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来的我们电影感受(第77部后来的我们)
看完后来的我们电影感受(第77部后来的我们)小晓和林见清,在最难捱的北漂时光里温暖的依偎,却在照进现实的曙光里倔强分手。林见清和方小晓,相识在一趟过年回家的火车上。懵懂的少年遇上了叛逆的姑娘,是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喜悦。虽然小晓回到见清的家,只是对着爸爸的遗像吃块巧克力。可是那个小饭馆里的年味儿,却那样的热闹而温暖,充满了未知的希望。第一个部分是十年前,从2007年还在读大学的井柏然与周冬雨,在春运回家的火车上的相遇开始讲起;第二个部分是十年后,2008年的又一次春运,两人在飞机上重逢。两段故事在电影里不停穿插,互相映衬。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是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
两个年轻人,十年时间,邂逅,相恋,争吵,分离,偶然重逢,大时代下的奋斗曲与小恋歌。
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十年前,从2007年还在读大学的井柏然与周冬雨,在春运回家的火车上的相遇开始讲起;
第二个部分是十年后,2008年的又一次春运,两人在飞机上重逢。
两段故事在电影里不停穿插,互相映衬。
林见清和方小晓,相识在一趟过年回家的火车上。懵懂的少年遇上了叛逆的姑娘,是那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喜悦。虽然小晓回到见清的家,只是对着爸爸的遗像吃块巧克力。可是那个小饭馆里的年味儿,却那样的热闹而温暖,充满了未知的希望。
小晓和林见清,在最难捱的北漂时光里温暖的依偎,却在照进现实的曙光里倔强分手。
林见清是个大学生,在火车上遇到回家过年的老乡方小晓。他本人爱好电子游戏,希望能做出自己的游戏出人头地。毕业后他在北京和同学在电脑城一起创业,和小晓相爱后一起同住。林见清,从最初的青涩大学生,到初步踏上社会的社会人,经过了太多磨难和小确幸,终究在云开月明时收获了事业的成功、错过了骨子里的爱情,林见清的面容也是逐步成熟、板正,可以说生活带给他的蜕变,来源于自我的磨砺以及爱情的洗礼,时间带给他和观众的沉淀,便是从少年不识愁到中年好个秋。
方小晓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国外,没受过高等教育就出外打工。本来她想在北京找个有经济实力的男人嫁了,但总是不成功。在火车上与林见清一见如故,后来她和林见清相爱了可惜有缘无份。
所有的青春都是相似的。 “分开后,我不会希望你过的好,也不会希望你过的不好,因为让你开心的那个人不是我,想到就觉得很遗憾。”
电影通过男女主人公十年回忆的穿插闪回描述了二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经历,把北漂的辛酸艰难、与家人的分离思念和理想爱情被现实碾压下的破碎分别表达了出来。
后来见清稳定的娶妻生子,而小晓还在漂泊,他们过上了当年对方想要的生活,而他们成了朋友,只能接纳不幸,然后生活如旧。
原来的“我们”,来自于五湖四海,林见清与父辈的隔阂、与爱人的纠葛、与时代的离散,每一次相逢与分别,都是亲密关系的确认与疏远,“我们的青春”在于个人和时代之间不可能澎湃的脉动永远相同。
人生的路很长,成长与错失相伴而行,梦想的路上坎坷不断,回忆总是彩色,“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我们曾经不惧时光苦涩,却败给了你不懂我。
出租屋、隔板房、地下室、中关村、卖光盘的地下通道,还有那破旧的沙发。这是一部拍给所有异乡人看的电影。
----------------------------------------------------------------------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配图源于网络和观影截图,感谢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