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谁被炸断手臂:为拍电影买了架飞机 紧急救援甩红海行动几个战狼
红海行动谁被炸断手臂:为拍电影买了架飞机 紧急救援甩红海行动几个战狼第一导演:试着从观众角度看,你觉得这种刺激度会到一个什么程度?震撼的场面太多了,《紧急救援》应该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标杆作品。大家可能觉得,救援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灭灭火,救救人,打捞一下海上的人,就这么个事……但大家没有考虑到整个剧情里,你救援的决定,你的次序,都会导致不同的命运。这个电影不像我们今年看的一部电影讲火的,就是讲火,讲飞机的,就是讲飞机,它有四个不同的维度和思路,集中在一个部电影里。
所有所有的拍摄都是难度,都是极其困难的。
第一导演:三年前有个美国高分灾难片叫《深海浩劫》,题材上跟《紧急救援》有点像。
鲍德熹:只是跟我们第一个灾难有相似,但我们是四个灾难,想想看,那个只是前菜了。
现在你看到的预告片也都是前菜来的,预告片里那个飞机,你只看到它下来的那一刻,那不是真正的灾难,真正的灾难在前和后都有发生,而且在剧情上它有它自己的紧迫感。
大家可能觉得,救援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灭灭火,救救人,打捞一下海上的人,就这么个事……
但大家没有考虑到整个剧情里,你救援的决定,你的次序,都会导致不同的命运。
这个电影不像我们今年看的一部电影讲火的,就是讲火,讲飞机的,就是讲飞机,它有四个不同的维度和思路,集中在一个部电影里。
震撼的场面太多了,《紧急救援》应该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个标杆作品。
第一导演:试着从观众角度看,你觉得这种刺激度会到一个什么程度?
鲍德熹:超过《红海行动》。
第一导演:感觉你把整个生涯的经验都发挥在这里了。
鲍德熹:对,从难度来说,这是挑战我36年的从业经验。我们这次有很多幕后纪录片的,赶紧拿出来放啊,你帮我催催梁凤英(林超贤电影制片人),哈哈哈。
现在你看到的物料,不要说最好看的,第二好看的都还没拿出来,我们现在只是在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里吃到一点海带哦!
第一导演:听你这么说,这么大的戏,筹备起来工作量是不是也很大?
鲍德熹:需要很好的计划,不光是你实际上的筹备,还要在脑子里筹备,必须早提出来,早准备。
比如说你要找到那些真正有这个高度和载重能力的升降机,可是来的升降机往往没这个载重能力,没这个高度,所以必须要去调节,否则你就拍不到了这个场景。
第一导演:那我顺着问,《紧急救援》你都做了哪些大型的准备?
鲍德熹:纵然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剧本,文戏的台词是慢慢出来,但导演的确是由头到尾把他的故事内容跟我说了一遍。以前在香港拍戏我们都习惯了,没有剧本的情况,只是知道内容,就要去筹备。
我们去厦门、云南采景,去美国、墨西哥那个片场采景,但是我们拍摄前没有实际上的景,还没搭出来。
所以那些筹备只是虚的,我当时要做关于海陆空所有的拍摄预算,做好我的准备工作。比如说水底找哪些人来拍,用什么样的器材,水底的耗材用什么样的才是好的,用什么设备,才能完成一个这么大的制作。
拍水底戏的时候,在美国Chapman有一个伸缩炮,可以伸进水里头,这些东西我要联系好,报好价。
直升飞机也是,要用什么样的遥控装置,什么样的航拍(包括航模)团队,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林超贤要求的动作就是速度快,你知道速度就是危险,比方说彭于晏爬天梯,上油井,我们需要做一个360度的环绕拍摄,跟着他来转,模型飞机的最大的弱点就是围着360度转,因为你不能快速,慢可以有,快就没有,快是要人手操作的,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很多次拍摄,才能达到效果。
我从筹备到拍摄9个月,这的确是我从业以来,最头疼的一个工作。我真是可以说第一次做一个这么大的电影,从头到尾的设备,包括1000格的拍摄,各种大炮什么时候起用,我做了一份完整的预算出来,最后庆幸还是在这个预算以内完成。另外全片还有差不多1500个特效镜头,大部分都是高难度的。
第一导演:你刚才提到那么多危险都是第一次做,那现场怎么保证拍摄的安全性?
