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电影沙皇(53苏联电影沙皇)
俄国电影沙皇(53苏联电影沙皇)邦达尔丘克在会议中电影导演邦达尔丘克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电影导演邦达尔丘克
53 Бондарчук Сергей Федорович (1920-1994) 74岁,
邦达尔丘克.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 演员,导演,苏联人民演员(1952)。
1946年参加了苏联国立电影学院(盖拉西莫夫工坊)演员系第三期培训班,1948年毕业。他电影里的第一个角色是《青年近卫军》中的瓦里柯(1948年,根据法捷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这个角色在多方面确立了他以后的演员创作。最好的角色是:达拉斯。雪夫前科的同名影片(1951年,获1952年卡尔罗维,瓦里的第七届国际电影节大奖);季何温,普罗科菲耶夫(1953年的两部影片《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和《舰艇向堡垒猛攻》)等等。1956年在根据莎士比亚的同名电影中完成了浪漫主义形象奥赛罗的塑造。1959年邦达秋克出行任导演,拍摄了根据肖洛霍夫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个人的遭遇》,在影片中出演了安德烈.索科罗夫的角色。电影被授予了莫斯科第一届国际电影节的金奖。因《一个人的遭遇》的创作,邦达丘克荣获了列宁奖章(1960)。1967年他结束了根据托尔斯泰小说改编的四集电影《战争与和平》的演出,影片中他扮演皮埃尔.别祖赫夫。1970年拍摄了影片《滑铁卢》,1952年获苏维埃国家奖。
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
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
电影演员邦达尔丘克
电影导演邦达尔丘克
电影导演邦达尔丘克
邦达尔丘克在会议中
晚年的邦达尔丘克
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的邦达尔丘克墓
1968-1994年邦达尔丘克曾经居住过的房屋的标识牌
邦达尔丘克的纪念雕像
网上资料:
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邦达尔丘克(1920年9月25日-1994年10月20日),苏联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和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邦达尔丘克1937年在塔甘罗格剧院第一次作为演员登台表演,1938年从塔甘罗格的中学毕业。1938年-1942年,邦达尔丘克在顿河畔罗斯托夫戏剧学校学习。
32岁时,邦达尔丘克成为获得“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最年轻的演员。
1968年,他导演并出演的根据列夫·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成的长达403分钟的史诗巨片《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个大奖,成为影史上的不朽之作。
他的最后一部长片是根据米哈伊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改编、由鲁伯特·埃弗里特主演的《静静的顿河》。影片拍摄于1992年至1993年间,但直到2006年11月才首次公演。
去世后埋葬在莫斯科新处女公墓。
年轻时的邦达尔丘克,他最先出演的角色是在《青年近卫军》中
邦达尔丘克在影片中
邦达尔丘克在影片中
邦达尔丘克在自己执导的《战争与和平》中出演皮埃尔
邦达尔丘克在自己执导的影片《鲍里斯.戈东诺夫》中扮演戈东诺夫
以下文字摘自网上天思忆的博客:
无论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编剧,邦达尔丘克都是原苏联最重要的电影人之一。
1920年9月25日邦达尔丘克生于别洛焦尔卡。他有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血统。
1994年10月20日卒于莫斯科,去世后埋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生平:
1937年,17岁的邦达尔丘克考入罗斯托夫戏剧学校,同时在叶伊斯基剧院兼任演员。最终他没有能够从学校毕业——战争爆发了。
1941-1942年作为文艺兵在格罗兹尼红军剧院当演员。战争期间的数次险恶遭遇后来在他的电影中得到再现。
1946年邦达尔丘克复员,考入全苏国立电影学院表演系(插班读三年级),师从谢尔盖·格拉西莫夫。1948年毕业。
电影演员
1948年,格拉西莫夫挑选了一些得意门生——电影学院在校生——出演《青年近卫军》。邦达尔丘克的角色是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瓦利柯。这是他第一个电影角色,也是他毕业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
1950年,邦达尔丘克主演莱兹曼执导的《金星英雄》。影片弘扬的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鼓舞苏联人民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得到斯大林的褒奖。
1952年邦达尔丘克在《塔拉斯.舍甫琴科》一片中扮演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水晶球大奖。斯大林亲自接见他,夸他是“真正的人民演员”。邦达尔丘克被授予“苏联人民演员”称号。一般来说这个称号必须要经过“俄罗斯功勋演员——俄罗斯人民演员——苏联功勋演员”几次授予才能获得,获得者多半已白发苍苍,而32岁的邦达尔丘克跳过了其它称号,直接戴上这一桂冠,成了这一荣誉称号最年轻的获得者。
1956年——在尤特凯维奇执导的影片《奥塞罗》中扮演男主人公,这一角色的成功充分证明了他塑造古典人物的艺术功力。影片的女主演伊琳娜.斯科布采娃成为邦达尔丘克的终身伴侣,二人一起在电影学院授课。后来,伊琳娜在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中扮演海伦。
邦达尔丘克第一部自导自演的影片《一个人的遭遇》
邦达尔丘克导演的影片《他们为祖国而战》
邦达尔丘克导演的影片《红钟》
邦达尔丘克导演的战争巨片《滑铁卢》
邦达尔丘克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静静的顿河》
邦达尔丘克拍摄的史诗巨片《战争与和平》的剧照,吉洪诺夫饰演的安德烈公爵
邦达尔丘克拍摄的《战争与和平》的剧照
以下文字摘自网上天思忆的博客:
导演生涯:
