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电影深层解析:剧版雪国列车有望超越电影版
雪国列车电影深层解析:剧版雪国列车有望超越电影版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性,也是电影中某种程度上的东方语态。尽管电影版的主演阵容大多是欧美演员,但这却不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的灾难片产品,相反,它刻有奉俊昊反英雄主义的个人烙印——目前豆瓣评分7.9,IMDB评分6.7,开局并不算惊艳。该剧目前在TNT平台播出了第一集,5月25日将会在Netflix上放出全部十集。原作电影一度在韩国掀起观影狂潮,有奉俊昊的佳作在前,此次网飞操刀的全新剧集,能否超越前作,引发更为轰动的效应?
如果世界末日,只能登上一列火车才能存活,而火车票过于抢手压根买不到,你是选择去死,还是选择拼命挤上火车,在车尾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展现选择的两难——生命或尊严,Netflix新剧《雪国列车》开篇就对车尾人革命的正义性表示存疑,由此引发热评。
该剧改编自同名电影,发展成十集的全新故事,由原作导演奉俊昊,以及韩国名导朴赞郁联合监制,《黑镜》的导演詹姆斯·哈维斯掌舵打造。
詹妮弗·康纳利重返美剧演出,作为维尔福管理层的宣传首脑,她冷酷美艳的脸孔不同于原作Mason的狡诈贪婪,反而善恶难辨。
目前豆瓣评分7.9,IMDB评分6.7,开局并不算惊艳。
该剧目前在TNT平台播出了第一集,5月25日将会在Netflix上放出全部十集。
原作电影一度在韩国掀起观影狂潮,有奉俊昊的佳作在前,此次网飞操刀的全新剧集,能否超越前作,引发更为轰动的效应?
尽管电影版的主演阵容大多是欧美演员,但这却不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流水线的灾难片产品,相反,它刻有奉俊昊反英雄主义的个人烙印——
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人性,也是电影中某种程度上的东方语态。
该剧首播,可以从中窥见的是,虽有韩国名导的监制,但其核心价值观偏离了电影的暗黑意识形态。
剧集开始,维尔福火车启程之初,大批未购票者蜂拥登上车尾,遭到执法者的暴打,以血腥暴虐开篇,随后画面一转,暖橘色的广播台背景入画,距离出发日已经六年。
而维尔福手下的执法者,向下层车厢输送口味单调的蛋白块,已不能满足所有车尾人的温饱需求,车尾人的不满情绪开始蔓延……
暴力执法和缩减伙食,固然是激发车尾众人和挑拨观众不满情绪的手段,但相对比原版电影以车尾人的革命视角贯穿全片,此处情节设计显然更具有争议性。
该剧将维尔福置于拯救者的高度,并未对未购票者赶尽杀绝,反而提供了住所和食物,尽管环境如猪圈般令人难以满意。
这里出现了对公正性的微妙探讨:如果不施以暴力,维持人口,对前排车厢的购票者是否公正?
