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最该被吹爆的华语电影(无法在内地上映)
这才是最该被吹爆的华语电影(无法在内地上映)甚至有人评价,它就是最好的香港电影,不用加“之一”——一部29年前的“三级片”,就赤裸地呈现了这群人的生活状况。在这里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笼屋和棺材房,最高的租金可以达到每尺(约0.09平方)300港币。即便如此,这些笼屋却因为面积小所以总价低,也就成为了低收入人群们的首要选择。直到今天,仍然约有二三十万香港人生活在这里,过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
上周,我们给大家推荐了今年港片的口碑力作《浊水漂流》。
电影真实呈现了香港底层民众无房可住的众生相,而住房问题也一直是寸土寸金的香港老生常谈的弊病。
众所周知,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的房租也一度是全球最贵。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香港房租最贵的地方不是铜锣湾和中环,而是18区中最贫穷的深水埗。
在这里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笼屋和棺材房,最高的租金可以达到每尺(约0.09平方)300港币。
即便如此,这些笼屋却因为面积小所以总价低,也就成为了低收入人群们的首要选择。
直到今天,仍然约有二三十万香港人生活在这里,过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生活。
一部29年前的“三级片”,就赤裸地呈现了这群人的生活状况。
甚至有人评价,它就是最好的香港电影,不用加“之一”——
笼民导演: 张之亮
编剧:张之亮 / 吴沧洲 / 黄仁逵 / 钱耀恒
主演: 黄家驹 / 乔宏 / 廖启智 / 陈国新 / 泰迪·罗宾
上映日期: 1992-09-16
片长:145分钟
《笼民》是香港现实主义电影的巅峰之作。
因为过于真实和赤裸,片中出现了诸多粗口脏话,因此它也被划分为“三级片”,被禁止在内地上映。
在当年的金像奖上,它曾击败张曼玉主演的《阮玲玉》、周星驰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等电影,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多项重要大奖。
在这部电影中表现亮眼,荣获最佳男配角的演员,正是今年年初因病去世的金牌配角廖启智。
此外,《笼民》还是Beyond乐队主唱黄家驹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
在《笼民》上映不到一年,黄家驹就因意外去世,此片也成为了他的银幕绝唱。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笼民》都是一部可以载入香港电影史的经典之作。
顾名思义,“笼民”就是一群住在笼子里的人。
他们几乎都是老弱病苦的人,无法负担外面的高额房租,所以才不得不在老楼中的笼子里群居。
这里面的笼子被堆叠起来,每个笼子不足2平方米。
你可能难以想象,每个这样的笼子就是一个人生活起居的几乎全部场所。
这些笼民共用厨房,风炉自备,每个月的租金是180元。
电影刚开始,就用一个长镜头为我们呈现了笼民的日常生活状态: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从笼中拿出痰盂,倒掉里面的排泄物。
院子里面,一群人围成圈,在这里洗脸刷牙。
院子中央是整个笼屋区最宽敞的地方,也是晾晒衣服的公共区域。
但缺点是这里毫无遮挡,只要一下雨,场面就会变得十分狼狈。
在笼屋里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生与死也随时可能在这里发生。
某天,一个名叫道友祥的人突然去世,但围观的其他笼民却并未特别震惊。
这已经是今年第三起了,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
唯一惦记着死者的人,只有他的债主,以及想要顺手牵羊他死后遗留物的人。
新闻媒体得知这起死讯后前来调查,却意外发现了一个99岁高龄的老人。
比起报道稀松平常的笼民死亡,他们想要抓住这个难得的热点,采访老人长寿的秘诀,并承诺满足老人的愿望。
但是,当老人说出想要找到自己兄弟的愿望时,却被记者阻拦了。
他们教老人说自己想要坐直升机环游香港的愿望,并把赞助商的广告插入其中,场面十分荒谬和讽刺。
可以看得出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这群无家可归、无房可住的底层民众。
唯一惦记他们住处的,是这栋楼的业主。
收到上级的通知,这栋楼将要被拆掉,于是业主便派人前来劝说,让所有的笼民搬离此地。
