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青春文学电影(电影大河恋经典文学改编)
十大青春文学电影(电影大河恋经典文学改编)开始时长达8分多钟的时间里,诺曼的回忆以黑白照片形式播放出来,配上他的旁白叙述,自然地把故事发生时间的年代感得以表现,并把观众的思绪带入故事中。 电影情节并不复杂,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更没有激烈的情感冲击,即使弟弟保罗离世时,父子两人也极尽克制。他们的悲伤没有浮于表面情绪,而是通过对生命与人性的深刻理解,向观众娓娓道来。那么,这部平淡如水的电影,为何能与原著小说一样成为经典佳作呢?今天,本文就从电影的叙述结构、情感隐喻、视听艺术和主题升华四个方面解析它的魅力所在。影片以诺曼的视角,通过回忆方式从童年一直讲述到自己晚年时重回蒙大拿州故里。不同于多数闪回叙事影片只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出现讲述者镜头的处理方式,《大河恋》中诺曼的旁白和记忆镜头始终贯穿其中。
1992年,著名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拍摄的电影《大河恋》上映,该影片改编自芝加哥大学文学教授诺曼·麦克林恩70多岁写作并出版的同名自传体小说,出版后被普利策小说奖提名,成为美国的经典文学作品。
把畅销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以视听艺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强大的叙事、摄影、音乐等全面的掌控能力。电影《大河恋》显然没有让观众失望,上映后不仅收获了奥斯卡金像奖,还有着不俗的口碑评价,比如豆瓣评分8.5。
影片讲述了蒙大拿州特律河畔的一个家庭,两兄弟从小就经常随父亲在河边钓鱼,感受大自然美景与力量。哥哥诺曼稳重内敛,弟弟保罗自由不羁,在牧师父亲教诲下,他们长大后的境况迥异,却各有精彩的生活。但生命无常如平静的特律河也有飞瀑湍急,保罗在年轻时不幸离世,父亲和哥哥在悲痛与遗憾中,为不知如何帮助他而自责。多年后,随着特律河的精神洗礼与自我认知提升,父亲与诺曼终于对此释怀,认为保罗像他自创蝇钓手法一样洒脱随性,是生命的艺术。
电影情节并不复杂,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面,更没有激烈的情感冲击,即使弟弟保罗离世时,父子两人也极尽克制。他们的悲伤没有浮于表面情绪,而是通过对生命与人性的深刻理解,向观众娓娓道来。那么,这部平淡如水的电影,为何能与原著小说一样成为经典佳作呢?今天,本文就从电影的叙述结构、情感隐喻、视听艺术和主题升华四个方面解析它的魅力所在。
01、以男主角诺曼的回忆视角展开,运用旁白、老照片与现实时态结合的叙述结构,将故事主线聚焦在两兄弟的命运选择上,凸显出大河之上的精神洗礼
影片以诺曼的视角,通过回忆方式从童年一直讲述到自己晚年时重回蒙大拿州故里。不同于多数闪回叙事影片只在开头和结尾部分出现讲述者镜头的处理方式,《大河恋》中诺曼的旁白和记忆镜头始终贯穿其中。
开始时长达8分多钟的时间里,诺曼的回忆以黑白照片形式播放出来,配上他的旁白叙述,自然地把故事发生时间的年代感得以表现,并把观众的思绪带入故事中。
回忆叙事在影片中有个积极的作用,在线性叙事的流畅之外,把叙述者诺曼的思想传递出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观众的理解。通常观众会以故事发展的时间线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对情节的起伏和结果产生期待心理。如果影片采用这种线性叙事结构简单把剧情表述,那么该影片将显得非常乏味。因为在影片中导演几乎将所有产生激烈情绪的情节都隐去,而是将镜头聚焦在生活与人物心理的细节表现上。
影片前半部分的节奏很快,将成长过程去繁从简,把更多镜头聚焦在两兄弟不同的命运抉择上。儿时的镜头很简单,兄弟间欢乐融洽、诺曼被要求反复修改写作、保罗拒吃传统“麦片粥”,几组镜头就直观地交待出两人从小的性格差异,以及父亲的家庭教育方式。然后,再通过诺曼的回忆和一组老照片,把两人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简单地一笔带过。至于其间的飞钓场景和勇博激流等情节,也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和故事主题做伏笔。
