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看红色电影(共读经典走进红色电影)
传承红色精神看红色电影(共读经典走进红色电影)在现场,朱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由老胶卷制作的书签,他说:“现在市面上,这样的胶卷和放映机已经看不到了,数字化带来了电影产业的巨大变革,而这样的变革还在进行中。”说到这里,朱老师还类比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但他说文化不会消亡,最后他借屈原《离骚》里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路途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引发了现场党员、积极分子们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也表示这样有意义的红色文化活动应该更多一些。来源:周到
6月11日,恰逢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启幕,新闻晨报·周到上海党总支携手上海链家共同举办了一场“红色电影,修护永存”的红色文化党课,这也是社区之家“共读经典”系列活动的第七课。此次红色文化党课,特邀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主任朱觉老师,为现场的党员、积极分子带来了一堂“特别”的电影课,从红色电影的内涵,到电影数字修护方法,朱觉老师讲述了如何通过现代化的修复方式“留住”经典,让红色精神传承不绝。
见证:红色电影背后的精神内核
“电影作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是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印迹。”朱老师介绍说,“上海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左翼电影的发源地,更是新中国红色电影的半壁江山。”如果把所有的红色电影剪辑在一起,可以说那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诗”,是一部中国人民革命和崛起的“巨制”。
据朱老师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共出品了800多部故事片,500多部美术片,2000多部科教片,1300多部译制片,其中有很多红色电影,涉及题材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创建、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他在现场还用超过20部的红色电影海报作为演示,为大家分享了红色电影背后的故事,比如1935年的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正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因此,这些红色电影应该被“留住”。
传递:数字修护让经典永存
“一部90分钟的影片,大约有129 600幅画面,如果以3分钟修复一幅画面计算,那就需要270天修复时间。”朱老师在现场用这样一组数据说出了电影修护背后的付出与辛酸。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数字修护手段为经典电影创造了“生机”,也为市民带来了福祉,就比如近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4K修复”单元影片,总让影迷们如获至宝,也让尘封已久的老电影重获新生。
在现场,朱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由老胶卷制作的书签,他说:“现在市面上,这样的胶卷和放映机已经看不到了,数字化带来了电影产业的巨大变革,而这样的变革还在进行中。”说到这里,朱老师还类比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但他说文化不会消亡,最后他借屈原《离骚》里的一句诗与大家共勉:“路途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也引发了现场党员、积极分子们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也表示这样有意义的红色文化活动应该更多一些。
据悉,2021年新闻晨报·周到“社区之家”将持续开展红色共读经典活动,希望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经典文化。更多红色党建活动也会陆续与大家见面,请持续关注“周到上海”app频道页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