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产战争片具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必须以传达主旋律价值观为主,所以在故事性上难免会落入模式化的套路中。抗日剧一度是国产电视剧经久不衰的一大题材,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却很难做到显山露水。或许是因为目睹了观众对《八佰》释放出的强烈观影热情,7月才开机的《金刚川》趁胜追击将上映时间提上了日程。旗开得胜的《八佰》能否如愿分给《金刚川》一点票房运气不得而知,但回望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接连上映的这两部战争大片,总算填补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商业战争片这一类型的空白。不同时代下,国产战争片的转型

上映一个多月,《八佰》累计内地票房破30亿,作为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大片,《八佰》用惊人的票房号召力终于让沉寂了大半年的电影市场热闹了起来。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

另一部战争片《金刚川》也于不久前,宣布定档于10月25日

《金刚川》的“大片质感”丝毫不逊色于《八佰》,由《八佰》导演管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以及《绣春刀》编剧路阳联合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等实力演员助阵,从阵容班底上来看可谓是集齐了电影界的数张王牌。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2)

《金刚川》的题材也有别于其他国产战争片,它展现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这样的视角注定会在当下产生强烈的时代价值。

或许是因为目睹了观众对《八佰》释放出的强烈观影热情,7月才开机的《金刚川》趁胜追击将上映时间提上了日程。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3)

旗开得胜的《八佰》能否如愿分给《金刚川》一点票房运气不得而知,但回望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接连上映的这两部战争大片,总算填补了中国电影市场在商业战争片这一类型的空白。

不同时代下,国产战争片的转型


抗日剧一度是国产电视剧经久不衰的一大题材,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却很难做到显山露水。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产战争片具备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内容必须以传达主旋律价值观为主,所以在故事性上难免会落入模式化的套路中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动荡的社会环境,战争片一直都是中国电影的创作主流。皇甫宜川也曾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一书中提到过:“中国战争电影的出现并不是中国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和商业动机所致,而是在民族危难之际,爱国激情促使中国战争电影登上了历史舞台。”

那时候的中国电影市场号召广大电影工作者以电影为武器参与抗日斗争,因而诞生了一系列诸如《松花江上》《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经典抗战片,其抗战片主旨都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激发抗日热情。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4)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庆祝抗战胜利,国产战争片的主题又变成了“庆祝胜利”、“回忆战事”以及“缅怀英雄”这三个关键词,这一时期涌现的战争片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如《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等还原革命战争场景的大片,一类是如《刘胡兰》《董存瑞》等注重革命英雄个人事迹的作品。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5)

早期国产战争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鲜明的时代性,主题都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自豪感。

但对于进入新世纪的观众来说,传统的战争片缺乏一定的故事吸引力,在人物的塑造上也缺乏鲜明的记忆点。

而且随着《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好莱坞战争大片的出现,观众不免对国产战争片有了更高的要求。

直到2007年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出现,让国产战争片走向了商业战争片的转型之路。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6)

《集结号》的拍摄模式摒弃了传统战争片强调主旋律的风格,它在表现形式上借鉴了好莱坞战争片,在写实地呈现战争残酷场面的同时,也塑造了“谷子地”、“焦大鹏”、“赵二斗”这样有血有肉的群体英雄形象,让灰暗的战地闪耀起人性的光辉,借此传达反战的核心思想。

《集结号》用一己之力将传统战争片推向了更为迎合市场的商业战争片的高度,在这之后,《战狼》《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国产优秀战争片接连上映,这些电影在商业模式和类型片模式上都进行了升级,在故事内容上也都以“以小博大”贯穿始终,聚焦个体放大人性,让普通观众也能从小人物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相比起传统战争片模式化的叙事节奏,商业战争片火气全开、层层递进的战事冲突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大呼过瘾,在情感传递上也更为真实动人。

商业战争片会否成为未来电影市场的新热点?


随着国产战争片的转型,整个市场对于该类型片的情绪接受度也更为高涨。

《集结号》在上映后累计创下了近2.6亿票房,仅次于当年的票房冠军《满城尽带黄金甲》(2.91亿),而那个时期能够破亿的国产电影屈指可数。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7)

十年后上映的《战狼2》更是一举创下了56.39亿的惊人票房,迄今仍是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TOP1,成为中国影史上现象级的战争片。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8)

《湄公河行动》累积票房11.8亿,既收获了票房也赢得了口碑,被观众誉为“不输给好莱坞战争片”的佳作。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9)

2018年春节档的“黑马”《红海行动》一举斩获了36亿的票房,成功挤进中国内地票房排行榜TOP5,无论是战争场面的真实性还是军事专业知识的处理上都做到了极致。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0)

再到2020年顶着疫情还能闯过30亿票房大关的《八佰》,这些战争大片的成功也意味着国产战争片商业化的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虽然说聚焦历史的战争片是有一定题材红利的,但要说以上这些爆款战争片大卖完全是因为题材也确实有失偏颇,毕竟不是所有的商业战争片都能在如今的市场收获丰厚。

比如讲述常德保卫战的《喋血孤城》票房就不甚理想,电影总投资5000万人民币,票房却只有300多万惨淡收场,《喋血孤城》的失利不仅仅是因为题材受限,或许也和主演安以轩、吕良伟缺乏票房号召力有关。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1)

再比如展现淞沪会战的《捍卫者》,同样是历史壮举,却只有1000多万的票房。票房失利,演员表一样脱离不了关系。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2)

可见,商业战争片若想成功,重要的不是拍什么题材,而是在于怎么拍,导演功底、演员号召力、营销手段等都是关键。

在时代与行业变迁的大环境下,国产战争片正在努力地适应市场,越来越商业化的国产战争片也借助了中国电影发展的风浪迎风起航。

如今,中国电影工业正在急速发展,比起从前还需借助各方国家电影团队的外力,如今的中国电影早已具备拍摄像《流浪地球》这般高水准高技术的电影工业基础。

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也在逐渐扩容,十几年前电影破亿已是奇迹,但十几年后,破亿的电影稀松平常,中国电影票房早已向几十亿甚至百亿票房靠近。

有了对市场的较好预判,商业战争片才能更好地在筹备阶段追加预算,以此获得更高的电影技术增强观众的观感,再加以升级营销声量,高投入的商业战争片更能获得市场优势。

再者,市场对于国产战争片也释放出了新的利好信号,除了红军、抗战、解放这传统三大题材外,抗美援朝也正在成为国产战争片的一个新的拓展空间

除了即将上映的《金刚川》以外,目前已有多部抗美援朝电影已经立项启动,分别是《冰血长津湖》《冬与狮》《决战上甘岭》等电影,从阵容上来看,这些电影对观众来说也是具备一定市场吸引力的。

目前期待声最高的莫过于《冬与狮》,它讲述的是长津湖战役,该片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战争片专业户”张黎,《人间正道是沧桑》《辛亥革命》《四十九日祭》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而编剧则是曾创作出《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兰晓龙。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3)

国产商业化电影(能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下一个)(14)

相信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战争片无论是在数量、题材、风格上都更加丰富多元,乘着中国电影发展的风浪,商业战争片前景无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