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偷,都说偷戏不算偷,所谓的偷,就是去抄其他小姐妹记录的戏文脚本,很多演员都会把戏文脚本放在枕头底下,有时候他们出去小姐妹那玩耍,晚上不会戏班住,王文娟就会偷偷的去把脚本偷来抄写,通宵达旦的抄,她抄的最多的是孙苗凤老师的脚本,经常通宵抄不完,偷偷放回去,等再找机会抄。王文娟的师父是演小生的,所以该学旦角的她很头疼,因为没有花旦得脚本可看,只能通过看台上老师的表演,来学习,头肩花旦得唱词和动作,她看的都很仔细,第一天没记全,第二天继续记,日记月累,她掌握了王杏花老师的看家戏《梁祝》《碧玉簪》《班夫索夫》《三看御妹》《二度梅》《孟丽君》等这些戏里的旦角唱词和动作,再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加深到脑海中。当时的一场大戏基本都是3个小时以上,这对演员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有着巨大的挑战。当年姚水娟老师在唱《泪洒相思地》这部戏时,就即兴创作,唱了十八个我为他起头的台词,感情所致,进入角色。当

越剧的起初,演员们唱的叫路头戏,是一种没有具体剧本唱词的,只有一个基本的大纲,没有标准得台词,动作,仅仅只是一个戏的框架,大致的剧情和人物的基本关系,老艺人表演的时候都是现编的词,全靠即兴发挥,自编自演。后来有了固定的单脚本,每个人物有几句固定台词,剩下的都是师父们自己揣摩的台词,也是程式化的唱段,然后自己上台后要恰当运用这套程式化的唱段和固定的台词,进行组合运用,自由发挥。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1)

所谓赋子,就是程式化固定的几段唱段,是用于描述特定场景的,稍微改动就可以运用到各个剧目中去,比如花园赋子,街坊赋子,寿堂赋子,春夏秋冬,四时八节,内庭外院,花前月下都是有固定唱段的,就像现在街面上江湖地摊唱念的口诀。

还有就是押韵,每一句台词编的必须要押韵,两位演员对戏的话,对方用什么韵丢过来,你也必须要用什么韵给丢回去,错了韵就表明这个演员没本事,然而越剧的音韵很多,诸如阳长韵,铜钟韵,番兰韵,腰晓韵,临青韵,等等很多。舞台上面的时间掌握,剧情发展,都需要演员自己去控制,当时的演员是非常考验功力的,相当于把导演,编剧的活都给做了。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2)

王文娟饰演孟丽君

当时的一场大戏基本都是3个小时以上,这对演员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有着巨大的挑战。当年姚水娟老师在唱《泪洒相思地》这部戏时,就即兴创作,唱了十八个我为他起头的台词,感情所致,进入角色。当然也有编不出来的演员,那就要考验戏搭子的功力了,可以互相帮助度过难关,不至于台下观众喝倒彩。

最经典的就是一位花旦到新剧团演出,正在表演书生遇到小姐的情景,书生问:小姐尊姓大名?小姐本该唱:奴家名叫……。突然这位花旦记不起小姐的名字了,还好经验丰富,用水袖遮住脸,问边上的丫鬟:哎,妹妹,我叫什么名字啊,那丫鬟是跑龙套的,怎么会知道小姐名字呢,也是一脸懵,怯怯的说道:我也不知道呀。小姐没办法了,连唱了好几句奴家叫……,奴家叫……。还好搭戏的书生反应过来唱到:莫非小姐,不愿把真名实姓告诉我吗?就这样尬演了一会,值台师父赶紧偷偷的给小姐提词,戏就这样演了下去,台下观众也不知其中破绽,还感觉这样的情景设计很好。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3)

越剧名伶王杏花

王文娟的师父是演小生的,所以该学旦角的她很头疼,因为没有花旦得脚本可看,只能通过看台上老师的表演,来学习,头肩花旦得唱词和动作,她看的都很仔细,第一天没记全,第二天继续记,日记月累,她掌握了王杏花老师的看家戏《梁祝》《碧玉簪》《班夫索夫》《三看御妹》《二度梅》《孟丽君》等这些戏里的旦角唱词和动作,再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加深到脑海中。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偷,都说偷戏不算偷,所谓的偷,就是去抄其他小姐妹记录的戏文脚本,很多演员都会把戏文脚本放在枕头底下,有时候他们出去小姐妹那玩耍,晚上不会戏班住,王文娟就会偷偷的去把脚本偷来抄写,通宵达旦的抄,她抄的最多的是孙苗凤老师的脚本,经常通宵抄不完,偷偷放回去,等再找机会抄。

越剧大师王文娟一路走好(越剧大师王文娟回忆路头戏演员)(4)

努力创作的王文娟

结语:越剧演员们靠着即兴创作、自学和相互帮助,逐渐掌握了越剧的技巧和表演要领。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执着,越剧得以不断发展和传承至今。越剧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程式化的唱段和台词,以及演员们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这使得每场演出都充满了无限可能和惊喜。

#头条创作挑战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