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无邪》紧随其后,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最终擒获金熊奖的,既不是场刊评分最高的,关于少女堕胎题材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也不是如惊雷般刷爆朋友圈的《列夫·朗道:娜塔莎》,而是战绩平平的伊朗电影《无邪》。恺撒奖现场宣布最佳导演奖项时,曾指控被性骚扰的《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女主角阿黛拉·哈内尔与本片导演瑟琳·席安玛立即愤然离席,以行动表达态度。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走向两极化。诸多专业影评人肯定这部影片在创作上老辣的手法和精湛的水准,而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很多评价是因为导演私德而怒打一星。豆瓣目前近600人评价,1星占30.9%,影片评分6.2,总体是一个较低的分数。我们极端的假设,如果隐去波兰斯基的署名,这部影片是否会获得更高的评分?

01

前几日,被誉为法国“奥斯卡”的恺撒奖,因授予罗曼·波兰斯基新片《我控诉》包括最佳导演奖在内的3个奖项,引发场内外一片混乱。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1)

《我控诉》

此前,这部影片在恺撒奖狂揽12项提名,已经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导演的品性问题和黑历史,影片受到严厉的批评和抨击,上映时更是遭到女性主义支持者的集体抗议。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2)

罗曼·波兰斯基在《我控诉》片场

恺撒奖现场宣布最佳导演奖项时,曾指控被性骚扰的《燃烧女子的肖像》的女主角阿黛拉·哈内尔与本片导演瑟琳·席安玛立即愤然离席,以行动表达态度。

对这部影片的评价走向两极化。诸多专业影评人肯定这部影片在创作上老辣的手法和精湛的水准,而另一方面,网络上也有很多评价是因为导演私德而怒打一星。豆瓣目前近600人评价,1星占30.9%,影片评分6.2,总体是一个较低的分数。

我们极端的假设,如果隐去波兰斯基的署名,这部影片是否会获得更高的评分?

02

紧随其后,今年的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最终擒获金熊奖的,既不是场刊评分最高的,关于少女堕胎题材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也不是如惊雷般刷爆朋友圈的《列夫·朗道:娜塔莎》,而是战绩平平的伊朗电影《无邪》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3)

《无邪》

这部四段式故事,以死刑与道德的较量,展现伊朗宗教、信仰、政治的现实。自《一次别离》以来,这是十年间,伊朗式现实主义电影第三次获得金熊奖。而且,和上一次凭借《出租车》获奖的贾法·帕纳西导演一样,《无邪》导演默罕默德·拉索罗夫也因伊朗政府的监禁,而无法亲自到现场领奖。

拉索罗夫透过现场连线,在颁奖现场再次提及影片的主题,“权力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每个人都要思考这个问题。”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样的结果,这样的场面,很柏林。

03

获得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的《列夫·朗道:娜塔莎》,应该是本届柏林电影节最引发热度的话题之作。这部影片背后计划的复杂庞大,创作形式的标新立异,让很多人错愕,电影还能这样拍!不过,我更愿意将《列夫·朗道》称为一个项目的影像衍生品。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4)

《列夫·朗道》处理影像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表演的方式,不禁让我想起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的《少年时代》。

林克莱特花了12年的时间,将镜头对准一个男孩和他的家庭故事。这部电影从男主角埃拉·科尔特兰6岁拍到18岁,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真实”的成长过程,时间影像的力量,细腻、绵长,令人唏嘘、感叹。

而《列夫·朗道》比《少年时代》激进太多。这个以前苏联诺贝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命名的DAU计划,自2009年开始,在为期2、3年的拍摄期间,有400多位主角和近万名参演者,进入到按照斯大林时代风格打造的封闭空间,并在参与的进程中,严格遵循前苏联的生活方式和规则。

大部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角色相同,大家在这个真实的虚构空间中,如常生活,吃饭、工作、饮酒、作乐,也有性爱、暴力与虐待。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5)

显然,真实与虚构的含混,使得突破伦理、道德的场景,遭到合法性的质疑。

片中有一个实施性暴力的场景,当导演安德烈·赫尔扎诺夫斯基被问及于此时,他的回答是,“我不在乎!她是一个妓女,我是在一个性虐者妓院里找到她的!”