当故事发展到诺曼学业有成回到家乡时,影片开始弱化旁白和老照片组合的叙述方面,而是以多线索交叉方式把主题呈现出来。其中诺曼与洁西和尼欧的接触、兄弟两人带女朋友去酒吧跳舞等情节,不仅丰富了剧情,更通过对比把人物性格和思想衬托得生动饱满。并且,诺曼回家后与保罗相处的这个阶段,是影片的高潮部分,此时弱化旁白与老照片组合,强化了影片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升华,避免让观众产生影片是个人纪录片的温吞感受。
影片末尾主题升华部分,旁白叙述与现在时态结合重回紧密节奏。父亲的最后一次布道采用现场情节,而紧接着年迈的诺曼站在特律河中,颤巍着把蝇饵鱼线抛出,则再次使用旁白叙述。这段深情的布道与旁白,将诺曼家庭于大河之上的精神洗礼完全凸显出来。
爱是成全还是控制?当所爱的人没有按你的理解去做,是否该去提供帮助,又能提供什么帮助。保罗的意外离世,对父亲与哥哥是遗憾的,但也解开了他们对爱的困惑。时光飞逝之中,情感、困惑、遗憾、释然等一切都融入了流动的大河。
02、大河象征着无常的命运,钓鱼是亲情理解与释然的方式,再结合贯穿始终的宗教文化,将影片内涵和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①奔腾不息的大河,即使思乡情的载体,也是无常命运的象征
沉默的特律河下,父亲感受到其蕴含的力量,诺曼选择用心体会,保罗则却选择打破壁障。这条大河承载的不仅仅是故乡情,更有复杂的人性和追忆反思交织在一起。
当诺曼的旁白和影片叙事把一幕幕发生在此的故事呈现出来,特律河始终如一,但物是人非的情绪感受,却敲击着每个观影人的思绪。
大河寓意着人生的多样形态与无常命运,稳重如斯诚然意气风发,不羁如我亦快意人生。父亲宽广胸怀与诺曼沉稳内敛是大河静态时的底蕴力量,但保罗自由不羁的灵魂,与大河激流险峻的另一面更相互映衬。表现出人生终究要回归自然和平静,无论曾经是平淡还是绚烂。
②钓鱼是彼此理解和认知的钥匙,也是找到情感释怀的方式
首先,飞蝇钓鱼是保罗展现个人艺术属性与魅力的象征。父亲从小教授他们“四节拍法”钓鱼技巧,在诺曼与保罗的成长中有深远的影响。当儿童时期谈及梦想时,保罗的第一选择是成为职业蝇钓高手。
虽然现实中并没有该职业,但他仍然发挥自己的天赋,发明了自己独特的“抛影投线”技巧。保罗钓鱼的节奏、力度、距离等细节动作中,充满了态度和情感,体现出他对于“蝇饵投钓”和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
诺曼的循规蹈矩,与保罗的打破常规,有着截然不同的路径和结果,影片通过儿童、青年和成年后的不同钓鱼场景,刻画出生动形象的保罗外表不羁、内心狂热的思想和性格。
其次,钓鱼是理解父子、兄弟情感的重要载体。父亲从小教导他们遵循自然规律,感悟天恩,而兄弟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于父亲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天恩。他在教导孩子的同时,更像是在感悟上帝赐予他的好与坏。就像保罗阳光灿烂的背后有着诸多恶习,他必须用更博大的爱,才能看到保罗身上的光芒和魅力。
诺曼的天性稳重,求学归来后价值观异同的冲突,是两人走向不同结局的主因。诺曼很纠结自己如何来提供帮助,当提出带保罗离开却被拒绝后,他才发现自己并不十分理解这个共同成长的兄弟。其实,保罗需要的不是帮助,而是天性上的差异满足。
保罗的“艺术人生”没有实现,反而在不羁性格中逐渐走向自我毁灭,即使父亲和诺曼有心帮助,但却找不到保罗接受的方式。纵使心有千般爱,却也在对人性的看透与理解中无可奈何。
影片中大河、钓鱼的大篇幅细节描述,充分体现了导演细腻的表现手法,从这些细节中让观众感受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理解,以及对故乡山川河流的眷恋与热爱。