初露锋芒 1959年,他成为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导演,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一个人的遭遇》,并在片中扮演主角安德烈.索科洛夫 。邦达尔丘克出乎寻常地把写实与激情糅合在一起,赋予红军士兵索科洛夫这个人物以勇气、力量以及温暖的人性的光芒。影片获得一系列奖项,其中包括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大奖。
成熟期:热衷于战争史诗(60年代中-70年代)
60年代以后,邦达尔丘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导演方面。
1964-1967年,邦达尔丘克耗时四年、动用两个军约15000兵力,拍摄了四集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影片获得1965年第四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69年美国金球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像奖。
1970年的鸿篇巨制《滑铁卢》再次证明了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在创作战争历史题材影片方面无与伦比的艺术天才。在这部影片中,邦达尔丘克不仅成功地展现了滑铁卢战役宏大的规模,而且全面、深入地刻画出双方统帅——拿破仑以及威灵顿公爵的心理肖像。
1975年导演《他们为祖国而战》获戛纳金棕榈奖提名。
担任导演工作的同时,邦达尔丘克并未放弃表演事业
70年代他先后在米哈尔科夫·冈察洛夫斯基的《万尼亚舅舅》中扮演阿斯特罗夫,在塔兰金的《目标的选择》中扮演库尔恰托夫院士、在《谢尔盖神父》中扮演谢尔盖神父,在自己执导的《草原》中扮演叶梅里扬,在《他们为祖国而战》中扮演兹维亚金采夫... 象从前一样,他的表演艺术的核心是强烈的、激情洋溢的个性,他的表演富于魅力,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感召力以及道德感、责任感,并且自始至终满怀着对不幸者、弱小者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关怀。身为演员,邦达尔丘克在表演有着惊人的控制力。
又一次创作高峰(80年代)
1982年导演《红钟》。运用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红钟》面临一个艰巨的任务——在银幕上再现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邦达尔丘克完成了这个任务,但他独辟蹊径,依托剧中人物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的一双眼睛,以里德的经历见闻作为线索和框架展开叙事,展现了一个令全世界震惊的新时代诞生的全过程。此片获得苏联国家奖金。
1986年导演根据普希金诗剧改编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获戛纳金棕榈奖提名。这部电影由苏联、捷克斯洛伐克、西德、波兰合拍,邦达尔丘克本人在剧中扮演沙皇戈都诺夫。摄制组工作人员当中,自始至终跟随邦达尔丘克拍完这部电影的人只占少数——多数人都无法忍受他那执拗、暴躁的脾气。
晚年
90年代初,邦达尔丘克与一家意大利公司签订合同,合作拍摄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不朽之作《静静的顿河》。邦达尔丘克本人担任导演。到1993年4月,所有的拍摄工作都已经完成,邦达尔丘克本来应当开始剪辑——可他开始做的事情却是与意大利制片方长达19个月的交涉。邦达尔丘克请求制片方提供后续资金以完成影片的后期制作,意大利人却背着他满世界兜售(包括出租)这部半成品——就好像俄罗斯著名导演的这部新作已经完成了一样。1994年10月,失去信心、心力交瘁的邦达尔丘克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试图化解自己与制片方的矛盾纠葛,但他没有来得及——1994年10月20日,邦达尔丘克病逝于莫斯科。
2006年俄政府买回了《静静的顿河》的胶片,由邦达尔丘克的儿子费多尔剪辑之后在电视台放映。
邦达尔丘克的影片特点:
在宏大的题材面前能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而阐释对历史、社会、战争以及人类生存的思考。他拒绝在“感觉”领域进行任何空洞无物的勘察,拒绝政论随笔式的自我表白以及关于人类的种种矫揉造作的探究。他非凡的天才在于:毅然决然地直面现实,揭示人身上截然对立的一个个极端——苦痛与慈悲,光明与黑暗,诅咒与祝福。
他创作的全部电影作品中有三部无与伦比的杰作:《战争与和平》、《他们为祖国而战》、《一个人的遭遇》,这三部电影永远打上了邦达尔丘克个人的印记。说得更具体一些:他的作品中包含着某种独特的、真诚的、不可分割的气质,纯洁,哲思,诚挚与人格,对不道德及虚伪道统的憎恨。 把一切可以用来炫技的心思都潜入朴素平易的叙事之中。
他的第二个妻子(从1948-1959年)伊娜.玛卡洛娃(电影演员)和女儿娜塔丽亚
他有三次婚姻,第一个妻子叶甫盖尼娅.别拉乌索娃(没有照片)。
他第三任妻子伊琳娜•斯科布采娃(电影演员)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斯科布采娃的婚姻从1959一直到1994年他去世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和一双儿女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正在研究剧本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正在接受采访
邦达尔丘克与伊琳娜在莫斯科红场
邦达尔丘克与儿女在一起
邦达尔丘克全家在一起,他的儿女都在从事电影事业
根据维基百科俄罗斯版翻译:
邦达尔丘克导演的作品年表:
1.《静静的顿河》(1994)
2. 《鲍里斯·戈都诺夫》 (1986)
3. 《红钟》第二部:《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的诞生》(1983)
4. 《红钟》第一部:《墨西哥在燃烧》(1982)
5. 《草原》 (1979)
6. 《他们为祖国而战》(1975)
7. 《滑铁卢战役》(1970)
8. 《战争与和平》(三) (1967)
9. 《战争与和平》(四)(1967)
10. 《战争与和平》(二)(1966)
11. 《战争与和平》(一) (1965)
12. 《一个人的遭遇》(1959)
他一生参与了38部影片的演出;导演了9部影片,为7部影片编剧。
称他为苏联电影沙皇,实至名归,无人可以超越!
文中的人物顺序以俄文字母为序;
文中的前小传部分由本人翻译;
文中的人物简历,网上有的,如拿来采用,标明出处;
网上没有的,则找到其俄文简历,由本人部分翻译。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照片和图片均为网上搜集;
文中的议论观点纯属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