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新院共投资108000元,从开工到验收,正好是100天,这在当时算是高速度了。1957年1月10日,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南通电影院新院工程验收,一致评定为全优。市政府认真研究了提案和来信,指示建设局等有关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作出了属危险房屋的鉴定。同年7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将新建南通电影院列入市基建工程项目,原址拆除百货商场东侧与东大街部分房屋建新院。虽然采取了以上措施,各影剧院的收入仍然不高。南通电影院职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每月工资分两三次发给。对部分负担重的职工,领导给予定期补助,职工们深深地感谢党与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家动手在影院内办起了小卖部,卖茶水、汽水、桔子露、香烟、糖果;观众购票时,附上一张电影说明书,还卖电影介绍、电影明星的照片,想尽各种办法来增加收入,以度过艰难的日子。1956年初,南通市人民政府收到群众来信与人民代表的提案:要求新建南通电影院。当时的南通电影院条

1949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南通城解放,南通军管会即派军代表王明吉,当天中午来接管“中央电影院”。王明吉到影院后,召集全体人员传达了军管会的指示精神,宣传讲解了党的城市政策,宣布该院改名为“南通电影院”,直属南通市人民政府文教科领导。南通市第一家公办的电影院就这样诞生了。

1

不久,南通市人民政府任命王明吉为南通电影院经理。当时,由于长江被封锁陆路交通又不便,片源发生了困难,一部电影拷贝要放映一个多月,观众越来越少,以至不得不减少到每天放映一场,甚至一天隔一天放映一场。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派人深入各影院和剧场调查了解成立了“南通市影剧场工会”,组织生产自救,除到外地邀请剧团和部队文工团来通演出外,还与泰州、扬州的影院联系,增加片源,提高上座率。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1)

解放初的中央电影院 (源自王龙飞编著的画册《照片里的记忆——王明吉诞辰百年纪念》 )

虽然采取了以上措施,各影剧院的收入仍然不高。南通电影院职工们的生活十分困难,每月工资分两三次发给。对部分负担重的职工,领导给予定期补助,职工们深深地感谢党与政府的亲切关怀。大家动手在影院内办起了小卖部,卖茶水、汽水、桔子露、香烟、糖果;观众购票时,附上一张电影说明书,还卖电影介绍、电影明星的照片,想尽各种办法来增加收入,以度过艰难的日子。

1956年初,南通市人民政府收到群众来信与人民代表的提案:要求新建南通电影院。当时的南通电影院条件太差,放映厅的四壁是旧砖砌的,由于年久失修,院墙多处裂缝,只好加砌砖墩予以加固,白铁皮的屋面大都已生锈腐烂,大雨大漏,小雨小漏,风声及雨打铁皮的声音,致使观众无法听清影片的对白,观众曾多次要求退票。有一次台风过境,将屋面上的几张白铁皮吹落到20米以外的地方,幸好没有伤及行人与居民。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2)

1957年的南通电影院

市政府认真研究了提案和来信,指示建设局等有关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察,作出了属危险房屋的鉴定。同年7月,南通市人民政府决定拨款将新建南通电影院列入市基建工程项目,原址拆除百货商场东侧与东大街部分房屋建新院。

新院共投资108000元,从开工到验收,正好是100天,这在当时算是高速度了。1957年1月10日,有关单位负责人对南通电影院新院工程验收,一致评定为全优。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3)

电影《葛麻》宣传海报

新院落成后,立即做放映的准备。派人赴南京,从省电影放映发行公司拿到了一部新的喜剧片《葛麻》的拷贝,作为影院首映式之用。南通电影院宣传组精制了大红金字的海报,编制了电影介绍、说明书,并请市文化馆的季庠男、陈纯俊、孙伯泉等,画了电影宣传画,布置了院内外环境,服务组将新院打扫得乾乾净净。又与韬奋印刷厂联系,赶印大批影票,座次表、结算单。机务组的全体人员最辛苦,他们要拆卸放映设备,到新放映间安装。由于放映设备陈旧,扩音设备又不配套,从安装到调试,突击了三天三夜,大家辛苦极了。

1957年1月20日,南通电影院新院挂灯结彩,举行开幕首映式,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人与支持新院建设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工人师傅,均被邀请参加。

2

南通电影院自新院建成后,为了达到“合格影院”的标准,着手更新放映设备,即向省电影器材公司申请,要求调配一套新的电影放映机,还派专人数次到省文化局、省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去落实。年后,省里拨给南通电影院一台由黑龙江电影机械厂生产的“松花江”牌放映机,配套的是南京无线电厂制造的扩音设备。俱为我国当时第一流的电影放映设备。后又经市政府领导批准拨款,从上海青浦整流厂购买两台硒整流器,提高了放映光源的稳定性。从此,南通电影院的声光质量达到国家电影技术条例一流水平,经省电影放映技术鉴定小组鉴定,核定为国家甲级影院,颁发了证书。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4)