随后通过车尾人之口,观众得知,维尔福统治者对他们的压迫不限于食物管控、人权侵犯,空间挤压,包括生育限制,也就是维尔福自创造这列火车以来不断思考的主题:关于人口控制。
在电影,维尔福并不会对生育进行管控,利用小孩充当劳力,是他维持火车发动机的根源,但这一举动,无疑和他所宣扬的人口控制、平衡生态自相矛盾,难以令人信服。
因而,该剧瞄准的并非是简单的二元阶级对抗,也并不完全是贫富差异的议题,而是更为残酷的生存法则:关于生命的博弈。
一个人活着,就对另一个人造成压力。一个人死去,就有利于另一个人活着。
遭受了压迫的车尾人,自然不会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也是Ifeng电影认为剧集区别于电影的亮眼之处,利用灾难片惯有的“囚徒之境”——将所有人都置入一个微观压缩的世界里,将他们面临死亡的时空拉长,从而造成了下层人员和统治阶级的思维差异。
统治阶级想的是维持平衡,而下层人员想的是争取权利。
电影中的人口平衡更像是执政者挂羊头卖狗肉的杀戮游戏,展现了诸多集中营的残酷手段,仿佛执政者只是以杀戮为乐。
从人文的角度上,单纯维持秩序和人口平衡,而非一味杀弱,剧版更胜一筹。
而平衡生态为重,血腥杀戮为辅的理念,也更符合剧版中执政者的行为逻辑。
需要注意的是,末等车厢的领导者安德鲁奉劝车尾人切勿冲动革命,先等待自己的指示,车尾人曾表达过自己或遭严惩的担忧,安德鲁表示维尔福不会判决死亡,只会将犯罪者置入休眠舱里。
由此可见,执政者维尔福对死刑秉持谨慎态度。
为了拓展剧集的时长和内容,剧版增加了探案环节。
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微观的人类社会,罪恶滋长和违背法理一贯是人类的通病。
凶杀案的发生,妨碍了安德鲁的革命历程。当时他正率领着车尾人准备发动革命,梅兰妮等执政阶层召唤了他。
近两年来,车厢发生两起相似的连环命案,尸体横遭肢解,连生殖器也被切割,犯罪手法大胆。
而安德鲁作为火车上唯一的凶杀案警探,几番犹豫后,接下了任务。
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查案使他掌握车厢的安保信息,完美符合革命动机。但他接下凶杀案,远不止有利革命这一层含义。
Ifeng电影大胆猜测,此次探案,不仅是安德鲁了解车厢生态的绝佳机会,也是松动和瓦解他原有意识形态的契机。
电影版结尾,讲如何撼动革命者的意志,就光凭维尔福动动嘴皮子的短暂说教,那革命者也未免太墙头草了!
但如果代入了执法者的视角,那效果会完全不同。
在安德鲁的旧社会时代,查案是维持社会公正;但在维尔福火车上的新社会里,查案是安德鲁革命的利器,一旦夹带了革命的私心,那么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凶手?
如果凶手帮安德鲁清除革命的异党,那他是否称得上是同盟?
如果真正的敌人是梅兰妮,如果安德鲁取而代之,会否有更好的平衡生态、控制人口的办法?
按阶级分配,采取共产主义,哪一种策略更不会使人类被团灭?
……这些问题,几乎都需要安德鲁一一做出思考和抉择。
在原作电影中,上层阶级的精神需求和物质崇拜并没有得到展现,反而糅杂进了革命的进程中,在主角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中,作为背景板一闪而过。
剧版时长的拓展,正常化并还原了上层阶级的生活状态,他们依旧养尊处优地生活着,用餐,接送小孩上学,蒸桑拿……而非在火车上沉溺和放纵于过去。
这是事态的另一面,会加深观众对既得利益者的趋同,如果“我”身处于优渥的幸存空间里,会否允许不如“我”的人打破这份优渥,和他们共享利益?
