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烂片电影推荐(年度最争议电影尺度大到惊人)
神作烂片电影推荐(年度最争议电影尺度大到惊人)0 1DAU. Natasha更有甚者,曾有记者公开发表公开信,就影片中涉及的一些真实的虐待、性爱场面,产生的艺术创作伦理问题而表示质疑,认为对演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夸张地说,这应该就是近十年最争议的作品了——《列夫·朗道:娜塔莎》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诞生了一部年度争议之作。自首映过后,围绕影片的各种争议和话题就开始在影迷圈刷屏。
看过影片的媒体和影评人们,几乎旗帜鲜明地分成两派。支持者们不吝辞藻的赞美和褒奖,称其为:载入影史的神作,一场电影革命。
最终,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分量相当重的「杰出艺术成就奖」。
而反对派们也是毫不客气的批评和质疑,斥责影片:违反伦理道德反人类的实验,完全是以艺术为名的酷刑和剥削。
更有甚者,曾有记者公开发表公开信,就影片中涉及的一些真实的虐待、性爱场面,产生的艺术创作伦理问题而表示质疑,认为对演员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不夸张地说,这应该就是近十年最争议的作品了——
《列夫·朗道:娜塔莎》
DAU. Natasha
0 1
关于影片的争议,要从它特殊的拍摄方式说起。
影片导演伊利亚·赫尔扎诺夫斯基,出生于电影艺术世家。父亲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就曾是苏联时代的一名禁片导演。
尽管在他15岁那年苏联就已经解体,但伊利亚从小就对苏联时代的社会文化有一种狂热情结,至今,他仍然自称是苏联人。
作为导演,伊利亚作品并不多,此前只拍过一部充满实验性的长片《4》,影片讲述了集权时代四个克隆人的故事,作品风格偏实验性。
完成处女作之后,伊利亚打算拍摄一部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人生经历的传记片。
说起这位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可以说相当传奇。
他出生在1908年,苏联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1962年,由于他对液氦理论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比其在学术方面的成就,他的人生经历也同样充满戏剧性。他曾因反对斯大林的政治高压,而被判入狱10年,期间遭受了各种酷刑折磨,晚年境遇凄凉。
最初,导演伊利亚打算以列夫·朗道妻子的回忆录作为蓝本,拍摄列夫·朗道人生中最后的三十年生平经历。
然而就在开拍之前,他却将影片的构想彻底推倒重来——
影片从一个简单的传记电影,扩大成为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艺术实验项目。
这个项目的名字被叫做:「DAU」,取自于列夫·朗道名字的最后三个字母。
伊利亚的目标不再是拍摄一部传记片,而是想要展现列夫·朗道生活的那个时代。
换句话说,他要重现那段苏维埃铁幕下的历史。
0 2
从这个想法开始,「DAU」转变成为一项超大规模的社会实验。
依靠一位俄罗斯富商的资助,伊利亚前后花了5年时间,在乌克兰的一座废弃电厂的基础上,按照1:1的规模建造出了一座面积达13000平米的「前苏联小镇」。
小镇所有的设施场景都与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时期一模一样,从建筑风格到流通货币,乃至马桶下水道的,都尽可能贴近那个时代。
这个小镇,被称作「机构」。
之后,导演从世界各地面试挑选了400名主要角色,以及多达上万名的群众演员。
人员来自各行各业,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宗教人物、厨师、清洁工、护士、理发师,甚至是性工作者和罪犯。
其中更是不乏各种名人大腕加盟,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卫·格罗斯、菲尔茨奖获得者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等。
因为大多数都不是专业演员,为了让演员能更好地入戏,他们被分别安排了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角色,且基本都以真名出演。
学者们继续扮演学者,军官还是做军官,罪犯还是当罪犯,性工作者还可以继续提供性服务……
