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四个杀马特的电影(从未这么怀念过)
最近上映四个杀马特的电影(从未这么怀念过)嚯嚯嚯,《1/2的魔法》告诉你:魔法世界真实存在……于过去。你相信魔法世界吗?在看完皮克斯最新动画《1/2的魔法》后,或许你会深陷这种“午夜巴黎”式的感受:过去的标签叫做唯美,现在的定义叫做闹心。皮克斯的片子温情取胜,可这次最先吸睛的是背景设定:
最近害怕起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时间
未来姗姗来迟,而现在又如箭一般飞逝,成为静默不动的过去。
这是席勒眼中的光阴,也是我们心中的畏惧。
在看完皮克斯最新动画《1/2的魔法》后,或许你会深陷这种“午夜巴黎”式的感受:
过去的标签叫做唯美,现在的定义叫做闹心。
皮克斯的片子温情取胜,可这次最先吸睛的是背景设定:
你相信魔法世界吗?
嚯嚯嚯,《1/2的魔法》告诉你:魔法世界真实存在……于过去。
从前的日子,爽!魔杖,恶龙,找宝藏,爽!
“三位一体”式抢圣杯,独角兽美人鱼畅游青山碧水,一句咒语就能为野怪送温暖。
可不经十年寒窗苦,怎得魔法拽到今?
对于平凡的人,科技革命就能带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
于是乎——
巨龙成了斗鸡眼宠物,独角兽如过街老鼠般吃着残羹冷炙。
远古怪物成了快餐店端盘大婶,连小精灵也气急败坏地加入“不会飞”摩托车队。
好笑吗?不,是痛心。
明里,《1/2的魔法》讲的是小男孩伊安找爹的故事。
暗里,展示的还是魔法被现代技术取代的事实。
或许我们也像伊安那样,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执着于那永不再来的魔法。
现实中的魔法,不是甘道夫左手画条龙,也不是邓布利多右手画彩虹。
而是那些曾经流行,如今很少得见,甚至仅残留在回忆中的事物。
第一个进入脑海的“魔法”,便是笔头的袅袅青烟——
书信
互联网时代的便捷在于,解放了写字的手,解放了纸张侵占的空间,同时缺少了那么点温存。
爱情电影最经典的开场是啥?不是你侬我侬的亲热,而是几封书信串联起点滴回忆。
要没有书信,弗兰西斯卡与罗伯特·金凯的爱情不会在儿女心中编织出一段《廊桥遗梦》。
要没有书信,阵阵微风也吹不开紧闭的窗户,《假如爱有天意》的痛心与甜蜜又有几人领悟?
笔墨在纸上定格回忆,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写信 文青,这两个关键词,被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同时占有。
虽说前年那部《你好,之华》水土不服,但片中由书信揭开的往日情愫,仍旧历历在目。
姐姐之南去世,妹妹之华以姐姐的名义给之南的老情人尹川写信,勾出不少记忆。
再看那部爱情经典《情书》,也是由书信引发的人生思考。
渡边博子给去世的未婚夫藤井树寄去一封发往天国的情书,没成想收到一封署名“藤井树”的回信。
这不是什么鬼魂降临的戏码,而是一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姑娘,且还是男藤井树少年时的同班同学。
在博子与女藤井树的书信往来中,博子不仅了解了未婚夫的成长史,还从与自己长相相同的女藤井树那弥合了情感缺失的创伤。
雪地里,一句“你好吗?”的问候,一句“我很好”的回复,是两个女人精神上的彼此慰藉。而这一情感治疗,全部起始于那封书信。
无需见面,仅仅是志趣相投,便能谱写一段佳话。
薛晓璐、汤唯的那部《不二情书》,火了书信不说,还让观众痴迷起一本小说——
《查令十字街84号》
你喜欢书,我也喜欢书,两人写写信,分享一些对作家的观点……
电影中的两个人自始至终没有相遇,但经过蒙太奇的剪辑,这对知音通过书信达成某种精神交流。
这便是书信的效用:写出段精神纽带,至于见面与否早已不再重要。
有时,书信连接的是一串类似人鬼情未了的别离。
《附注:我爱你》里的女主霍莉,在丈夫盖里死后,还不断收到亡夫的来信。
原因不狗血:丈夫临终前准备好的信,然后委托岳母寄出。
结果很深情:每封信都在最后加上一句“我爱你”的附注,也正是盖里的信为霍莉的生活注入力量,使她慢慢走出死亡的阴影。
或许恋爱便如书信般:
没了往日的韶华,却还保留着内在的温情。
除了写出来的魔法,还有关于声音的魔力——
电台
这就不得不提湖南卫视最近那档文艺到不行的综艺,《朋友请听好》。
每期一个主题,接着是一群嘉宾在小屋内做电台录制。
现在连收音机都只是大爷手中的古董,电台只是关乎旧时代的回音。
而当下,居然能有一档让人倾心于聆听、安逸于舒缓的节目,这是有多难能可贵。
学校的青葱时光,电台肩负起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还记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韩红饰演的电台知心大姐紫娟吗?
