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希电视剧名字(电影是我和世界沟通的方式)
廖希电视剧名字(电影是我和世界沟通的方式)廖希在采访最后坦言,电影是他和世界沟通的一个方式。电影的视角应该着重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好还是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承载的东西都值得用电影镜头去表达。在谈及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时,廖希指出,现在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和之前的前辈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生活理念,有大胆的创新与想法,这都是值得鼓励的。但“年轻”同时也意味着会缺乏一些生活上的经历与历练,廖希表示,自己愿意承担“摆渡人”的角色,帮助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完成梦想。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空间给正在茁壮成长的年轻导演和制片人。制片人、演员、导演,从影以来身份的不断转换让廖希意识到,导演一定要有“制片思维”。在当下的电影领域里,市场需要既懂生产又懂管理的影视从业者。廖希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记者采访采访中,廖希特别提到了自己对于藏语电影的喜爱。他认为,目前中国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中,藏语电影的表现十分亮眼。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马睿丽、张松竹):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总台记者专访了北影节嘉宾廖希,听他讲述自己与电影的故事以及他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期待。
48岁开始接触电影,50岁开始“北漂”,廖希的电影之路比常人开始得要晚一些,但他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凭借在电影《她们的名字叫红》中的出色表现,廖希入围了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3年度表彰大会“最佳男演员”。2017年,廖希担任电影《捍卫者》的导演、编剧以及制片人,影片成功入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映单元”。2018年,由廖希担任制片人的电影《阿拉姜色》入围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编剧奖”,成为电影节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2019年,由廖希担任制片人的电影《拉姆与嘎贝》入围第六十七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制片人、演员、导演,从影以来身份的不断转换让廖希意识到,导演一定要有“制片思维”。在当下的电影领域里,市场需要既懂生产又懂管理的影视从业者。
廖希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中,廖希特别提到了自己对于藏语电影的喜爱。他认为,目前中国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中,藏语电影的表现十分亮眼。近年来,藏族导演万玛才旦与松太加所拍摄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有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愿意投入到影视行业中,这对于一个人口仅有六百多万的少数民族来说实属不易,他相信未来藏语电影可以在对外传播中国民族文化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推进作用。
在谈及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时,廖希指出,现在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和之前的前辈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生活理念,有大胆的创新与想法,这都是值得鼓励的。但“年轻”同时也意味着会缺乏一些生活上的经历与历练,廖希表示,自己愿意承担“摆渡人”的角色,帮助年轻的电影从业者完成梦想。中国电影还有很大的空间给正在茁壮成长的年轻导演和制片人。
廖希在采访最后坦言,电影是他和世界沟通的一个方式。电影的视角应该着重关注人们的生活,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好还是坏,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承载的东西都值得用电影镜头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