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的时期,衣不保暖、食不果腹是大多数人的困境,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饥饿是他对童年的第一记忆。1970年5月24日,在山西汾阳县辘辘把街5号的大炕上,一个教师家庭迎来了第四名成员——贾樟柯。1998年,27岁的他和《小武》就赢得了柏林影展的瞩目;2010年,一迎来“不惑之年”,就获得了第一个终生成就奖;不到45岁,就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导演双周”终生成就奖——“金马车奖”的华人,此奖旨在表彰“纯粹的电影天才”,自设立至今共有九人获此殊荣。他的影像穿透山西的街巷,折射出对中国社会变迁绵绵不绝的思考。任达不拘的年少时期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1)

作者 l 尔萨

来源 l 无戒学堂 (ID:wujiexuetang)

转载请联系授权 (微信ID:735848498)

今年5月24号,贾樟柯将迎来自己的知天命之年。2017年面对许知远的采访,他吐露:“我一直以为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世界改变的有点慢。”显然,他早已知天命了,或许是因为早熟早成。

1998年,27岁的他和《小武》就赢得了柏林影展的瞩目;2010年,一迎来“不惑之年”,就获得了第一个终生成就奖;不到45岁,就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导演双周”终生成就奖——“金马车奖”的华人,此奖旨在表彰“纯粹的电影天才”,自设立至今共有九人获此殊荣。

他的影像穿透山西的街巷,折射出对中国社会变迁绵绵不绝的思考。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2)

任达不拘的年少时期

1970年5月24日,在山西汾阳县辘辘把街5号的大炕上,一个教师家庭迎来了第四名成员——贾樟柯。

七十年代计划经济的时期,衣不保暖、食不果腹是大多数人的困境,作为那个时代的一员,饥饿是他对童年的第一记忆。

但食物上的匮乏并没有切断贾樟柯对精神生活的向往。热爱文学的他在高中时期就创办了诗社,还在《山西文学》发表过小说;另外,他还经常独自在角落里练习霹雳舞,然后和朋友冒充东北的舞团去演出,自称是来自深圳太空柔姿霹雳舞团的阿伟先生。

那是一个缺乏娱乐的时代,文学、霹雳舞之外,他偶尔骑着自行车绕县城溜圈,慢慢地才意识到,儿时印象中辽阔的汾阳县城,竟缩小成了十分钟的车程。

一百公里之外会是什么?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想象。

一天清晨,一阵奇怪的声音,随着风吹过黄土地的呼呼声卷进了他的耳朵,从父亲的口中才得知那是火车声。

好动的他和一帮同学骑着自行车去了几十公里之外的邻县孝义,才找到了一辆拉煤的火车。他对渐行渐远的火车行注目礼,惆怅了好久。

等到拍摄《站台》的时候,他把少年时期对火车的青涩情感镶嵌了进去。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3)

19岁的他,以近百分的差距从高考中落榜,于是父母把他送去了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学习,好让他准备报考美术院校。

1991年的某天,他为一部电影默默流了很久的眼泪。

《黄土地》没有故事、没有动作,甚至真实的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某人一段未经加工的记忆。他透过电影镜头看到了那些表情、那些眼睛,这让从小在黄土地长大的他备受触动,一时间唤起了埋在内心深处的故乡、故人,以及从前所经历的一切。

这天,他回到宿舍告诉舍友,“我要当导演”。舍友说,“那就学张艺谋,考北京电影学院。”

第二天,他就打电话给父亲,诉说了自己的“放弃学画,要干电影”的意愿。父亲以为他疯了,便坐火车从汾阳赶来,但“汾阳小子”去意已决,谁也阻止不了他。

头一年,他没能考上梦想的北电导演系。

1992年,从头再来的他仍未得到老天的眷顾。

第三年,他妥协了,于是进入北电文学系学习电影理论。

至此,他离开了生活过23年的汾阳。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4)

在告别中成长,从北京到世界

由于学习的是理论专业的原因,贾樟柯接触不到实践操作,于是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实践。1995年他才首次坐到监视器后面,凭借感觉拍摄了首部短片作品——《小山回家》。

他明白自己的处女短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还是在同学鼓励参加了香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没承想,《小山回家》一举获得了最佳故事片奖。

后来评奖流程公布,贾樟柯才知道获奖背后的秘密。评委们认为《小山回家》暴露的缺陷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避免,但它高度纪实的光芒却是中国电影史上所不具备的。

这次的成功为贾樟柯招来了香港的投资,于是他和香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余力为启动了《小武》为期21天的拍摄。

1998年的冬天,贾樟柯带着《小武》来到法国南特,第一次面见了“一代宗师”侯孝贤,像门生弟子一样听他讲经论道。

另外,他还结识了今后的合作伙伴市山尚三,此人把他介绍给了北野武。

北野武“只给钱不干预”的投资理念给足了贾樟柯拍摄空间,所以二人开启了从未间断的合作。

要说中国电影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就不得不提2000年。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5)

这一年的戛纳影展,《鬼子来了》一举夺得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因为《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为梁朝伟赢得戛纳影帝的同时还夺得了技术大奖。

另一边,年仅30的贾樟柯凭借《站台》入围威尼斯金狮奖,并摘取最佳亚洲电影的桂冠。

《站台》从1979年讲到1989年,这十年也是他口中自己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改革开放让中国一夜巨变,同时也让很多事情世俗化了。所以他在著作《贾想》中说,“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总是不断地期待、寻找、迈向一个什么地方。”

带着寻找的疑问,千禧之年后的五年里,他拍摄了一部短片《公共场所》和两部长片《任逍遥》、《世界》。

2006年,画家林旭东去三峡写生,他带着摄像机跟了过去,用镜头记录下了一批又一批劳动者来来去去,他们沉默无语的表情像天生的生命印记一样令他肃然起敬,于是便有了《三峡好人》。

对于《三峡好人》,他解读说,“我们太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一个范围里面了,就以为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其实我们只要走出去一步,或者看看我们的亲人,就会发现根本不是。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拍,不能那么容易将真实世界忘记。”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6)

06年以后,他拍了4年的纪录片,13年的《天注定》由于审查问题也没能和观众见面。他像一条鱼一样悄悄地潜入河底,主动离开了大众的视线。

2015年的《山河故人》在票房上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部电影有句对白说,“并不是所有的东西能够被时间摧毁”,亲情和友情就属于这种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东西。

当他和汾阳的亲朋好友叙旧时,朋友突然问他,“你什么时候要孩子?再等你都要50了。”他瞬间热泪盈眶,因为在北京他什么都有,唯独没有亲情,更没人关心他“要不要孩子”的问题。

离开汾阳22年了,他已经不再是“汾阳小子”,无数荣誉的加身一再证明他是“亚洲电影一道耀眼的闪电”;但他又永远是“汾阳小子”,方言就像一根神经一样,把他的电影和情感深深地嵌入故土里。

45岁的贾樟柯突然发现,自己所有作品的主题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寻找归属。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7)

中年回归与家长里短

“浪子之所以为浪子,是因为有家。”2015年,浪子贾樟柯把自己多年在外的生活物品一并卷进了行李,带回了老家汾阳。

以前,他是一个讨厌参加别人婚礼、满月等人情宴会的人,他觉得这些乱哄哄的聚会和他的电影事业没有一丁点关系,所以他总是将这些你来我往拒之门外。但此时,在异乡的漂泊多年后,让他对这类家长里短乐此不疲。

除此之外,他还兑现了多年前的玩笑,“我要是不当导演的话,就去开一家饭店。”

“山河故人·家厨”餐厅位于汾阳贾家庄贾街,是一家主打汾阳美食的晋菜餐厅,同时还是一个艺术空间,定期举办电影放映等活动。

他会带着电脑出现在餐厅的某个角落,静静地坐下来剪片子或写剧本。偶尔会有老友上门寻访,他便拿出陈酿的汾酒以示款待。

抿一口好酒,品一道晋菜,抽一口雪茄,这样看似退休的生活让他快意潇洒。

夕阳时分,他会趁着昏黄的天色出现在自己投资发起的文化街,偷偷温习当年霹雳舞的基本动作。他真正活成了自己早年所喜爱的一句诗,“乌鸦解决乌鸦的问题,我解决我的问题。”

作为前辈,他没有忘记培养年轻一代。他在贾家村开办种子影院,用的都是“最好的东西”:进口高配版放映机、配备同步字幕机,3D放映效果甚至媲美北上广一流影院,还特意请来莫言题匾。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8)

2018年2月10日,他亲自为平遥电影宫揭幕,旨在将此打造成为中国华北重要的电影路演和首映基地,并形成大众文化艺术交流空间。

不仅如此,他对中国职业电影精神提出质疑,并预言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为了扶持青年导演,他发起了首个新媒体影像项目“柯首映”,依托微信公众平台,涵盖全球六大洲寻找最具创意的短片。

当别人疑问他为何成了一个“电影动物”时,他说,“当年龄大一点时我突然发现,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2019年5月,他邀请余华、贾平凹、梁鸿等作家做客汾阳的一个村庄,一起谈论文学与现实、乡村与城市,并以此为序曲,拍摄了一部从建国起七十年的中国心灵史——《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如果不出意外,这部中国往事将于今年和观众见面。

陈丹青评价贾樟柯是一个和他们(中国电影人)不一样的动物。

的确,我们所知道关于他的一切,都是未经诗化的真实过往,而他将自己目睹的历史用钉子般客观的影像固定在我们面前,仿佛反复地提醒后人,我们不应该把“历史”二字扔在废墟之下,让它变成一个无法亲见、无法想象的名词。

贾樟柯第一部公映的电影(这个生在黄土里的小子)(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