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最经典电影(007第一部电影英国人的)
007最经典电影(007第一部电影英国人的)在执行主剧情任务之前,邦德的上一次任务,居然是因为手枪卡壳,导致他受伤住院半年之久。实际上,最开始的邦德,设定上并没有神化,他没有力大如牛,不会躲子弹,不用十几个人,可能五六个人就能把他打倒。在肖恩·康纳利的演绎下,英国情报组织军情六处(MI6)从此有了一个风度翩翩,自信潇洒,又带有一点玩世不恭的代表人物。本来现实中很神秘的间谍,在大银幕变成了经常拯救世界的超级特工。从首部电影《007之诺博士》,到2021年的《007:无暇赴死》,詹姆斯·邦德一次又一次地打败反派,仿佛就是无敌战神,不死之身般的存在。
英雄形象,幻想情节,粗糙制作,不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各种“手撕鬼子”神剧。
其实第一部《007》电影,就有着类似的特点。
英雄形象。
传奇的詹姆斯·邦德。
在肖恩·康纳利的演绎下,英国情报组织军情六处(MI6)从此有了一个风度翩翩,自信潇洒,又带有一点玩世不恭的代表人物。
本来现实中很神秘的间谍,在大银幕变成了经常拯救世界的超级特工。
从首部电影《007之诺博士》,到2021年的《007:无暇赴死》,詹姆斯·邦德一次又一次地打败反派,仿佛就是无敌战神,不死之身般的存在。
实际上,最开始的邦德,设定上并没有神化,他没有力大如牛,不会躲子弹,不用十几个人,可能五六个人就能把他打倒。
在执行主剧情任务之前,邦德的上一次任务,居然是因为手枪卡壳,导致他受伤住院半年之久。
所以MI6主管给他换了装备,顺便让第一任Q博士也亮一亮相。
Q博士是负责给邦德提供各种武器的军需官,《007之诺博士》时他还被称为Boothroyd少校,也没有太多黑科技提供,所以给了支手枪就完事了。
当然邦德绝非等闲之辈,根据他的描述,在MI6十几年来他从未失手,也就是说所有任务都成功了,只是在对付诺博士之前的那次受了重伤。
他“007”的编号不是白给的。
编号“00”代表着授权杀人,这是高级特工才有的权利。
这一设定也一直沿用,拥有00编号的特工都很厉害就对了。
剧情给邦德制造了不少麻烦,只是由于时代局限,外加成本有限,邦德也拿不出什么类似《碟中谍》阿汤哥的各种非人类本领,最多就是击杀毒蜘蛛体现遇事冷静,数子弹识枪械反杀,体现他的基本特工素质。
他也会有棋差一招的时候,并非无敌的存在,比如CIA特工就可以黄雀在后,直接缴了他的枪。
对付有财有势的大反派诺博士,詹姆斯·邦德就更加尴尬了。
他只有一个人一把手枪,诺博士有着一整座岛,而且戒备森严。
那他是怎么单枪匹马潜入岛内,用个人英雄主义解决掉诺博士的呢。
那就是幻想情节。
《007》电影本质上与爽文无异,都是没有太多严谨的逻辑,遇事不决,主角光环。
邦德看似有着很大麻烦,很大困难,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很扯淡。
是的,诺博士确实可以傻到明明可以杀死邦德完事,却要把他放到一个随随便便就可以逃出去的地牢。
而邦德一路上艳遇不断,非常符合男性观众的幻想。
而邦德自身近乎完美的男性魅力,则满足了女性观众的对于男神的幻想。
要说《007诺博士》有什么开创性吧,最多就是为特工类型片提供了一个模板。
真正的类型片鼻祖却是早3年上映的《西北偏北》。
是的,《007诺博士》的制片人,给导演提的要求就是,就是按照《西北偏北》的来。
只可惜,导演特伦斯·杨不是希区柯克,《007》原著虽是畅销书,但也不能保证卖座。
片方联美只愿投资100万美金,后来超支,也就再追加了10万。
这就导致影片缺乏大场面,最大场面就是最后的爆炸。
而且各种道具,服装,如今看起来十分搞笑。
被吐槽比较多的是,诺博士套个塑料袋,居然就可以防辐射了。
也就是这么一部制作粗糙的《007诺博士》,最终取得了过千万美元票房的成功。
这也才让联美有信心继续投资下一部电影,久而久之,《007》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电影系列,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007诺博士》的存在意义远大于内容。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并非有多革命性的技巧和技术什么的,更大程度上源于有效的成本控制。如果联美一时头脑发热,搞个千万成本,出来的效果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票房不赚钱甚至亏本,那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007”IP,甚至特工片也不会野蛮生长,发展出一种类型片。
所带来的启示是,一个电影系列未必就是要一鸣惊人,像漫威《钢铁侠》那么炸。
《007》一开始就设想要拍系列,真正玩到风生水起的,绝不是1962年的第一部《007之诺博士》。
如今很多电影系列一上来就想玩大的,结果事与愿违,草草收场。
那为什么不能像《007》一样,先从低成本做起,留出空间探索出自身特点,只要能一直拍下去,指不定就能有一部爆款,撑起整个系列。
这是好莱坞大厂可以去反思,也值得中国电影思考的,原来做电影系列,能不能打响头炮,其实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