与其说他们是在表演,不如说:他们是进入情境中,继续过着各自的生活。
但是,在「机构」只有一个要求——
一切行为规范,都必须遵守苏联时代的方式。
他们要放弃所有现代的物品,换上苏联的服饰,完全摒弃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言行举止都被要求与那个时代一致,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在这里。
从日常生活工作恋爱,到暴力犯罪政治斗争,都力图还原当时的苏联社会。
就这样——
一个仿佛时空停滞在半个世纪前的苏联小社会诞生了。
在影片拍摄的三年间,在这个全封闭的空间内。先后上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
他们坠入爱河,经历丧葬嫁娶,彼此结缘或者反目,还一共生了14个孩子。
为了拍摄,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安装了微型摄像头,用来拍摄所有人的一举一动。
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几乎没有剧本。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几乎不做干预,只有5%左右的表演来自导演伊利亚的指导,剩下的95%完全依靠自身即兴发挥。
这一切都让DAU的世界当中——
所有的场景,所有的情节,都无限地接近真实。
整整三年,这些进入机构的演员们,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看似是在进行一场角色扮演,但同时也是以自己的身份去经历真实发生过的情境和事件。
尤其当电影与历史重叠,已经让人很难分清哪些是虚构,哪些是真实。
这就是DAU最具有实验性的地方——
即便它不能再现那段历史,但在实验中,它却记录下最真实的生活和人性。
最终,导演拍摄了——
超过700小时的素材,3000个访谈视频,250万张图片、8000小时的声音素材。
并最终被剪辑成14部电影。
而这部《列夫·朗道:娜塔莎》只是其中之一。
0 3
在《娜塔莎》中,导演讲述了苏联极权时代下一位女服务员的悲惨经历。
故事开始于苏联某秘密科研机构下属的食堂内。
女主角娜塔莎是食堂的一名服务员,人到中年风韵犹存。
食堂里还有一位年轻的女同事奥利亚,两人白天干活,晚上会一起喝酒。
娜塔莎羡慕奥利亚年轻漂亮的身体,两人偶尔会聊起彼此的情史。
娜塔莎曾经爱上过一个有妇之夫,结果对方不愿意舍弃家庭,而被迫分手。这段情伤让娜塔莎备受打击,她告诉奥利亚:自己到现在还爱着那个男人。
但奥利亚对此却不屑一顾。她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
奥利亚的话更加刺痛了娜塔莎的心,两个女人在酒醉过后,开始扭打在一起。
但第二天两人再上班的时候,彼此却又相安无事。
她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如此,若即若离,又始终离不开对方。
这天,食堂内来了一群科研学家,娜塔莎邂逅了法国科学家卢克。
虽然娜塔莎不会说英语,但好在有奥利亚充当翻译,让她与卢克相谈甚欢。
在酒精的催化下,娜塔莎和卢克一见钟情。
当晚,两人一夜春宵。
云收雨住,娜塔莎沐浴过后吻别熟睡的卢克,离开。
可没想到,隔天在食堂再见到卢克,对方却仿佛全然忘记了那一晚的欢好。
更过分的是,卢克临走前只和奥利亚道别,完全冷落了娜塔莎。
心碎的娜塔莎这才意识到——
自己渴望的爱情,其实不过是对方酒醉后的一场意外。
晚上,怀恨在心的娜塔莎故意找机会灌奥尔加喝酒,并且开始恶毒地侮辱她。
可互相伤害过后,她还是只能独自躲在角落里无助地哭泣。
至此,影片已经九十分钟过去,导演只是讲述了一个求爱而不得的无助女人的故事。
除了中间那一段真枪实弹、尺度让人咂舌的床戏外,几乎都是由冗长的对话戏组成。
然而没想到的是——
影片之后的四十分钟,画风却急转直下。
不久后,娜塔莎被苏联国家安全局带走审问。审讯室里,安全局的军官阿奇波尔,询问娜塔莎与卢克之间的关系。
原来,娜塔莎和卢克的一夜情,被认为是:间谍行为。审讯者给她扣上了通敌叛国和反革命的罪名。
这场审问戏份,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阿奇波尔一会对娜塔莎好言相劝,给她点烟主动示好;
一会又开始各种施暴,扒光娜塔莎的衣服,对她进行折磨和殴打。
最骇人的一幕,他用一支酒瓶插入了娜塔莎的下体。
如此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终于让娜塔莎彻底崩溃。
屈服的娜塔莎选择按照军官的授意,写下了针对卢克的伪造举报信,控诉对方曾对自己做出的各种酷刑。
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回到食堂的娜塔莎,像个没事人一样也开始命令控制奥利亚来干活。