鲍德熹:第一,我们每一次爆炸,都先预估爆炸的能量最终会到哪里,所有的摄影机要做好防护措施,你一个火光上去,余火会把机器给烧掉,一定要用防火的布,我们完全达到消防员的保证质量。还有我们手持拍摄的时候,要真的往火里走,大家都穿着消防员的衣服。在这一点,我们上下共同一心,把安全做到最好。
第一导演:为什么《紧急救援》没用IMAX摄影机?
鲍德熹:不适合,IMAX摄影体积比较大,一个大家伙就不适合《紧急救援》里那个紧急的状态,因为它是在细小的空间来拍的,比如说飞机上,货车头里头,直升飞机里头,那些很难走动的,在船里各种各样的空间,它更施展不开了。就是要精小,而且像素要高,我特别采用了RED Monstro 全画幅8K拍摄,影片中大部分的画面都是8K的。
林超贤很魔鬼,但我跟他不吵架;彭于晏被洪水冲走,谁也不准救他
第一导演:《紧急救援》是你第一次和林超贤导演合作吧?感觉你们好像合作过很多次,但其实并没有。
鲍德熹:很多年前,他做副导演的时候,我跟他合作过,但是具体什么时间我忘了,其实他记我倒是很清楚。
后来是在一次金像奖上我见到他,我说什么时候咱俩找个机会合作呗,现在就找到机会了。
林超贤认为《紧急救援》需要中外结合的资源,因为要跟美国的美术指导、特效及所有的团队沟通,一块儿工作,他觉得我比较合适。
不过他一开始找我拍的不是这个题材,是一个科幻的题材,我当时非常高兴,后来他说改拍这个《紧急救援》,想想这题材我也没试过,就大胆尝试了。
第一导演:之前林超贤的电影你有比较喜欢的吗?
鲍德熹:他的电影我看过不少,很多都不错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这是比较成功的两部戏,能带起观众对人物、剧情、动作的感受。他是出了名的动作王,所以我觉得跟他合作拍戏就是希望能够在他的电影当中,学到多一些他对动作的看法、拍法。
第一导演:这些都是在大陆合拍的电影,他之前在香港拍的,你没有觉得哪个更好?
鲍德熹:《激战》比较好看。他的特色就是关于动作与剧情交织的一个极点,爆发力,这是他的特长,而不是主打言情文戏的导演。
《激战》海报
第一导演:有没有发现导演一些不准确的操作,你现场去说服他的?
鲍德熹:这个我觉得不在于否定或说服,我来拍这个电影,就是为林超贤服务,我不是来拍一个“Peter鲍”的电影,这是我的初衷。
有时候他说,Peter,我们不要这样做了,我们换另外一个方法做,马上就进行。从不吵架,为什么要吵架,为什么要争执,我觉得争执这个态度本身是不正确的,就不需要。
所以在这还是导演自己的目标很清楚,然后我们尽量配合,我偶尔也会提意见,很简单,我一直都跟他说,你喜欢你就采纳,不喜欢你就按照你喜欢的方法来拍就行。
第一导演:都说林超贤是魔鬼导演,对演员特别狠,就你观察是这样吗?
鲍德熹:完全贴切,做导演拍戏的时候是忘我的,他只沉浸在自己的拍摄里。我见过不同类型的导演,每个导演都有他自己的脾气,但基本上他还是很关怀人的一个导演。
真的,我觉得他对我是很好,哈哈,OK。怎么来说呢?就是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弱点在哪里?
我也希望他能够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一个更加能够帮助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的方法,这是他将来会做到的。
第一导演:彭于晏这次又拼了吧?他都和林超贤拼第四次了。
鲍德熹:我是第一次跟彭于晏合作,彭于晏很清楚林超贤拍的电影就是要拼命,所以他基本上是走在危险的最前方。
我打个比方,即便他穿了消防服,但爆炸就在前面,我们用1000格的拍摄让你很清楚地看到真的火,彭于晏怎么穿过真的火这样过来,那个火光是对着他的脸冲过来的,我不相信现在好莱坞的演员会斗胆自己来表演。
包括水,用1000格拍急流,真的是洪水猛兽式的,彭于晏一个人在下面,我们所有人都不容许在下面,包括保护人员和救护员,一个都不准在现场,都上去。很可怜,让彭于晏一个孤零零在下边,让洪水把他给冲走,是个危险得不得了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