相对于电影的寓言性质,剧版更能充满展现和架构列车完整的“人类生态”。
另外,电影改编剧集的一处妙笔在于,安插了第三级车厢。
这是区别于上层车厢和末等车尾的空间,实质上相当于人类社会阶级上升的“过渡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康社会”。
他们有勉强宽裕的生活空间,不必接受饲料般的喂养,有一定的行动自由。
安德鲁在查案时,在三级车厢中遇前妻,两人爆发争执。
安德鲁指责前妻背叛自己,投向了敌营,而前妻的反驳更令人心酸。相对于委身于下等车厢,自己宁愿当初不被安德鲁所救,和母亲一起死在火车外的冰天雪地里。
这无疑是和开篇互相呼应。在生命或尊严中,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
剧中维尔福减弱血腥执政之后,反而是车尾的顾客接二连三自主选择了死亡。
即便是迟暮之年的老人,在度过温馨的生日后,宁愿选择地体面地结束自己,也不愿再苦苦挣扎,或继续接受动物一样的待遇。
或许,维系车尾人发动革命争取人权的动力,也是他们的唯一的生存欲望。
在一等车厢里,他们追求的是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但在末等车厢里,车尾人只有两个选择,死去,或向死而生。
从空间的设置来看,在电影中,火车的车厢十分逼仄,会加深观众的沉浸感,有利于推动故事节奏。
但这样的空间状态若是全盘挪到十集的剧里,恐怕会让观众削减观看欲望。
该剧美术场景由曾负责《纳尼亚传奇》以及《超凡蜘蛛侠2:电光人崛起》艺术指导的美术团队操刀。
从首集的美术来看,火车空间的宽度有所扩展,从视觉上来看,充分展现了上层阶级的低调奢华,变换不同的场景,丰富了视觉的内容。
即便是寓言式的题材,Ifeng电影始终认为,《雪国列车》的世界观设定应是自洽一体的,反乌托邦的设定并不能为原作电影在剧情逻辑上的疏忽而开脱。
相反,该剧架构的火车生态则更加完整,也勾勒出了每个人物的行为动机。
如果我的面前有两辆火车可以逃生,我宁愿选择剧版的这一辆,因为它使我相信,这辆火车真实存在。
同时从第一集的整体观感来看,剧版《雪国列车》比电影版更好。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本周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电影和剧集~
《幸福,触手可及!》
5月19日播出
期待指数:★★★★
服装设计师周放与电商大佬宋凛因商业官司相遇,他们势不两立,却因为生活与工作中的种种纽带而被迫合作。
两个执拗、刚烈的人就此碰撞不断,矛盾丛生。但在相互较劲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同时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内心的所属,渐渐相爱……
由黄景瑜和迪丽热巴主演的《幸福,触手可及!》在5月19日接档《清平乐》播出,近段时间成为热搜的常客,加上两位主演各自的人气,《幸福,触手可及!》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
该剧还有胡兵、张馨予等人的加盟,这样的卡司搭配称得上“老少皆宜”,市场受众涵盖面很广。
五月份的电视剧市场恰好处于青黄不接的情况,《秋蝉》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猎狐》也已经收官,同档期并无对手,《幸福,触手可及!》如果口碑尚可,那引爆剧集市场应该不成问题。
《起尸鬼》
5月24日播出
期待指数:★★★★
为了给一条新公路腾出空间,官员们受雇赶走部落村民,却解解开了一个古老的诅咒,并发现了一支由不列颠士兵组成的僵尸大军。
丧尸题材从《釜山行》开始,不再是欧美电影界的专属,近两年经过网飞的运作,这一题材在亚洲地区也变得愈加热门。韩国推出《王国》之后,而今印度也要推出丧尸题材的电视剧。
《起尸鬼》同《王国》一样,都是网飞出品的。
虽然网飞 “快工出粗活”的质量把控备受吐槽,但是它的确为许多特别的题材提供了可能性。
古老诅咒、殖民后遗症、政民冲突、跟丧尸融合到一起,再加上某些比较印度本土化的奇幻因素,也许又会是一个小爆款。
《隐秘的爱》
已出资源
期待指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两名女子对二人长达数十载的爱情守口如瓶。但在晚年出柜时,她们也遭遇了一些难题。
关于老年人爱情的纪录片并不少,日本的《人生果实》、中国的《四个春天》、韩国的《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都是纪录片中的精品。
《隐秘的爱》在豆瓣上获得了9.1的高分,不仅因为它告诉我们如何正视同性恋,更教给我们怎么去爱,甚至如何坦然地面对死亡。
当看到两位老人的婚礼仪式时,司仪说:“在这70年里,你们彼此信任,彼此相爱。将来,你们再也不必以表姐妹相称,再也不必了,你终于可以互相称呼亲爱的妻子。”两个老人笑了,这一幕想必会令不少观众留下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