04

关于艺术与伦理、道德之辩,影史上,陷入此种争端的影片不少。

学习电影史永远迈不过一部影片,格里菲斯的《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以极富想象力和开创性的杰出技法,谱写成长达三小时的恢弘史诗,然而,因其情节内容中美化3K党,宣扬白人优越主义,引发强烈社会舆论,甚至在有些城市遭到禁映。

剧作理论家霍华德·劳逊曾评价此片,“从未有过一部影片会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

同样著名的还有纳粹党政治美学代言人,德国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1935)。其电影美学价值的高超和政治意义上的卑劣,引发极大争议。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6)

《意志的胜利》

二战结束后,里芬斯塔尔被禁止在公开场合发布作品。

1954年,让·谷克多作为当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力争让莱妮·里芬斯塔尔的影片《低地》入围参赛,并致信给她,“这个世纪的电影界不能没有你。”

尽管未能进入主竞赛单元,《低地》终于作为非竞赛片在戛纳放映。里芬斯塔尔在其回忆录中写道,“(谷克多)这种赞赏使得我完全不知所措,这与我多年来不得不经受的诽谤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

2004年后,《意志的胜利》解禁播放,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其作品在艺术和美学层面的价值。

05

这就还是回到一个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评价一部作品?

贾樟柯导演此次去柏林,不仅带去了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而且时隔22年之后,他的导演处女作《小武》4K修复版在柏林首映。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7)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特地发来贺言,信中称,“自从多年前我第一次观看《小武》起,这部影片就一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我认为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最真实的评判方法是,当你观看它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来自何处,不知道它出自何人之手,也不知道它的背景如何,但它会突然间触动你,让你产生再去做一部电影的冲动。在我观看《小武》的时候,这样的反应真实地发生了。这部影片如此生动、感人、充满活力,它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渴望。我由衷地希望全球观众能够再次观看这部影片。”

国外最受欢迎四部电影:近期争议最大的三部海外电影(8)

《小武》

斯科塞斯的评判方法尽管不是唯一,但却戳中艺术的本质,就是唤起观者强烈的体验感,某种思考带来的激荡,以及表达创造的欲望。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导演,有创作电影的冲动。对于更多人而言,写一点文字,与他人讨论,甚或反复的回溯思考,都是创作和表达的本能。

06

以更现代的观点来看,审美与道德是并列关系,而非主从关系,审美不应受道德秩序的约束。

苏珊·桑塔格在《反对阐释》中表示,主流批评传统求助于道德正确性的标准,实际上是把艺术作品当作了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的声明。“被作为艺术作品看待的艺术作品是一种体验,不是一个声明或对某个问题的一个回答。艺术并不仅仅关于某物;它自身就是某物。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世界中的一个物,而不只是关于世界的一个文本或评论。”

从这样的角度,我们是否应该给予作品《我控诉》一个“公正”的评价?

然而,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艺术,它俨然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作品”,因其大众传播性质,围绕作品所引发的社会效应,令其被建构成种种话语的场域,用以折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征兆。

所以,如果《我控诉》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我会赞赏它,但是,作为一名女性,我同时激赏女性主义者的表态和抗议。

也许,我会因为《无邪》作品本身的平平无奇打不出高分,但是,我对导演为了自由正义的表达,敢于同权力抗争的勇气,感到由衷地敬佩。

人性复杂的因子作祟,或许会让我怀着窥视的心态去看《列夫·朗道:娜塔莎》,可是,又本能地排斥这样的作品,因为它将人拽入道德模糊的边界。

猜您喜欢: