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节大热的电影(上影节活动减少)
上影节大热的电影(上影节活动减少)渡过难关并不需要很多钱“影视公司也许会进入漫长的‘冷冻期’。”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的发言更加犀利,他被誉为“风投教父”,是博纳影业、北京文化的股东,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正在进入一个下行期:“影视股最高的时候(总)市值1000亿元,现在是200多亿元。”阎焱说,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投资人越来越清楚电影盈利的非确定性。“去年中国生产了近1000部电影,进入院线的有400多部,但是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不到100部。”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大发片单的电影公司断崖式减少,新片发布会也比去年要少。“夜上海,大片单”曾是上影节期间各大电影公司的保留节目,灯红酒绿的外滩边,一张片单动辄几十个项目,刷刷亮相,既有面子,也能向投资人交差。2016年上影节,有超过20家公司发布了超过400个项目的片单;从去年开始,发片单这种近似“画大饼”的行为开始减少。到了今年,发片单的公司就更少了,目前只有华谊、上影、万达
华谊兄弟“H计划”是今年上影节为数不多的片单发布,导演管虎(右二)、贾樟柯(左二)等人出现在发布会现场。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日程过半,一场大雨倾盆,前三天还热热闹闹的会场,一下子变得有点冷清。片单越来越少,活动越来越少,不论是行业大咖的发言,还是参与者的切身体会,都能感受到电影行业降温了。当资本开始撤出时,回归电影本体的怀抱,或许能照亮电影人前方的道路。
“画大饼”式片单急剧减少
“每年参加上海电影节的情形,我都历历在目,回想起三年前大家在论坛上的宏图愿景,今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冷’下来了。”华谊兄弟CEO王中磊在论坛上的发言,也许能代表大家对今年上影节的感受。
一个直观的现象是,大发片单的电影公司断崖式减少,新片发布会也比去年要少。“夜上海,大片单”曾是上影节期间各大电影公司的保留节目,灯红酒绿的外滩边,一张片单动辄几十个项目,刷刷亮相,既有面子,也能向投资人交差。2016年上影节,有超过20家公司发布了超过400个项目的片单;从去年开始,发片单这种近似“画大饼”的行为开始减少。到了今年,发片单的公司就更少了,目前只有华谊、上影、万达、腾讯、乐创等几家大公司发布了片单,而且许多都是已完成的项目,没啥新鲜感。
好些跑上影节的记者则抱怨,今年活儿变少了:以前一天最多能有十几场发布会,到处赶场子,今年一天可能也就三四场。就连新闻中心提供给媒体的矿泉水和茶点,都被吐槽没有去年好,有记者猜测“应该是赞助商没了吧”。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边角料的话,电影节上几位行业大咖的发言可能更加“扎心”。“资本对影视行业态度降温,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说,“电影行业前些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些以实现暴富为目的成立的公司,对投资人的钱不负责任,这些公司的行为确实伤害了投资人的感情。接下来行业可能要面对的是‘谁愿意给你投钱’,部分从业人员找工作都会有问题。”他认为,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危机正在到来。
“影视公司也许会进入漫长的‘冷冻期’。”赛富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阎焱的发言更加犀利,他被誉为“风投教父”,是博纳影业、北京文化的股东,在他看来,中国电影正在进入一个下行期:“影视股最高的时候(总)市值1000亿元,现在是200多亿元。”阎焱说,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投资人越来越清楚电影盈利的非确定性。“去年中国生产了近1000部电影,进入院线的有400多部,但是市场上有影响力的不到100部。”
渡过难关并不需要很多钱
一旦失去资本的青睐,电影行业要如何自处?此前因为乐视经历“至暗时刻”、如今带着乐创文娱归来的乐创文娱总裁张昭,态度反而比较乐观。“做内容的人,没有那么容易被资本打倒,我们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时候,还把四部电影都做了,这个事挺神奇的。我们这个行业要渡过难关,不需要很多钱,只要我们认真做好内容。”
王中磊也说:“水浅了,问题就浮上来了,这是好事情。”他认为,当市场冷静后,反而可以更专注于内容:“我们几个所谓的民营电影公司,早年全是单凭一腔热血开始做这件事的。大家都经历过两手空空的创业期,所以我们做成的企业抗压性和柔韧性非常强。其实有钱和没钱,跟电影的质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回忆,2014年到2016年,特别是2015年,中国电影人讨论的话题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电影什么时候赶上美国,谈艺术的人少了。不过,进入2017年后,特别是今年,业内人士都在思考中国电影本身的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今后该怎么走。回归电影本身,用好内容证明自己,或许是中国电影扛过危机的诀窍。
电影产业专家刘嘉建议,当制片业日子不好过的时候,电影公司要尽可能加入优质项目,因为“未来市场上的片子会越来越多,不能都做大众影片”,而是应该“追求越做越精,瞄准细分市场”。她对好项目的界定,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获奖影片,还有能体现工业化水平的影片,比如品牌化影片、系列片,像“唐人街探案”系列、“战狼”系列、“前任”系列,以及能引发大众共鸣的本土化影片,“如果不能进入好项目,宁可做成本比较低的网络电影,也不要做影院的炮灰。”
传统影业不再恐惧互联网
2015年,前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那句“不再用专业编剧”曾引发业内公愤,也被认为是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后财大气粗的傲慢。但在今年上影节论坛上,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与王中磊、王长田、于冬等人座谈,态度却谦卑了许多。他称自己“刚刚入行10个月”,要多跟这几位至少入行十几年的“大哥好好学习”,而且拿着纸笔在台上做记录。
而在2014年上影节,于冬曾发话:“电影公司都在为BAT打工。”但今年,樊路远却说,互联网公司每年为这个行业投入了数百亿元,促进了行业的发展,阿里影业才是中国影视业的“打工者”。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影业公司,正在由此前的“相杀”,转变为“相爱”。今年5月,阿里巴巴完成对万达电影的投资,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便是一例。对此,万达影视集团总裁兼万达电影总裁曾茂军戏称双方“确认过眼神以后,产生化学反应,结婚了”。他还透露,整个“联姻”过程只花了4天时间。
“互联网企业刚开始进入电影行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传统的电影公司对互联网企业都视为洪水猛兽,觉得他们的资金和营销能力很强大,对传统影业是一个威胁。”刘嘉说,但是经过这两三年来的竞争和合作,形成现在一个态势,就是传统电影公司和互联网电影公司不是正面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竞争合作的态势。“猫眼、淘票票、爱奇艺更倾向于采取一种低调的做法,把自己定位为赋能型公司或者做服务的公司。不论他们高调也好、低调也罢,互联网企业确实可以给传统影业公司提供以前没有的服务,提高整个产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