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拍最成功的电影(国产翻拍电影路在何方)
国内翻拍最成功的电影(国产翻拍电影路在何方)国产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指的是在翻拍电影的过程中,把剧情及角色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不利于国内观众理解的元素,改编成符合本地观众思维的元素。由此可见,国产翻拍电影对原版的改动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这部电影的口碑好坏。如何算改动合理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对剧情和角色的“本土化”改编上。毕竟对高分的经典电影进行翻拍的国产电影,往往都很容易会在比较之下饱受诟病:与原版太像,会被吐槽依葫芦画瓢,狗尾续貂。与原版不像,会被批评胡编毁经典,东施效颦。
前段时间,由大鹏主演的喜剧《大赢家》成为了热议的对象。
除了因为这是今年第二部线上免费首播的国产电影外,还因为它翻拍自日本经典电影《游戏永无结束时》。
《游戏永无结束时》并不是第一次被翻拍,在2007年时,韩国导演罗熙赞就根据类似的故事大纲改编了一部名为《率性而活》的电影,并获得第44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新人电影奖提名。
原版《游戏永无结束时》和韩版《率性而活》在豆瓣上的评分均为8.3分,属于口碑较高的电影,这无疑会让“后来者”《大赢家》承受一定的压力。
毕竟对高分的经典电影进行翻拍的国产电影,往往都很容易会在比较之下饱受诟病:
与原版太像,会被吐槽依葫芦画瓢,狗尾续貂。
与原版不像,会被批评胡编毁经典,东施效颦。
由此可见,国产翻拍电影对原版的改动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这部电影的口碑好坏。如何算改动合理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对剧情和角色的“本土化”改编上。
什么是国产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国产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编,指的是在翻拍电影的过程中,把剧情及角色中因为文化差异而不利于国内观众理解的元素,改编成符合本地观众思维的元素。
例如在2014年的翻拍电影《十二公民》里,由于我国的法律体系里没有陪审团制度,如果完全按照原版电影《十二怒汉》里的剧情模式展开,并不利于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所以,《十二公民》把故事背景设置为一个高校的“西法”课程补考模拟法庭,学生家长充当充当陪审团,讨论结果会影响学生补考的成绩。
这既解决了我国法律体系没有陪审团制度的难题,也让家长们有了充分的动机参与其中。
另外,由于原版电影《十二怒汉》是一部1975年的美国老影片,人物的台词无论从时代背景还是文化环境都与国内观众脱节。
所以,《十二公民》在台词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替,不仅加入了“地域歧视”、“忘年恋”、“富二代”等让人耳熟能详的流行用语,还放入了“企业改革”、“校园小贩”、“淘宝”等极具我国特色的事物。
这让一部45年前的黑白电影成功焕发活力的同时,也让本地观众感到非常“接地气”。
因为“本土化”的成功,《十二公民》被称为近年来最成功的翻拍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4分。
由此可见,所谓的“本土化”改动,可以理解为两点:一是改编后的故事背景要符合事实,而且没有违和感;二是改编后的剧情要贴近观众认知,能让观众感到熟悉。
尽管“本土化”改动概括起来只是简单的两点,但要成功对一部经典电影进行翻拍却并不容易。
而且一旦“本土化”改动失败,那么翻拍出来的国产电影基本都难逃诟病。
“本土化”改动失败如何让电影“翻车”近年来,国产翻拍电影作品数量不少,但能称为佳作的简直屈指可数。
翻拍自日本电影的《解忧杂货店》和《深夜食堂》,翻拍自韩国电影的《小小的愿望》以及与《大赢家》同一个导演,翻拍自意大利电影的《来电狂响》,都是在“本土化”改动上“翻车”的国产翻拍电影。
“本土化”改动失败如何让电影“翻车”呢?我们不妨逐一分析一下:
一、剧情开展与异国风情元素联系太紧密,“本土化”移植难以入手。
典型的代表就是《解忧杂货店》和《深夜食堂》。
不管是偏僻街头有问必答的杂货店,还是深夜里能满足顾客任何点菜要求的食堂,都是极具日式小清新风格的地点。当翻拍电影不得不沿用这种带有明显异国特色的地点时,“本土化”改动就很难开展。
在神州大地上,卖玻璃汽水的小卖部难道不比有问必答的杂货店更能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吗?
在街头小巷里,固定菜单的大排档难道不比能满足顾客点菜要求的食堂更能引起广泛共鸣?
但如果真把杂货店换成小卖部、把食堂换成大排档,一些重要的电影元素就会失效。
例如《深夜食堂》里,每个客人都会有一道菜能关联自己的故事,所以“能满足顾客点菜要求的食堂”,就刚好能顺势展开客人们的故事。
大排档的师傅可没有这么讲究,固定的几道菜式用于展开客人故事也有点差强人意。
如果真要把食堂改成大排档,那作为电影重要元素之一的食物就难以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这样就失去了原版电影的精髓,还不如直接创作一部新电影。
所以,像《解忧杂货店》和《深夜食堂》这种剧情开展与异国风情元素联系太紧密的电影,要进行“本土化”改动是一个“伤筋动骨”的大动作,与其改编出一部不伦不类的作品,还不如花精力重新打磨剧本,重新拍摄一部全新的同题材电影。
二、剧情发展方向大部分不符国情,“本土化”改动成了生搬硬套。
典型代表就是翻拍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的《小小的愿望》。
《伟大的愿望》讲述了患上绝症且瘫痪在床的男主,在死前的最后心愿是干一件羞羞的事。但因为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让父母及好朋友都纷纷会错意,并产生了一系列的搞笑事件。
最后,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男主终于完成了心愿,父母及好友也带着男主的祝福继续好好地生活。
国产翻拍版《小小的愿望》在剧情的展开上与韩版如出一辙,但由于把“羞羞的事”公然放置到荧幕上讨论是不符合国情的,所以电影把男主的愿望改成了谈恋爱。
然而,谈恋爱和做羞羞的事会给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原版的大部分笑点,都是建立在羞羞的事会让人觉得诧异及不好意思的反应上。一旦改成谈恋爱后,许多剧情发展就会变得很尴尬。
例如,朋友乞求女同学和男主“谈恋爱”时,不停地受到女同学的掌掴。试问为了满足一个绝症病人的心愿,假装答应和他谈恋爱就会让人这么抗拒吗?假装谈恋爱又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身心损失,难道男主的在这些女同学心中可怕得像个魔鬼?