当下男生告白女生,不是弹吉他就是吹喇叭。倘若搁在以前,承担这一重任的还得看电台。
你在电话这边说,她在电话那头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用点歌、倾诉的方式,将心中所想,传到意中人耳畔。
电台的朴素,也串起爱情的质朴。
《柳烈的音乐专辑》中的爱,是俗套的狗血,也是唯美的纯真。
男主贤宇刚从少管所出来,女主美秀在面包店工作。9点的清晨,二人因一档音乐电台节目相遇。
说起90年代韩国两大代表性电台音乐节目主持人,一个是柳烈,一个是李文世。
每晚10点是李文世《星光闪耀的夜晚》的主场,而上午9点档,则是柳烈的音乐专辑时间。
10月1号,面包店门前,男孩听见电台里柳烈的声音,那一刻,他看见了美秀,看见了人生的奇迹。
对我们来说,电台更像是一个回不去的时代。
这一点,在电影《海盗电台》中尤为明显。
摇滚乐的黄金时期,亦是非主流文化的逃亡期。
1966年,大西洋北海上漂着一艘船,那是大不列颠听众最为喜爱的摇滚电台的大本营。
DJ们风格各异,彰显自由意志,尽管有人百般阻挠,但对于灵动音符的热爱有增无减。
如今的电台也像结尾的沉船,日薄西山。可谁又见千舟竞发,数万电台迷去拯救他们心中的英雄。
学生党不写信,不听电台,但起码会做一件事——看杂志。
上学那会,谁手里《读者》《意林》,或是郭敬明的《最小说》,那都是未来的文青。
喜好漫画的,《知音漫客》《米老鼠》《漫画派对》,只要一个同学有,全班就不愁。
然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网络带来的快速阅读,使得纸媒杂志渐渐黯淡下去。
最令影迷咦嘘的还是电影杂志。
《看电影》《环球银幕》《电影世界》,在我还没电脑的时候充实了多少课余生活。
可就在近几年,随着《看电影·午夜场》的停刊,以及不久前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编辑的集体辞职,杂志也已跌落神坛。
电影《白日梦想家》,既是为杂志业敲响的晚钟,也是一曲赞颂。
沃尔特在《生活》杂志做了16年的胶片洗印经理,除了工作外,他的所有“奇遇”全靠白日梦获取。
直到有一天公司被并购,杂志需要做最后一期的封面。
为了找大牛摄影师拍摄最后一期封面,沃尔特踏上真正的冒险之旅。
最后,他拿到了那张象征杂志业终结的照片。
但同时,另一个欢快的结局也在等着大家:
那是一张沃尔特自己的照片。
关于过去的古董,成了白日梦;而未来的梦,又由自己编写完成。
生活中那些难以忘怀的魔法,还有很多。
微信之前,用的是QQ,这些头像是不是戳中你杀马特的泪点。
网络歌曲正红的年代,大街小巷都是它的扩音器:
顶着素颜的姑娘,看着窗外飞过两只蝴蝶,明知秋天不再来,还要在佛前苦苦求上一千年。
当你在看电视剧《忘记你,记得爱情》时,看过《爱情睡醒了》大吵是翻拍;
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看过《王子变青蛙》的宣称,这才是翻拍的源头。
有些魔法消失了,不过是为新的魔法让路。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影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魔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怀念。
电影《1/2的魔法》的结局并不团圆:伊安找爹,却没能与父亲见上一面。
但他明白了,那个从小陪伴他成长的人,不是父亲,而是自己一直以来比较厌烦的捣蛋鬼哥哥。
他对于魔法的信念,以及这一路的冒险,本就是成长。而这一切都是由哥哥带给他的。
这样一来,《1/2的魔法》的结局,又怎不团圆?
人与书信俱老,与电台俱老,与杂志俱老,不老的,是那一抹温情。
时代总是服务于18岁的人。
人们表达爱的方式变了,但爱的本真不会变。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互联网的进程带来新机遇的同时,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一些事物的急速消亡。
可这又怎样?在我们心中,仍旧为这些魔法保留着原有的位置。
就像《1/2的魔法》,都说迪士尼收购拳无人能挡,可在我看来,真正的魔法,还得是皮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