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院士团队怎么样(不当院士的屠呦呦)
屠呦呦院士团队怎么样(不当院士的屠呦呦)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那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女孩会与青蒿结缘一生。“呦呦”二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意为“呦呦欢鸣”,表现欢快的气氛。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她就是屠呦呦。 医者仁心,89岁高龄她仍在前行;不忘初心,她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女神,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追的明星。1930年12月30日,浙江宁波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一个女孩出生了。 她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对她寄予了无限的美好期待。
2015年,她凭借“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2019年初,她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艾伦• 图灵一起入围“20世纪最伟大人物”,不仅成为科学领域唯一在世候选人,也是28位候选人中唯一的亚洲人。
同年6月,她再次为我们带来惊喜,“青蒿素抗疟组合再次战胜已经产生抗药性的疟原虫”、“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一连两个消息,震惊了无数人。
她就是屠呦呦。
医者仁心,89岁高龄她仍在前行;不忘初心,她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女神,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追的明星。
01 屠呦呦与青蒿的生死缘1930年12月30日,浙江宁波的一户普通人家里,一个女孩出生了。 她是家里五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对她寄予了无限的美好期待。
“呦呦”二字取自《诗经·小雅·鹿鸣》,意为“呦呦欢鸣”,表现欢快的气氛。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蒿草。那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女孩会与青蒿结缘一生。
屠呦呦的童年过得幸福且安顺,按部就班的读完幼儿园、初小、高小、初中。
意外发生在屠呦呦 16岁那年,青春年华,她不幸感染了肺结核。
肺结核有很强的传染性,在那个医学水平低下,医学设备尚不完善的时代,感染了肺结核基本算是和死神照面了。 1
946年,是时局紧张的时候,屠家的日子过得并不算好,但父母兄弟从没想过放弃她,屠呦呦也顽强抗争着。
经过了两年多的中药治疗,也许是因为父母的悉心照料,也许是因为屠呦呦顽强的求生意志,她竟然奇迹般的好转了。
在生死之间徘徊了一回,屠呦呦燃起了对中药的好奇和渴望。也是从这时起,屠呦呦立志要考医药。
张华说:“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从前的屠呦呦幸福、单纯,但没有理想,而现在她找到了,所以她拼命挥舞着翅膀,不顾一切的朝着目标飞去。
经过了整个中学时代的默默执着,1951年的夏天,屠呦呦终于如愿了。第一志愿药物学专业,屠呦呦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也是在这里,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屠呦呦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1956年,屠呦呦刚刚毕业不久,全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大范围的血吸虫病。 为了解决血吸虫病,屠呦呦跟老师一起对半边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此后又一鼓作气完成了对中药银柴胡的研究。
凭借着两项研究,屠呦呦在当时的药学界掀起了一场大波澜,也是这短时间的研究让她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此后,她不在将视线禁锢于一间小小的实验室,她开始深入药材公司实践,寻找老药工学习。
1956年,屠呦呦临危受命,接受了神秘的“523”抗疟疾研究任务。
疟疾,一种多么可怕的传染病啊!
民间甚至有关于它的歌谣,歌词是这样的:“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
3500年前的殷商,就已经有了它的记载;
康熙曾因此病差点丧命;越南战争不知有多少生命被疟疾夺走……
存在了上千年,经过无数人的研究,直到现代,它依然还是“世界头号传染病”。
屠呦呦接到了任务,她深知其中责任重大,大女儿送去托儿所,小女儿送回老家,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研究中。
人员不足,她一个人当一个团队用;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她凭一己之力,三个月的时间,收集了2000多个药方,一字一句写出了整整640个方子;走访各地名老中医,两年的时间里,她和团对对几百种中药提取物进行了实验。
然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好在,皇天不负苦心人,一次屠呦呦在阅读东进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是,一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仿佛醍醐灌顶,得到灵感的屠呦呦又投身到了试验中。
终于,1971年10月4日,发现了青蒿乙醚中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且毒副作用低。
但是,药物在动物身上有效了还不行,还要验证它在人身上同样有效。
原来,之前的试验中也曾发现过许多药物在动物身上有效,比如:辣椒、胡椒、明矾等的提取物,然而它们到了人身上都不行。
并且,就在这时青蒿素在动物试验中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次狗疟实验中,有一只狗出现了严重的毒性反应。
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实验室中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很多人认为应该放弃青蒿。
这时,屠呦呦站了出来,她坚定地说:“我认为,不能放弃青蒿。一定要保证药物对人无害,但也不能仅仅因此就否定青蒿的价值。来组织试服吧。由我带头……”。
冒着生死之危,以身试药,这时何等的献身精神,一如昔日神农尝百草。
所幸青蒿素并没有显示出人体的毒副反应,随后更大的临床试验开展。
2001年,青蒿素被世卫组织推广到全世界,由于总价低廉、效果巨大,青蒿素成为了疟疾首选药,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2015年,屠呦呦也因为她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
屠呦呦并没有到这里就停下她研究的脚步,她还在时刻关注洪着青蒿素对于疟疾的治疗进程。就在今年,89岁高龄的屠呦呦再次震惊世界。
屠呦呦率领团队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新一代的青蒿素抗疟组合再次战胜了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同时,利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03 你不知道的屠呦呦网上有人说:“当一个人在科研方面有杰出的贡献时,我们称他为科学家;而当一个人将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作为奋斗目标时,我们应该称他伟人。”
屠呦呦是个伟人无疑。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更因为她医者仁心,心怀全人类。 这样的一个人,我原以为她的人生是一路高歌的,但了解过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的屠呦呦啊!
屠呦呦被称为“三无科学家”,因为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过学、也没有中国两院院士的桂冠。这样一看,她似乎都不能算是顶尖的科学家。
追溯她的成长经历,甚至在她的中学成绩单上发现了60多分的记载,成绩平平到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有修成正果的慧根。 但她就是从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小人物,成长为了中国首个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
屠呦呦似乎在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每个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只要你有理想,理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屠呦呦这样的大科学家、这样的高龄,竟然有几分顽皮。 屠呦呦获奖后,杨澜邀请这位鬓发斑白的中国“三无科学家”,85岁高龄诺奖得主进行了访谈。
杨澜开门见山的问到:“人们称您为三无科学家,请问您为什么没有当选院士?”
屠呦呦回答:“我如果当选了院士,怎么还会搞科研得诺奖?”
杨澜接着问:“您的科研成果70年代就完成了,为什么40多年后才得奖?”
屠呦呦回答:“因为诺贝尔奖一直在等着我!”
杨澜又问:“您获得了诺奖,现在可以直接晋升院士了,是吗?”
屠呦呦回答:“不,我现在当上院士,有人会说我是被西方势力推举上去的,我这样比当院士轻松多了。”
杨澜又换了个话题:“您今年85岁高寿,可以介绍一下长寿秘诀吗?”
屠呦呦:“其实我刚刚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我长寿的秘诀就是不要当选中国院士,这样我还能多活几年!”
杨澜最后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屠呦呦握着杨澜的手说:“别客气,我还得谢谢你,你不问我要钱就给我做节目。”
一场采访下来,屠呦呦可爱,高情商,又有点皮的性格完全展露,真是打破了我们对于科学家严谨、严肃的刻板印象。
写在最后:
屠呦呦不是一个人,她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努力奉献的科学家们的代表。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我们的生活才能过的越来越好。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美的男神\女神,他们才是最知道我们追的明星! 感谢屠呦呦,感谢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