似乎把伤害和折磨转嫁给别人,才能在这个让人压抑的时代,继续生活下去。
0 4
单纯从电影的角度而言,《娜塔莎》绝对不算一部好看的电影。
整部影片几乎完全是室内剧,由大量的对话组成,除了后半段的审问戏几乎没有明显的剧情冲突,导演全程冷眼旁观,所有的人物关系都靠脑补,风格更趋向于纪录片。
影片的主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展现极权主义对人性的伤害和压迫。
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影也确实做到了。
其收尾呼应的设计,展现了娜塔莎在极权政治下被同化的悲剧现实,讽刺意味十足。
但抛去影片的主题之外,电影之所以引发如此之大的争议的原因在于——
片中那一段真实到极点的审问戏码,究竟是否有违艺术伦理道德?
与传统的电影相比,《DAU》特殊的地方是它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拍摄手法。
有人把《DAU》叫做:苏联版《楚门的世界》。
确实,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通的地方。
《楚门的世界》中的男主角,从一生下来就被人记录,通过电视被观众观看。
他身边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摄像头,他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全世界的目光之下。
但在表姐看来——
《DAU》更像是现代版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这场实验发生在1971年。
当时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招募了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让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实验。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所扮演的角色,可就在实验第7天的时候,却突然失控起来,引发了一场大规模动乱。
而整个《DAU》的项目,就像一场超大规模的斯坦福实验。
为了追求一种极端的真实感,导演伊利亚创造了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封闭虚构空间。与此同时,导演给予了一个不加约束的环境来展示人性黑暗面,以及极权环境对于人的压迫。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机构」当中,人们做着现实中不被允许的行为,感受着已经不再存在的强权的力量,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过一种虚拟的社会生活。
片中的演员们的表现,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表演范畴,是在用一种真实的生命体验去带入到影片当中。
但是,人性从来是经不起考验的。
影片最恐怖的地方也由此产生——
片中充斥着大量的性侵犯、精神虐待、肢体暴力与动物折磨等暴行,并且都是真实发生的。
尽管导演声称所有演员都是自愿的,可以随时离开,随时叫停拍摄。
但在这种情景下,到底有几分是在表演,几分是演员真实的生理反应呢?
更直白点说——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究竟是基于历史的场景还原,还是出自黑暗心理作祟下的猎奇行为表演呢?
作为观众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觉得,为了记录人性和黑暗,导演一手创造了滋生人性恶的温床,并等待着恶的发生。
这已经超出了艺术创作的道德伦理范畴,而是在以艺术之名去践踏人性的尊严。
倘若影片所带给人的震撼感需要建立在对人的伤害上,那么这种所谓的真实和震撼,就已经违背了电影这门艺术的初衷,而是变成一种极端变态的剥削。
而这部《娜塔莎》只是整个DAU项目的冰山一角。
根据导演之前的采访透露:
他下一部作品将有更大的野心,打算建造一座5000人规模的实验性城市。
这5000人来自全世界,这个城市的一切将会被记录,一切都将是公开、透明的。
这又将是一部载入影史的神作,还是噱头大于内容的烂片?
一切尚未可知。
但起码有一点,表姐可以确信:
倘若这种电影真的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趋势,可能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