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看过的露天电影(露天电影记忆重现)
70后看过的露天电影(露天电影记忆重现)凡是放映新鲜的电影,售票处前就挤得人山人海,甚至买不到票,里面座无虚席。每次放正片前都要加放黑白的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人们对纪录片不感兴趣,一边说笑一边伸手在银幕前晃来晃去,等到正片开始,又马上坐直了高兴地鼓掌。在唐口新村二号路的百货店和淋浴站之间,有一片空地,约有足球场那么大,用砖墙围成一个大院子,院子西头儿竖起两根木头竿子,挂上镶着黑边的白色银幕,东头儿正对银幕有一小间放映室,院子中间是用砖头垫起的一排排长木板座位,可以坐几百人。这时候就要收费了,买票入场,不对号入座,学生票五分,成人票一毛,比随意安置的露天电影场正规多了。西南楼、中山门、王串场、丁字沽、唐口等工人新村建成后,天津市工会联合会在几个工人新村都建立了露天电影场,主要放映二轮电影,但清晰好看,给那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常放映的有《龙须沟》《赵一曼》《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新儿女英雄传》《神秘的旅伴》《鸡毛信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露天电影院
天津的露天电影放映起源于二三十年代,当时天祥商场、中原公司等高楼大厦的屋顶花园,日租界的张园露香园、大罗天等游乐场,都会放映露天电影。以天祥商场为例,人们可以乘直达电梯登上商场高楼屋顶,屋顶厚围墙上的花池中种满花草,正中有一个可以容纳几百人的露天电影场,另外还有水磨石舞场和曲艺场。
五六十年代,天津的电影院其实并不少,而且各个大厂、企业都有礼堂,各区有俱乐部,都可以放映电影,但是,露天电影场仍然十分流行。马场道干部俱乐部空地修成了一个可容两三千人的露天电影场。北宁公园也有两个露天电影场。很多工厂也有“周末夜花园”,可以跳交谊舞,看露天电影和京剧、曲艺表演。
露天电影院
西南楼、中山门、王串场、丁字沽、唐口等工人新村建成后,天津市工会联合会在几个工人新村都建立了露天电影场,主要放映二轮电影,但清晰好看,给那几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经常放映的有《龙须沟》《赵一曼》《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新儿女英雄传》《神秘的旅伴》《鸡毛信》《狼牙山五壮士》《渡江侦察记》《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女篮五号》《夏天的故事》《柳堡的故事》《水手长的故事》《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等,还有苏联电影《普通一兵》《列宁在十月》《攻克柏林》《静静的顿河》等。
放映露天电影主要是夏天,院里的孩子早早吃了晚饭,洗了澡,扳着小板凳,或者夹起一张小凉席,结伴而行,去露天电影场上占座儿。电影场上挂起大银幕,天刚黑,银幕底下已坐满了人,正面挤不开了,还可以坐到银幕反面,看到的字是反的,那效果其实就跟现在抖音自拍一样。看露天电影最大的优点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想看就看,想走就走。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的许大茂,职业就是电影放映员,经常去各地放电影,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老电影
在唐口新村二号路的百货店和淋浴站之间,有一片空地,约有足球场那么大,用砖墙围成一个大院子,院子西头儿竖起两根木头竿子,挂上镶着黑边的白色银幕,东头儿正对银幕有一小间放映室,院子中间是用砖头垫起的一排排长木板座位,可以坐几百人。这时候就要收费了,买票入场,不对号入座,学生票五分,成人票一毛,比随意安置的露天电影场正规多了。
凡是放映新鲜的电影,售票处前就挤得人山人海,甚至买不到票,里面座无虚席。每次放正片前都要加放黑白的新闻纪录片“祖国新貌”,人们对纪录片不感兴趣,一边说笑一边伸手在银幕前晃来晃去,等到正片开始,又马上坐直了高兴地鼓掌。
电影放映过程中,抬头就能望见星空,有时中途变天刮风下雨,银幕抖得厉害,银幕上的人、物都变了形,看电影的人越走越少,但只要有不怕淋雨坚持看的,就会一直放映,因为银幕本身不怕淋雨,放映室是室内的,人家也不用担心下雨。
露天电影院
露天电影的弊端,除了刮风下雨看不了,再有就是白天也看不了,只能夜里看。后来王串场等地的居民,集资盖起礼堂,家家户户都可以出钱,凡是出钱的,会领到一张卡片,礼堂盖好后凭卡片看电影,看够出资的钱数,卡片作废。有了礼堂,就可以每天放映好几场电影了。
到了80年代初,南开文化宫、二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经常举办周末消夏晚会,活动内容包括露天电影、相声、独唱、独奏和看彩色电视。红桥区体育场当时还是木制看台,能容纳三四千人,每周有四天晚上放映露天电影。有一段时期,古文化街戏楼每周末也举办文艺晚会,演出戏剧、曲艺、音乐、歌舞,放映露天电影。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电影院也普及到各个居住区,露天电影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记忆。(文:何玉新)
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露天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