1957年南通电影院东边一角

当时,市区白天经常停电,有时夜晚也停电,星期天停电已成惯例。为了解决用电的困难,南通电影院曾在上海市电影放映发行公司帮助下,将上海国泰电影院原来使用的一套发电机运回,在影院外东南角建造了一座发电机房。可是这台发电机零件已磨损,发的直流电无法使用在影院交流电动机上。于是又派人去上海寻找,最后总算在北京东路的机电旧货商店购买了一台旧发电机,在国棉一厂派来的经验丰富的蔡师傅的帮助下,终于发电成功。自此以后,凡停电之时,南通电影院就自己发电放映电影。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5)

50年代南通电影院观众排队购买电影票情景

新电影院的售票房原设在观众休息厅内,每当节日和假日,或放映重点影片时,放映场次增多,购票的和入场的观众在一起,不易保持环境安静,准备在院前另辟两间售票房,便与东邻医药公司协商,得到无偿的支持。医药公司还同意在东侧墙旁建造电影宣传橱窗。医药公司的书记、经理说:“我们都是干的党的事业只有分工不同,什么你的我的,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有困难应相互帮助,应该要有全局观念,公司不能收电影院一分线,这作为支持、援助吧!”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6)

过去,电影院观众入场必须检票,新院建成后,定制硬木栅栏,放置在入场门处,如同汽车站、火车站检票处一样。重点影片放映时观众甚多,检票时,观众十分拥挤,容易发生争吵,无论冬夏,检票人员每检一场票,总要出一身汗。1958年8月,全体人员以如“我是观众”为题,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检票制度必须改革,决定行开大门凭票入场不予检票,违者罚款的办法。这样做,可能多一些麻烦,工作要做得更细致一些,但方便了观众,总是值得的。想不到实施以后,秩序井然效果良好,受到广大观众欢迎。时过20年后,南通市各影剧院,均已敞门入场。直至今日,这在全省全国亦为罕见。南通电影院确为建设文明影院开先河者。

3

50年代,南通电影院始终坚持放映新闻纪录片专场、科技片专场。例如《大搞钢铁》一天就放映11场;《一贯害人道》一天放映14场。在短短数日上映期间,观众达数万人次。上映《怎样治理病虫害》前,电影院到市郊组织农民专场,还向省公司要来《车工》、《电工》等影片专场,组织全市的机械工人观看,然后到有关工厂召开座谈会。这样普及科普知识受到工厂、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7)

《大搞钢铁》

南通电影院又经常举办幼儿专场、青少年专场、居民专场、解放军专场,根据不同的观众对象,主动向专区和省电影公司要求,专门调拨合适的电影拷贝,以满足观众的需求。电影公司每月排片时,总要安排一两部重点影片。影片上映前,南通电影院组织全院工作人员,特别是搞宣传的同志认真研究影片内容,制定宣传计划,满足不同观众的要求,排好场次,扩大社会教育效果。

每年,南通电影院还举办电影专题放映,如“国产新片展览”、“苏联电影周”、“国庆献礼影片展览”等。为了放映成功,每次都编印和分发大量的宣传品,将宣传画张贴到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及商店橱窗内,并到大型工厂去巡回展览电影剧照,还送票上门或设临时售票点。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8)

电影《夜半歌声》宣传海报


有一次举办“五四”以来优秀影片展览月,上映《夜半歌声》,虽然每天增开场次,甚至放映到凌晨两点,还是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要求。这时,该片已在唐闸工人电影院上映,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决定组织人力,用自行车往返“跑片”,深夜之时,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四位同志从唐闸“跑片”进城个个准时到达,未曾脱片。他们棉袄里全身汗水、手脚冻僵,下不了自行车。在《电影放映》杂志上发表的《雪地跑片》的文章,专门作了报道和表扬。

电影是文化艺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是上层建筑,它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通过影评,引导人们从影片中获益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南通电影院多年来组织各种类型的影评小组,举办征文活动,召开座谈会。当时曾自办《影谈》内部刊物,选登一些较好的征文稿件,并在观众休息室内定期出版“观众园地”墙报和影评黑板报,选登观众的来信与来稿。南通电影院经常派宣传人员到工厂,农村、学校,收集有关电影观后的反应及效果,编后上报有关领导部门,以供工作之参考。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9)

南通电影院在五十年代,因电影放映,宣传方面作出一定的成绩,多次受到表扬。在江苏省电影院(队)宣传工作会议上,南通电影院所制的宣传品被评为一等奖;在徐州召开的全国电影放映发行会议上,南通电影院的论文,获得优秀奖;全省电影院评比会上,南通电影院获得“红旗单位”的光荣称号,省文化局颁发了锦旗。

弹指一挥间,数几十载过去了。南通电影院的过去,已是历史的片段。

作者简介:

南通濠河边的电影院(承载着南通几代人的回忆)(10)

张自强:男,1930年11月生,江苏省南通人。南通市文联中韩合作金沧江研究所名誉所长、代所长、研究员。五十年以来,从部队到地方一直从事群众文化、社会文化工作。现是南通市文联的离休干部(中共党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聘为中国民间文艺家评委会委员、江苏省文联名誉委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民协荣誉主席、南通民间艺术馆名誉馆长。

来源:记忆南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