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由于登山计划的一处微小的疏漏,没有在南峰的位置多放两罐氧气瓶,罗布处在生死边缘。受困于缺氧和四肢冻僵不利境况,罗布寄希望于救援队伍的到来。持续恶化的天气使救援行动受阻,这次他真的是命悬一线了。影片的人性化处理让悲情的结局充满了一丝暖意:罗布在跟妻子通上电话做了最后的道别之后逐渐地闭上了眼睛,身体也慢慢地被白雪覆盖。电影里还提到了攀登珠峰极易引发的疾病:脑水肿、肺水肿、身体冷热失衡,这些可怕的病症会在短时间内夺去登山者的生命。所以电影里的很多场景提到了一点:只要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必须立即下山,这是对生命的负责。说句题外话,2014年电影摄制组在尼泊尔取景期间,4月18日珠穆朗玛峰的一场大雪崩造成16人死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996年发生的那次山难。电影是虚构的,现实却是惨烈的。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想每一个去珠峰挑战极限的攀登者心目中都是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安全登顶,平安归来!在四号营地的位

2015年11月3日以2D、3D、IMAX 3D和中国巨幕全制式在中国大陆上映美国灾难冒险片《绝命海拔》,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恩·克拉考尔所写《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一书,由冰岛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执导,真实再现了一段人类登上地球之巅的传奇事迹。影片的故事情节是以1996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的著名山难为蓝本的,讲述了由两名世界著名登山探险家带领两支探险队在攀登珠峰过程中遭遇暴风雪历经的种种磨难后劫后余生的故事。虽然电影的结局显得绝望和不近人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的冷酷,谁也改变不了。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应该懂得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相当震撼的灾难场面,细致入微的内心情感,大难当前的相互提携,电影中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些。更为可贵的是,那些现实中长眠于珠峰之路上的遇难者,他们的攀峰之路付出生命的代价给我们的疑问:为什么要去挑战生命禁区,为事业,为理想、为爱好,还是证明自己?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1)

那些从世界各地汇集于此的登山爱好者,冒着低温和风雪,身负厚重的登山装备,步履蹒跚,一步一步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行。在他们心中,放弃平凡而舒适的生活,来到冰天雪地受尽折磨,为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就目前的数据来看,世界上登上珠峰的人还不是很多,能够站在地球的制高点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豁达和山高人为峰自由感,这是少数人才拥有的独特感觉,这也就是他们挑战自我的目的。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2)

攀登珠峰就是人与自然搏斗的过程,面对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比登上顶峰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驱使更有吸引力的了。险恶的地貌,极低的温度,稀薄的氧气,这三大制约条件极大考验着人类的身体机能。在那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各种凶险的急性病症瞬间可以夺走一个人的性命。在这里,没有太多的办法,不能依靠飞行器,因为直升飞机在稀薄的氧气条件下达不到那种高度。唯有靠自己的双脚,通过专业技能和登山经验,才能达到最高点。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3)

自从1953年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首次登顶珠峰以来,这六十多年来人类对珠峰的攀登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些基本的登山设施的架设为后来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就目前而论,人类攀登珠峰取得成功的关键就要采取这样一个策略:步步为营,以退为进,这样也慢慢成为人类的共识。大家可以看一组数据,这样可以直观的了解采取这种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珠峰大本营的海拔高度:5367米;一号营地:5943米;二号营地:6492米;三号营地:7315米;四号营地:7951米。这样以上升700米左右为一个梯度,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体力的同时,也是为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4)

在四号营地的位置休整妥当之后,这样可以近距离观察珠峰的天气情况,要抓住天气晴好,风力不强的时机,这样就可以一鼓作气对珠峰发起冲击。电影里主人公罗布带领的“探险咨询”登山队率先登顶,实现了队员们心中多年的梦想。在距离峰顶几米的路上,有些人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就是这么短的距离,很多人与珠峰峰顶失之交臂,因为体力较差者此时的身体已经失去运动机能,也就是说已经迈不开步伐了。电影里罗布还成功帮助一位本想放弃的队员顺利登顶,大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时,他们是地球上最幸福的一群人了。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5)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放在这部电影里一点也不假。由于一位体力透支队员的拖累,原本下午两点钟必须下山的时间临界点被拖延了很久,这就为他们的下山艰辛之路埋下了伏笔。由于缺氧,意识逐渐丧失,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在一个地势平坦的小平台上,体力不支的一位队员瞬间跌落山崖,行踪不明。从这个角度来看,往下看都让人害怕,如果从这个位置摔下去,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根本没有活路。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6)

变幻莫测的天气成为造成多人丧生的元凶。浓密的云层夹杂着闪电,这是专业登山者最不愿意碰到的恶劣天气。在这种云团的包围下,超低温伴随着强劲的暴风雪,如同张开大嘴的猛兽,随时吞噬着这里的一切生命。与其说珠穆朗玛峰的险要山脊成为登山者的拦路虎,倒不如说极端恶劣的天气才是造成悲剧的罪魁祸首。

60年代攀登珠峰有什么证据(电影绝命海拔震撼)(7)

由于登山计划的一处微小的疏漏,没有在南峰的位置多放两罐氧气瓶,罗布处在生死边缘。受困于缺氧和四肢冻僵不利境况,罗布寄希望于救援队伍的到来。持续恶化的天气使救援行动受阻,这次他真的是命悬一线了。影片的人性化处理让悲情的结局充满了一丝暖意:罗布在跟妻子通上电话做了最后的道别之后逐渐地闭上了眼睛,身体也慢慢地被白雪覆盖。电影里还提到了攀登珠峰极易引发的疾病:脑水肿、肺水肿、身体冷热失衡,这些可怕的病症会在短时间内夺去登山者的生命。所以电影里的很多场景提到了一点:只要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必须立即下山,这是对生命的负责。说句题外话,2014年电影摄制组在尼泊尔取景期间,4月18日珠穆朗玛峰的一场大雪崩造成16人死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996年发生的那次山难。电影是虚构的,现实却是惨烈的。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想每一个去珠峰挑战极限的攀登者心目中都是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安全登顶,平安归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