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铁道游击队电影(不可复制的经典)
真正的铁道游击队电影(不可复制的经典)就这样,赵明组织起了一支堪称豪华的演出阵容,其中包括了冯喆(饰李正)、秦怡(饰芳林嫂)、冯奇(饰王强)、冯笑(饰小坡)、仲星火(饰彭亮)、邓楠(饰鲁汉)、陈述(饰岗村),就连片中没有姓名的鬼子兵也找来程之扮演。三大主演:冯喆、曹会渠和冯奇1941年参加鲁南军区群英会的铁道游击队代表赵明知道,上影厂拍摄《铁道游击队》的一大优势就是“明星阵容”。上影厂的演员队伍是几大电影厂里最强的,无论正反面角色都有充足的演员人选。但问题是,《铁道游击队》中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有真实原型的,例如刘洪是以铁道游击队的两任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为原型的,刘洪这个名字也正是取自他俩的姓氏,李正的原型是游击队政委杜季伟,王强的原型是副大队长王志胜,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是否要接近原型?经过与刘知侠以及厂领导的认真商讨,他们一致决定,电影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放在第一位,因为即使原著也是综合了许多原型人物身上的故事创作的,只要事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鲁南铁道游击队战斗在日伪据点林立、重兵把守的铁道线上,破坏日军铁路运输,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的故事。
该片改编自刘知侠的同名长篇小说。1954年1月,《铁道游击队》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面世便大受欢迎。上影厂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拿到了该书的拍摄权,力邀刘知侠本人将它改编成剧本,并经刘知侠的介绍,请来铁道游击队队长原型之一的刘金山担任军事顾问。
当时,接到导演任务的赵明还是很有压力的。在此之前,长影厂拍摄的《平原游击队》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片中也有游击队员炸火车的情节,如何把《铁道游击队》拍出独有的特色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赵明反复观看《平原游击队》,最终确定要紧扣火车这条线,于是说服刘知侠忍痛割爱,删去了诸如进山整训、掩护过路、小坡被捕、夜袭临城、血染洋行等情节,突出了飞车搞机枪、智打票车和苗庄遭遇战这几场具有鲜明特点的戏,故事变得更加精炼,人物关系也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有趣的是,在观看《平原游击队》时,赵明注意到了方化饰演的松井中队长有弹土琵琶这个细节,恰好《铁道游击队》里的小坡喜欢唱歌,在原著“小坡被捕”这一章里有给政委李正唱“游击队之歌”的描写,于是他找到当时只有26岁的作曲家吕其明,请他为片中的小坡创作一首用土琵琶伴奏的山东民歌风味的曲子。吕其明又找到诗人芦芒和何彬写词,共同创作出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既悠扬浪漫又铿锵有力的插曲。
1941年参加鲁南军区群英会的铁道游击队代表
赵明知道,上影厂拍摄《铁道游击队》的一大优势就是“明星阵容”。上影厂的演员队伍是几大电影厂里最强的,无论正反面角色都有充足的演员人选。但问题是,《铁道游击队》中几乎每一个主要人物都是有真实原型的,例如刘洪是以铁道游击队的两任队长洪振海和刘金山为原型的,刘洪这个名字也正是取自他俩的姓氏,李正的原型是游击队政委杜季伟,王强的原型是副大队长王志胜,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是否要接近原型?经过与刘知侠以及厂领导的认真商讨,他们一致决定,电影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放在第一位,因为即使原著也是综合了许多原型人物身上的故事创作的,只要事件本身符合历史真实,其他可以放开手脚。
《铁道游击队》剧组合影
三大主演:冯喆、曹会渠和冯奇
就这样,赵明组织起了一支堪称豪华的演出阵容,其中包括了冯喆(饰李正)、秦怡(饰芳林嫂)、冯奇(饰王强)、冯笑(饰小坡)、仲星火(饰彭亮)、邓楠(饰鲁汉)、陈述(饰岗村),就连片中没有姓名的鬼子兵也找来程之扮演。
刘洪的角色有人提议由在《林冲》一片中饰演鲁智深的张翼扮演,但赵明考虑张翼的年纪偏大,与饰演芳林嫂的秦怡演情感戏并不合适。恰逢这时全国各地的话剧团在北京参加话剧汇演,赵明专程赴京看了多场演出,结果在广州战士话剧团获得一等奖的《保卫和平》一剧中发现了曹会渠,觉得他不仅形象好,而且很有工人气质,于是当即选定由他来扮演刘洪。
这是曹会渠第一次演电影。为塑造好刘洪,他提前半个多月去体验铁路工人的生活,不仅学会了开火车,也学会了扒火车。他说,“当时有专人训练我怎么扒、怎么跳,用哪个手抓,先跳哪个脚,都有技巧。记得他告诉我,如果车速40公里的话,要把握屁股先落地,在空中通过惯性调整后,脚就先落地了;如果车速60公里,那就要背先落地,这样才不会跄着。”
对他来说,与秦怡演感情戏才是最大的困难。他回忆当时的拍摄经历说:“刘洪和芳林嫂产生感情后,导演想发展一个比较亲热的镜头,让我走过去把手放在芳林嫂的肩上,扶着她的肩膀。可是我的手一放上去,导演就说不行,不像那么回事。扮演政委李正的冯喆给我示范,而我不认可他的示范,我觉得那是李正的感情,不是刘洪的。芳林嫂是个寡妇,她丈夫打鬼子牺牲了,他们两个人不是单纯的找对象,刘洪是因为对鬼子仇恨并同情芳林嫂而产生了感情。当时,秦怡大姐比我大八岁,也对我说要放开点,可拍了几遍导演都不满意。其实,现在想来,没拍好感情戏一是我当时没结婚,不会演爱情戏。还有,我总琢磨工人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儿,总想找对感觉,可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秦怡饰演的芳林嫂有三个原型:时大嫂、尹大嫂和刘桂清,她们都曾给铁道游击队以无私帮助。时大嫂的丈夫是铁路工人,被日本鬼子杀害,她后来在帮助铁道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中和洪振海有了爱情;尹大嫂的家是铁道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点,每当开会时,她就会在村头放哨;而刘桂清的儿子是王志胜的通讯员,用没拉弦的手榴弹投向鬼子是发生在她身上的真事。