03、摄影唯美诗意的光线和构图,音乐生动流畅的诠释和烘托,与旁白回忆叙事结合,营造出情感丰富的完美视听艺术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经典影片的成功之处往往不是只有单一的内核。《大河恋》同样如此,该影片在第65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摄影”奖项,以及被“最佳原创配乐”提名。其唯美的光线和构图,生动的音乐配合,与旁白叙事结合起来,营造出情感饱满丰富的完美视听艺术。
①柔和光线与远景构图,呈现出一副唯美的田园美景
摄影对于电影这项综合艺术来说,它能够给到观众最直观的画面情绪感受。影片中摄影师是这样再现小说中的故乡美景的:童年时故乡的山川河流是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在影片中出现父子三人在河边钓鱼和兄弟玩耍的场景时,运用了大量的近景与远景的结合。近景中表现的是他们的表情和情绪,远景则将三人与蒙大拿州美景融合在一起。而在表现童年的欢乐时,大量远景航拍镜头的运用,将大自然中的人与景的亲密和谐完美地呈现出来,构成根植于脑海的故乡情结。
在影片的钓鱼场景中,摄影的构图多是俯拍和柔光拍摄的方式。缓缓流淌的大河里,站着金色光辉包裹的保罗,阳光透过青翠的树林,岸边是斑驳的光影,河中波光粼粼之上就连蝇钓飞线都是金色的。无论逆光还是测光角度,都呈现出唯美柔和的风景,以及人物的表情。
配合影片平淡中蕴含内在力量的整体调性,摄影的构图和光线对人物情绪、情节氛围、主题升华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影片成为一部美轮美奂的经典佳作。
②舒缓流畅的音乐配合,诠释并烘托出故事情节与人物内心的丰富情感
电影中的音乐不同于摄影画面与剧情结合的直观,需要用心去听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妙。该片的配乐由作曲家马克·艾沙姆操刀完成,获得奥斯卡和格莱美奖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提名。
影片中配乐整体舒缓流畅,通过钢琴、小提琴、竖琴表达出安详的田园律动,并在交响乐的衬托下,把电影叙事方式、摄影构图通过音乐情绪推动起来,让观众随着剧情发展感受到内在的平静力量。
这部影片的原创配乐有31首,即使单独听音乐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表现童年时欢乐时光的画面,配以欢快的钢琴和弦乐,跳动的音符与少年的表情和画面美景融合在一起。表现大河与周边美景时,背景音乐是弦乐为主的交响乐,偶尔出现的管乐衬托出山川河流的壮阔。表现钓鱼时多是舒缓的弦乐与钢琴配合,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平静祥和。
但在最后一次父子三人一起钓鱼时,音乐的配合随着人物情感有了更丰富的变化。诺曼和父亲的镜头时是周边环境水流和鸟鸣自然声,镜头转向保罗发现大鱼时,音乐出现以连续的钢琴声起,配以悠长的弦乐。在重复的旋律与节奏中,保罗抛出优美的弧线钓到大鱼。而在随后的放线、收线溜鱼的“搏斗”中,背景音乐和水流自然声开始越来越强。当父亲和诺曼在岸边发出赞叹,保罗要收获大鱼时,音乐声戛然而止,画面中出现保罗提着战利品一脸灿烂纯真的笑容。
在导演罗伯特·雷德福犹如散文诗般的旁白叙述中,摄影师菲利普·鲁斯洛特将故乡唯美地勾画出来,而作曲家马克·艾沙姆则将音乐与人和景的情感烘托出来,三者的相互辉映,营造出完美的视听艺术感受。
04、以家庭命运展开对故乡、亲情与尊重生命和大爱的诠释,构成影片温情却深刻的主题,从中我更感受到对现实家庭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引导意义
①爱是包容与成全,不要错将以自我意志为准则的干预当做是帮助
以诺曼视角展开的剧情,很容易被人误解为《大河恋》是描述他的一生,其实无论是对故乡,还是已离开人世亲情和爱情,影片表现的是命运无常下人性深沉的爱与理解主题。
保罗虽然在家人眼中如艺术品般闪耀光辉,但掩盖不了他顽劣的行为与态度。电影中刻意一笔带过他的“污点”和死因,原著小说中更是将这些进行弱化处理。相比起来电影中保罗人物形象更饱满,他短暂的人生经历也更容易引起共情与深思。