给他们的赔偿是每个人3.5倍的月租,也就是六百多元(港币)。
一时间,所有的笼民被这则消息划分为了不同的阵营。
一方是以唐三为代的的妥协派,因为他们想拿到政府的赔偿金。
另一方是以陆同为代表的反对派,他们不愿离开这个栖身之所,因为外面可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容身的地方。
在民主投票之后,大多数人选择不搬,此事也暂时被搁置。
不过,住在笼屋里的话事人深知拆房是上级的决定,他虽不愿离开,但也不想坐以待毙。
于是他带上自己的儿子,去找区议员沟通,想要为笼屋的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区议员是一位精明的政客,他许诺会带着记者亲自前去笼屋探望,并解决大家的难题。
因为当时正值选举之际,他其实是想借着这样的曝光,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民心。
但没想到的是,另一位议员也得知了此事,并同样提出了前去探望、甚至和笼民同住三天的想法。
原本是一场笼民们为自己争取利益的行动,却在电视媒体的镜头之下,变成了一场议员们争取政治资本的闹剧。
笼民们的居住问题、赔偿诉求均未得到解决,很快又有新的难题出现。
政府发布新的命令,超过一定楼龄的危楼都必须拆除,而60岁以上的人可以得到政府的妥善安置。
这也就意味着拆楼势在必行,但是只有年纪大的一部分人才能得到安置。
剩下的人变得更加恐慌,他们在坚守自己的阵地和争取更高的赔偿之间,变得游移不定。
毛仔是新来不久的笼民,也是这里年纪最小的笼民。
他之前因为犯罪进过监狱,出狱后就住在了这里。
在议员的利诱之下,他私下收集了这些想要获取赔偿的人的信息,并在暗中交给议员所服务的财团。
有了这份名单,财团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拆楼势在必行。
不过,在财团行动之前,毛仔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他又联合自己之前的兄弟,偷回了这份名单。
毛仔也因为此事,和所有笼民成为了患难与共的亲人,大家变得更加团结。
很快中秋节到来,所有的笼民都像家人一样聚集起来。
他们衣衫褴褛,物质贫瘠,在狭窄阴暗的笼屋里召开了一个中秋节party。
大家不分彼此,放下恩怨,一起跳舞唱歌,这也成了全片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中秋节的聚会,也成为了片中最后的狂欢。
在此后不久,就到了政府下令拆楼的截至日期。但所以笼民都躲在笼子里不出来,牢牢守护着自己最后的家园。
大批警察、消防人员来到这里,开始了强制行动。
他们把笼子一个个锯开,连笼带人一个个抬了出去,并随意放置在大街上。
记者的镜头向全世界直播者笼民们愤怒、咆哮、哭诉挣扎的模样,但都于事无补。
他们如同被关在笼子里、被限制自由的动物一样,毫无尊严可言。
唯一的区别是,比起笼民的住处,动物园里的笼子可能还要更干净宽敞。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电影,《笼民》将香港的住房问题生猛且赤裸地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片中又有不少耐人寻味的隐喻。
比如廖启智在片中饰演的,是一名智障的角色。
他有一个十分特别的癖好:收集被捕鼠笼捉住的老鼠,并把它们的骨头在屋顶排列起来。
这些被笼子困住的老鼠,不就是这群笼民的缩影吗?
而这些被整齐排列起来的白骨,从一开始就预言了笼民们最终的命运。
在生猛大胆的题材下,《笼民》的视角却又是极其平和的。
导演并没有过多地渲染笼民们的困境,甚至片中还有十分欢乐的情节。
在反思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时,也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业主有错吗?这是他们自己的房子,需要拆迁依法收回理所当然。
政府有错嘛?他们为了城市发展,去旧换新也是为了带动经济更好地发展。
既然都没有错,那到底是谁的错,那就只能靠各位观众去理解和解读了。
直到今天,香港的笼屋依旧存在,而住房已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在城市的繁华背后,永远有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
当我们为片中的人物唏嘘时,又有多少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真正做到了安家立业呢?
电影中有一句耐人寻味的台词:“不是你住在笼子里,是看你的人住在笼子里。”
不论从前还是以后,这样的“笼子”从未消失,“笼民”也一直都在。
*本文作者: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