为了拍这场“扔手榴弹”的戏,秦怡也是颇费周折,她说:“导演要我把手榴弹正好扔到陈述扮演的鬼子的脚后跟,几次试拍都不成功。于是我想了个笨方法,就是不管吃饭、走路,都一直盯着陈述的脚后跟,几天后就找到了感觉。拍的时候,正好扔到陈述的右脚后跟。”
在《铁道游击队》开拍之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已经推出了十分畅销的连环画《铁道游击队》,画家丁斌曾与韩和平先后五次到山东采风,深入体会铁道游击队当年战斗、生活的情形,通过实地体验生活,掌握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创作这套连环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它荣获了1963年第一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并再版了二十多次,印数累计3600多万册,是连环画史上印量最大的作品,可以说是影响了整整几代人。
这套连环画也帮了电影的大忙,尤其是摄制组无法到故事发生地山东进行实地拍摄的情况下,片中的人物造型以及场景设计大多以这套连环画作为参考。
摄制组曾多次到铁道游击队战斗过的临城、微山湖、枣庄等地选景,但经考察发现临枣铁道线太过繁忙,而微山湖又太辽阔,并不适于拍摄,这才决定将外景地设在无锡、南京郊区及太湖一带,所以,出现在片中的“微山湖上静悄悄”实际是在太湖。而火车部分的戏得到了上海铁道分局的大力支持,他们在江湾附近拨出一条还没有正式运行的支线铁路和几列火车供拍摄使用。
1956年7月5日影片正式开拍,在摄影棚拍摄了四堂内景以后,摄制组于7月21日转赴无锡太湖边进入外景拍摄。时值盛夏十分炎热,而要拍的偏偏多是冬天的戏,出着满身大汗还得穿上厚衣服。
有一场戏是芳林嫂和战友一起送政委到后方养伤,在湖边与政委告别。秦怡身穿棉袄,还围上一条厚厚的毛围巾,在地表温度高达摄氏五十度的太阳底下拍摄,热得火烧火燎,里面的衣服早已湿透,表面上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坚持把戏拍完。还有一场拍火烧场面的戏,连战马都热得昏倒在地上,秦怡幸好安然无恙。人虽然硬挺了过来,身上却长满了痱子,特别是脖子上的痱子密密麻麻连成一片结成了块,看上去红红厚厚的一层。此时正巧日本著名影星乙羽信子来华访问,厂里指令秦怡回上海出面接待。那天天气实在太热,秦怡便穿了件低领的连衫裙,露出了脖子上的一圈痱子,见面时乙羽信子老是盯着那里看。秦怡从对方的无比惊讶眼神中,读懂了是诧异“中国电影明星怎么会有这么一副狼狈相”,便解释说:“我是因为夏天拍冬天的戏,脖子上长了痱子。”乙羽信子仍摇头叹息:“为什么你让人把你折磨成这样呢?”秦怡回答:“没什么,这是拍戏的需要。”乙羽信子还是感到不能理解,而且竟然将这件事一直记了几十年。后来秦怡三次访问日本见到乙羽信子,每次她都会指着秦怡的脖子问:“还会长痱子吗?”
“智打票车”是全片的高潮,这场戏分内外景拍摄,车厢里的戏是在摄影棚里拍摄的,美工师制作了三套布景,靠近车厢是树,稍远一些的是电线杆,更远的则是山的布景。拍摄的时候,这三道景就以不同的速度循环转动起来,就像是火车行驶在田野之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但车厢外的戏则需在火车上实拍。演员们虽然都经过了扒车、跳车的训练,但面对飞驰的火车,大家心里还是没底。为了影片的进度,演员们只能在飞驰的火车前,做好飞速快跑和扒车的姿势,然后再让聘请来的专业“替身”完成实际动作。
影片中最为惊险的要算芳林嫂被押上刑场,刘洪飞骑穿过铁路营救的一场戏了。导演赵明要求扮演刘洪的曹会渠在列车即将到达的一刹那越过铁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就会出人命。但电影要真实就必须这样,否则就会给人做假的感觉。为了这个镜头,曹会渠反复训练,在演这一场戏时,终于把握在了最佳时机穿过铁路,令在场的人都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曹会渠才知道,为了确保不发生意外,当时的火车是由具有数十年火车司机经验的军事顾问刘金山亲自驾驶的。
正是凭借这种为力求真实而玩命拼搏的精神,电影《铁道游击队》于1956年底与观众见面时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上海首轮映出时,上座率创了新高。1957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日报》联合举办国产新片评选,它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十部影片之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最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经典老电影之一。
邓楠和陈述
可惜时至今日,当年参与《铁道游击队》演出的老演员们大多已经离开了我们——
邓楠1968年12月24日投河身亡,终年52岁。
冯笑因患胰腺癌1998年3月29日逝世,终年66岁。
陈述2006年10月17日因脑梗塞去世 享年86岁。
仲星火2014年12月25日去世,享年90岁。
冯奇2015年4月13日去世,享年91岁。
曹会渠2018年7月去世,享年88岁。
最为令人惋惜的是饰演政委李正的冯喆的过早离世,今年6月2日是他去世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