我们都对身边的人有真挚的爱,想要他们一直生活的很好,成为心中完美的样子。但这些帮助和要求就是正确的吗?当以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去衡量他人行为时,其实并不见得有好的成效。
正如影片中父亲在最后一次布道时所讲:“虽然我们常常因为不知道自己能奉献什么,或者不知道必须奉献什么,而不能帮助别人,因此也常拒绝别人的帮助。那些最亲近的人通常使我们最捉摸不透,但我们还可以爱他们,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去爱我们不了解的他们。”
当对钓鱼毫无兴趣的尼欧被迫来到特律河时,保罗虽然没有拒绝一同前去,但看到宿醉未醒的尼欧和他带着的活饵,引起诺曼和保罗的反感情绪。其实尼欧的出现于剧情发展表面看毫无关联,但结合其妹妹洁西对他的帮助之情,你会发现与诺曼两兄弟的状况类似。一个想要提供帮助却不知该怎么做,一个却并不愿接受帮助,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债,必须自己去解决。
年老后诺曼站在山谷阴影里,往事的回忆、灵魂的回归和绵长的情感全部融为流动的大河。他理解了对爱的人只管去爱就好了,即使同在一条大河边成长,也难以完全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他的爱。爱不是干预和阻挠事物的发展,当你无法完全理解它时,不如倾心投入你的情感,因为爱比理解更重要。
②家庭教育不能强行灌输知识与观念,应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引导
基于爱的无私和包容,电影中父亲对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表现的他们成长规律和结果,其实于现实中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父母都有对孩子殷切的期望,从两三岁就开始可以培养。孩子本身就喜欢的话还容易沟通,但很多打心底并不十分热爱的专业技能,那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已。孩子被迫隐藏天性去强打精神训练,虽然也会掌握部分技能,但却失去了发现更多天分的可能性。
沉稳性格的诺曼跟作为牧师的父亲很相像,他热爱写作,于是父亲从小对他给予严苛的写作指导。当诺曼学有所成返回家乡后,谈及将来的打算,父亲无论对森林工作署还是芝加哥大学文学老师,都是表示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而天性自由不羁的保罗继承了父亲对大自然、钓鱼的热爱,他不愿离开家乡,即使在身处困境中仍然没有动摇过这个念头。保罗虽然没有高学历和事业成就,但父亲对他总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喜欢听他在餐桌上的新闻和笑话,接受它的天分和缺点。
虽然保罗的一生很短暂,但并不表示其家庭教育的失败。反而在影片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个性化的发展是被极力推崇的,哪怕不会收获名利、金钱,只要孩子能快乐地成长和生活,他就是那个闪耀着艺术光辉的天才。
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性格养成,一味宠溺地让他任意而为,与以自我意志强行划定成长路径,都是不可取的错误方式。结合孩子的天分和性格,引导并鼓励其成长为独特的自我,才能成就闪耀着艺术品光辉的丰满人生。
结语:
人生匆匆而过,当回顾一生时,故乡和亲人的爱始终是最温暖的回忆。《大河恋》虽然故事平淡如水,但它不只是通过回忆叙述一个温和的家庭成长故事,而是将唯美诗意的摄影和舒缓流畅的音乐完美融合,营造出一副令人向往的田园诗歌般生活情景,并对爱与理解主题深刻地诠释出来,成就经典佳作的独特魅力。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不要去强行干预他的成长规律,引导并释放天性才是成就完满人生的关键。因此,哪怕对他的思想和行为并不十分理解,也要用爱去包容和成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