因为剧情发展的大方向不符合国情,所以为了能上映而进行生搬硬套的“本土化”改动。结果只会让剧情变得非常尴尬,让观众感到出戏。
从上述两点可以得知,有些电影本身就不适合用来进行国产翻拍的。但即使避开这两点,国产翻拍电影还有一个很容易“翻车”的点:
三、惊艳的“本土化”改动之后收不了尾,强行拔高价值观让结局变成惊吓
典型代表就是《大赢家》导演于淼的上一部作品《来电狂响》。
《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高分电影《完美的陌生人》,讲述了七人聚在一起吃晚餐时,因为手机讯息引起信任危机的故事。
和《十二公民》类似,《来电狂响》的原剧本也是在一个场景里,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推动剧情发展。所以,有《十二公民》的碧玉在前,《来电狂响》理应能在“本土化”改动上如鱼得水。
另外,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线索是手机,并没有难以改动的异国元素。其次,剧情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没有不符合国情的地方。
理论上,《来电狂响》会成为一部不错的国产翻拍电影。
实际上,《来电狂响》在“本土化”改动上的确不负众望,不仅毫无违和地把故事背景从意大利移植到国内,还加入了例如美女主播、外卖小哥等让国内观众耳熟能详的元素。
但可惜的是,电影并没有能把这些让人惊艳的改动进行合理的收尾。
随着马丽饰演的女强人爆发后,众人的故事线开始匆匆收尾,敲诈男出门被撞、压抑妻子最终选择离婚,劈腿渣男抛弃白富美选择了“真爱”,女主播和外卖小哥的故事线更是在强行煽情中落下帷幕。
除了乔杉一家的以和好收场比较合理外,其余人的结局都太过戏剧化,让人感觉是为了拔高价值观而刻意制造出来的。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坏的结尾无疑会让前面的努力全功尽弃。
由于在惊艳的“本土化”改动之后收不了尾,强行拔高价值观让结局变成惊吓,《来电狂响》最终只获得了一个5.8分的不合格成绩。
《大赢家》翻拍成功了吗?在认识了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动及如何避免翻拍变“翻车”后,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于淼的第二部翻拍电影《大赢家》是否翻拍成功。
首先,《大赢家》的剧情其实和《游戏永无结束时》及《率性而活》是如出一辙的,都讲述了一个较真的人,把一场抢劫银行的演习“假戏真做”,让漫不经心的警察吃亏的故事。
虽然抢劫银行是完全不符合国情的事情,但以演习的形式发生却变得可以接受。另外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银行,并没有太强烈的异国元素,因此要进行“本土化”移植并没有太大的障碍。
其次,在“本土化”的改动中,《大赢家》首先把男主的身份从执法队伍的公职人员改为退伍的银行内部职员,并为他安排了一个内鬼作为帮凶,既避免了对纪律部队造成不良影响,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何银行职员可以“戏耍”准备不足的警察。
而且,电影中不乏让观众耳熟能详的中国元素,如大妈推销式相亲术语、让人食指大动的火锅外卖以及使人哭笑不得的小电驴逃逸等。
由上述两点可见,《大赢家》的“本土化”改动其实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从豆瓣评分来看,《大赢家》的6.8分虽然已经超过了合格线,但相较两部原版的8.3分来说还存在不少差距。为何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是因为导演于淼再次犯下了自己上一部翻拍电影《来电狂响》中的错误:刻意拔高价值观,让结局不如人意。
在原版剧情里,男主混在大巴里逃出了银行。而《大赢家》因为人物关系的改动,别出心裁地让男主大鹏和帮凶柳岩躲在了银行里,在自以为成功骗过警察后,却被等在一旁的老局长“抓个正着”。
相较原版,《大赢家》的结局更加“正能量”一点。虽然在叙事结构上没有造成多大问题,但在把大鹏饰演的严谨当作正面角色来刻画了大部分时间,却最后来一次“邪不胜正”的反转,很容会让角色的形象崩塌,从而影响了观众对电影主题的共鸣。
综上所述,虽然《大赢家》避开了各种“本土化”改编的难题,在剧情的改编上也比较成功,但却依然没有为这些“本土化”改动进行合适的收尾。
国产翻拍电影如果要获得认可,就要把“本土化”改动进行到底,切忌犯下“虎头蛇尾”的错误。
不过相较于《来电狂响》的5.8分,《大赢家》获得6.8分也算是于淼在翻拍电影上的进步,希望这位青年导演能再接再厉,为我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电影。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国产翻拍电影的“本土化”改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