二线英雄进入主角团等方法,并借助流媒体这个新赛道实现市场细分,从而保住MCU的基本盘,甚至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空间。

从实际效果来看,依托Disney 的MCU超英电视剧集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口碑、商业双丰收,让人们对于MCU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然而,同期的“第四阶段”漫威电影就逊色很多。比如,《黑寡妇》《永恒族》因极具导演个人风格而失去了MCU调性,引来观众的不满。以亚裔为主角的《尚气与十环传奇》因过于明显的东方主义风格和俗套的剧情,乏善可陈。

不看票房还能看什么(除了票房狂欢还剩下什么)(2)

《蜘蛛侠:英雄无归》海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蜘蛛侠:英雄无归》几乎就成了MCU在全球电影市场上最后的防线。但因为历史原因,“蜘蛛侠”的电影形象版权恰恰不在漫威影业手上,需要向索尼影业去“借”。再加上索尼影业也有打造自己的蜘蛛侠电影宇宙的野心,所以《蜘蛛侠:英雄无归》并不是一张安全牌。在反复博弈后,漫威与索尼选择了一个讨巧的办法,也就是打情怀牌,借由漫威“第四阶段”的多元宇宙这个设定,将原本属于索尼影业的托比·马奎尔版蜘蛛侠和安德鲁·加菲尔德版超凡蜘蛛侠带入到MCU中,创造了“三虫同框”的影史名场面。最终在“爷青回”效应的加持下,才让《蜘蛛侠:英雄无归》的全球票房冲上云霄。

说到底,美漫是美国本土文化的产物,而MCU要面向全球电影市场。以往MCU能够取得成功,一方面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发达,另一方面则是漫威影业有意识地消减了电影中的美式文化元素,以科幻大片、视效大片的面目示人,降低了文化折扣与观众欣赏门槛。未来,MCU很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以“美”化来稳固本土市场和卖情怀收割全球票房这两种策略间反复横跳。这对于MCU的未来是不是好事,现在还未可知。但对于有志于将本国文化借由商业电影媒介推向世界的国家来说,绝不是坏事。(刘健)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